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建瓯市芝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

①能以径寸木 ②箬篷覆 ③闭,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④石青修 ⑤左臂挂念珠倚 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③
D: ①④⑥
2、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陕北农村每年正月都要搞一些迎新闹春的民间活动,除了秧歌、腰鼓、唱戏、点灯……等传统习俗外,还有一些庙会祭祀活动。
B: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就小了。
C: 每日穿越城墙,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用镜头去表现我的家园——西安?
D: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B: 每一个成功的人必然有其过人之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C: 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一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 , 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D: 对于这件事,他们准备得太充分了,于是一拍即合
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B: 作为一名莘莘学子 , 我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
C: 太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 , 领略这秀美的湖光山色。
D: 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5、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B: 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C: 当“少林寺”风靡全国时,他也学会了一套足以乱真的醉拳。
D: “霾”究竟是什么东西,老百姓十之八、九说不清楚。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④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在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⑤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A: ②①④③⑤
B: ②⑤③①④
C: ③⑤④①②
D: ⑤③①④②
7、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
B: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C: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D: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用,电脑已经不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东西了。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敦颐的《爱莲说》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B: 春天到了,凤凰广场上桃花啊、杏花啊、梨花啊,都开满了枝头,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赏。
C: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
D: 禁止归禁止,不可否认自拍神器已迅速风靡全球,引人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如此迷恋用自拍杆自拍时鸟瞰自己的感受?
9、

下面文段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佛印绝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卧右膝,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A: 类:像
B: 属:类
C: 诎:同“屈”,弯曲
D: 历历:清清楚楚的
10、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诸城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过程中,因地制宜 , 开发了以潍河为代表的系列水系景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 在今年的法国网球赛中,中国选手李娜力克对手,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其精湛的球技令人叹为观止
C: 在这么好的天气里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D: “瘦精肉”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又接踵而至。近期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 2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何陋轩记

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注】出处:《王文成公全书》 作者:王守仁
朝代:明①九夷:指边远之地。②蔡:周代古国。其地在今河南南部,同“夷”所指。③上国:国都。④詈:骂。⑤郁:阻滞。⑥莳:栽种。⑦信:通“伸”,伸张。

( 1 )请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标2处)
( 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守仁罪谪龙场________

石穴而居之________

③因之曰“何陋”________

( 3 )选出下列各句中与“安而乐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居于丛棘
B: 就石穴而居
C: 民相与伐木阁
D: 何陋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 5 )从选文中你能看出“何陋轩”是如何来阐明孔子“何陋之有”的观点吗?请结合《陋室铭》及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厨房里的隐形杀手

①日本近畿大学农业部研究人员发现,厨房洗手池、砧板等处很易变成微生物的窝。调查显示,在日本,每当梅雨季节和盛夏来临,食物中毒的人数会骤增。砧板作为高频日常必需品,清洁与否切实影响着人体健康。

②北京积水潭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医师郭宇表示,砧板中对人有害的微生物主要是真菌和细菌。适宜的温度及砧板上残留的水分和有机物,为这些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砧板上凹凸不平的刀痕,犹如无数个阴暗潮湿的“洞穴”,非常适合真菌及细菌的生存繁殖。

③真菌包括各种曲霉菌及念珠菌、黄曲霉菌,有时我们肉眼可见的砧板长毛或黑斑、貌似青苔,就是此类真菌。虽然它们对大多数人无害,但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具有致病性,如肿瘤及化疗患者、糖尿病人群以及老人、儿童等,易引发这些人群患皮肤病、伤口感染及呼吸道系统疾病等。黄曲霉素更是一级致癌物,与癌症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念珠菌很容易生长在木质材料上,如果食用了被它污染的食品,易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腹泻等疾病。而常见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前者常引起严重腹泻,特别是婴幼儿;沙门菌曾引起过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

④真菌和细菌怕失去水分,因此,平时清洗和保存砧板首先要选择通风、干燥的地方,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并晾干。如果用抹布擦拭,一定要保证抹布本身的整洁卫生,否则只会越擦越脏。同时还应注意,立在操作台上的砧板其接触部位易滋生细菌,平时不妨采取悬挂的方法。

⑤有些人认为食物细菌经高温烹制后自会消失,但有些菌类如黄曲霉毒素要在2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消除,日常烹饪的100摄氏度无法完全将其清除。因此,除日常使用后的正常清水洗净外,还可以用适量白醋及碱水(小苏打)进行清洁。

⑥郭宇医师介绍,白醋和碱水的清洁效果要优于清水,且实验证明这样不仅能去除表面大约70%~80%的细菌,还操作简单。周春玲还建议,最好将熟食、水果、生食的砧板分开,至少要分生食和熟食砧板。因为生食的污染物,如蔬菜上的虫卵、肉食残留、动物血等存在砧板上,不可避免会被熟食裹挟,细菌就会直接进入人体,从而造成伤害。

⑧如果条件允许,木质砧板每3个月就应更换一次。一般情况下,当砧板上出现过多刀痕、材质变色、表面不光滑等现象时,就需要及时更换,以免对健康造成影响。

( 1 )下面对“真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菌经常会出现在厨房洗手池、砧板等地方,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B: 因为砧板上有凹凸不平的刀痕,容易残留水分和有机物,所以适合真菌生存繁殖。
C: 肿瘤及化疗患者、糖尿病人群以及老人、儿童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会因真菌引起疾病。
D: 念珠菌和大肠杆菌这两种真菌都会引起腹泻疾病,而沙门菌曾引起过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
(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用日本的研究发现引出了砧板,接着介绍存在砧板里的真菌和细菌的特点及危害,然后说明如何防止砧板出现污染。
B: 用白醋和碱水来清洁砧板不仅能去除表面大约70%~80%的细菌,还操作简单。
C: 选文第⑸段的内容说明了食物细菌经高温烹制后自会消失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D: 题目既点出了真菌和细菌出现的地方,又突出了它们难以被人看到的特点和危害。
( 3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说说日常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持砧板的清洁,避免“祸从口入”。

材料: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家三口在没有不良嗜好或家庭遗传病史的情况下先后患癌,调查发现,他们是因为使用了不卫生的砧板,导致“祸从口入”。

阅读答题。

猴年说猴

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和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猴”与“候”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猴被称为“避马蕴”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直到今天,中国云青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后,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

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灵物。猴的形象已经植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选文有删改)

( 1 )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 2 )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说明方法,第④段画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3 )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不仅是双腿走路,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正处青春年少的我们,常常行走在自然风景内,行走在街头巷道中,行走在艺术长廊里,行走在茫茫书海中,行走在仁爱温馨里……我们或快乐,或感动,或徘徊……这些丰富多彩的行走历程,让我们顿悟,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请你以“行走在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行走经历、独特体验和感悟。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空格”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