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由于害怕正义的惩罚,因而约束自我,是意志力坚强的一种体现。 ②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 ③知道世界上有阳光,阳光下有正义的惩罚。 ④知道害怕是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⑤它表示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A: ②③①⑤④B: ②④⑤③① C: ①③④⑤② D: ④②③①⑤ |
2、 |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提高青年人的读书意识,教育部近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阅读活动。(“提高”改为“增强”。) B: 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八胜的战绩,荣获冠军。(删掉“在……上”。) C: 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首台可去除PM2.5。(在“PM2.5”,后加上“的空调”。) D: 雄安新区之所以被认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原因,就在于因为它是一项旨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删掉“因为”。) |
3、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蕴(yùn)含 魁梧(wǔ) 伫(zhù)立 摩肩接踵(zhǒng) B: 骈(pián)进 香醇(chún) 得逞(chěng) 面面相觑(qǜ) C: 承诺(nuò) 嫉(jí)妒 聒(guā)噪 坦荡如砥(dǐ) D: 亵(xiè)渎 簇(cù)拥 旁骛(wù) 虚与委(wēi)蛇 |
4、 | 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固以怪之矣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 好为《梁父吟》 谓为信然 C: 还于旧都 受地于先王 D: 辍耕之垄上 之次所旁丛祠中 |
5、 |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如下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 ④①⑤②③B: ⑤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⑤③ D: ②③④⑤① |
6、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生活需要仪式感”这个问题上,我曾认真地考虑过。(前半句改为“对于‘生活需要仪式感’这个问题”或“在‘生活需要仪式感’这个问题上”) B: 我国发展现阶段,要加强5G商用步伐,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把“加强”和“加快”互换) C: 用手机微信付款的方式,普遍得到了广大年轻消费者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之前) D: 许多观众看完《我和我的祖国》,记忆深刻,感触甚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而自豪,使观众不约而同地喊出:“我爱你,中国。”(将“为”改为“对”) |
7、 | 下列书法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张旭 —— 《古诗四帖》 —— 草书B: 颜真卿—— 《祭侄文稿》 —— 楷书 C: 王羲之—— 《兰亭集序》 —— 行书 D: 孙过庭——《书谱》——草书 |
8、 |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②这首诗里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 ③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④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稔的收获。 ⑤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 ⑥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更需要静下心来,耐住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 A: ④⑤①③②⑥ B: ⑤④⑥②①③ C: ⑤③②⑥①④ D: ④⑤③⑥①② |
9、 | 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 ) A: 自2009年第一个“双11”诞生,“双11”十一年的嬗变,见证了中国迈向消费大国的世纪奇迹。 B: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2020至2025年间,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将释放约4.3万亿元信息消费空间。 C: 中巴建交45年来,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成为发展中大国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典范。 D: 近日,一部名为《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文献专题片圈粉无数,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懈奋斗,激起了亿万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
10、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逃走B: (项燕)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 C: 为天下唱 , 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D: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书:书信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①弗之怠________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 ③烨然若神人________ ④主人日再食 ________ ( 2 )翻译句子为现代汉语。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 3 )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 )作者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成年后求学的艰苦体现在哪几方面?( 5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付出了无比的坚信,其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试结合今天的学习环境,谈谈你的体会。 |
别让果实长成诱惑
①她是个懂情调的人,因为爱梨花的白,她让丈夫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梨树。梨树还来不及开花的时候,丈夫就去了国外。再后来,梨树花开花落,果青果黄,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①。她却只能守着梨树守着相思过日子。每年梨树的果子还没成熟的时候,就已经引得四邻的孩子目光艳美。于是,不时有小脑袋在围墙外打探。
②她是个善良的人,明白小孩子的心思,明白他们心里和嘴里的那份馋。所以,她会主动给孩子们机会。有孩子趴在围墙上探头探脑的时候,她会回到屋里去。她家的围墙不高,孩子们费不了多少力气就可以爬上来,站在围墙上,就可以够得着树上的果实。她会躲在屋里看孩子们偷摘果子而发笑,孩子们的得逞,也是她心里的一份满足和快乐。再后来,面对孩子探头探脑的举动,她甚至故意敞开了院门。可冬春时节,当她看不见孩子们身影的时候,思念的烦闷和寂寞就又会袭上她的心头。
③梨树上的果子没有哪一个能真正等到成熟就都告慰了孩子们的馋劲。孩子们喜欢她的大度,大人们喜欢她的善良。
④但终于还是出了事。有个孩子贪恋树顶上的一枚果子,爬上了树,结果摔了下来,折了腿。孩子在医院里躺了好些日子才康复,一出院,孩子的父亲就提着斧子径直来到她家,要砍掉她的梨树,说留着这棵梨树终是祸害,不定谁家的孩子又会从树上掉下来。她觉得他这样做有些无理,四邻更是觉得他太过蛮横,自己的孩子贪嘴受了伤,怎么反倒怪起了别人。在人们的指责声中,他抢起的斧子落不下去,悻悻地作罢。
⑤这件事使她觉得很无趣,便生了去国外与丈夫团聚的念头,于是办了签证变卖房产。哪知道第一个跑来要买她房子的,竟是那个要砍掉她的梨树的男人。
⑥于是房子易了主,院子里的梨树便有了新的主人。新主人还是不容梨树存活,搬来的第一天就要将树砍倒,但被邻居们劝住了。他们说,这棵梨树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大家习惯了看。
⑦要不要砍倒这棵树,他犹豫了一阵,还是听了大家的劝,扔了斧子,放梨树一条生路。自此,梨树仍在院子里开花、结果,仍有四邻的孩子在围墙外打探,艳美枝头的果实。但他却不容孩子们打这些果子的主意。他一发现有孩子在围墙外探头探脑或站在围墙上偷摘果子,就高声呵斥,他甚至去买了防护网安在围墙的上头。这样,一树的果实被罩在了围墙里,谁也够不着。孩子们都说他吝啬,邻居们也认为他太小家子气,不就几个梨吗,何必这样宝贝着。
⑧转眼就是秋凉,一树的梨黄澄澄的。他架了梯子,一个个摘下来。摘了一箩筐,又拆去了墙上的防护网。他将那些梨分装在许多塑料袋里,然后,一家一家地送,让四邻品尝。大家都说,原来这树上的梨不是酸的,原来会有这么甜。
⑨自此,梨树在院子里年复一年地生长,年复一年地开花结果。围墙上的防护网也是安了拆,拆了安。没有孩子再打那些果实的主意并因摘果子而摔伤。每一年的秋熟季节,小区里的人们都能品尝到那一树果实的甘甜。他说,他这样做,只是为了不让那一树果实长成诱惑。邻居们消除了对他的误解,终于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
⑩他原来是想砍掉那棵梨树的,他觉得,他孩子的受伤,是梨树的过错。但后来他想通了,梨树并没有过错,错的是梨树的主人。它过去的主人是善良的,任由孩子们采摘果子,但恰恰如此,让那一树果实,成为了一树的诱惑,诱使孩子们学会了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诱使孩子们去遭遇因这种获得而带来的危险。
⑪成熟的果实是甜的,但诱惑的果实却是酸涩的。
【注】①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
(选文有改动)
( 1 )为什么说梨树“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①梨树的“旧主人”在让孩子们“得逞”的同时,自己也有了“收获”。她的“收获”是什么?
②第⑦段中写道“要不要砍倒这棵树,他犹豫了一阵”,他为什么会“犹豫了一阵”?
( 4 )从第⑨段来看,“他的良苦用心”带来了哪些好的结果?父爱之舟
吴冠中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朦胧中,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③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冬天太冷,同学们手上脚上长了冻疮,有的家里较富裕的女生便带着脚炉来上课,上课时脚踩在脚炉上,大部分同学没有脚炉,一下课便踢毽子取暖。毽子越做越讲究,黑鸡毛、白鸡毛、红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后来父亲居然从和桥镇上给我买回来一个皮球,我快活极了,同学们也非常羡慕。夜晚睡觉,我将皮球放在自己的枕头边。
④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
⑤初小毕业时,宜兴县举办全县初小毕业会考,我考取了鹅山小学,这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但在这里读书就得住在鹅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借了姑爹的渔船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⑥第一学期结束,我名列全班第一。我拿着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朱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十名。”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⑦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⑧父亲又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
⑨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还有姑爹的小渔船,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鲁迅笔下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对于我来说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⑩……醒来,枕边一片湿。
(选文有删改)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叙写的几件小事。①冬天太冷,父亲给我买皮球,让我兴奋不已。
②________。
③父亲送我上学,替我铺好床铺,让我心酸。
④________。
( 2 )请分析文章第④段画线处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角,不只是影视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不只是纵横赛场的体育明星,不只是改革大潮里的风云人物。一张过去的照片、一段温馨的视频、一个难忘的生日、一次有趣的活动、一场激烈的比赛……你都可能是当中的“主角”。
请以“这一次,我是主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