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引江枢纽黄金大道的美景,对江都人民来说是不陌生的。 B: 为了加强校园安保,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各学校配备安保人员,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 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汉字时代的美好。 D: 孙犁用富有诗情的笔调描绘他熟悉的草木湖泊,以白描的手法刻画自己的父老乡亲,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讲述他们的故事。 |
2、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烘托/洪水 痰盂/春意盎然 断壁残垣/亘古不变 B: 和蔼/和解 干净/埋头苦干 混水摸鱼/鱼目混珠 C: 几乎/茶几 给力/自给自足 委曲求全/虚与委蛇 D: 括号/刮风 谥号/流光溢彩 风雨无阻/人为刀俎 |
3、 | 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分歧 瘫痪 憔悴 不可抗拒 B: 酝酿 嘈杂 欹斜 形影不离 C: 仗义 徘徊 海鸥 美不盛收 D: 惭愧 辉煌 辛辣 蛛丝马迹 |
4、 | 下列作家、作品、朝代或国籍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颗小桃树》——贾平凹——当代作家——《秦腔》B: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诗人——《自由颂》 C: 《木兰诗》——郭茂倩——北宋——《郭茂倩诗集》 D: 《孙权劝学》——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 |
5、 | 下列句子中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家长无意间给孩子种下的好逸恶劳的种子,那么收获的肯定是因好逸恶劳所带来的恶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嘛。B: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学习也是一样的,要撑握好科学文化知识,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 C: 他父亲是个很老实本分的人,谁想到他竟那么奸诈狡猾,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 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虽然长跑成绩不强,但你的篮球打得最棒,所以不要妄自菲薄啊。 |
6、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寒冬腊月,山里的腊梅相继开放。它们虽然生长在贫瘠的岩缝间,经受着凄风苦雨的侵袭和无人问津的寂寞,却也无怨无悔;即使零落成泥,也芳香依旧。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绽放,三朵两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________。花瓣左右对称,向外弯曲,________。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雅,________。它虽最微小,但并不自惭形秽,反而更追求精致,活出精彩。 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
7、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 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B: 《骆驼祥子》中虎妞难产时,小福子曾建议祥子去找医生,但后来因为没钱所以医生没有来。 C: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在描写修筑轻便铁路的过程中,写到了土匪袭击工地、建设者开展劳动竞赛等内容。 |
8、 |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亢奋(kàng) 臆测(yì) 恃才放旷(guǎng)B: 阴晦(huǐ) 宽恕(shù) 销声匿迹(nì) C: 犀利(xī) 酝酿(niàng) 黯然失色(àn) D: 对称(chèng) 泯灭(mǐn) 怏怏不乐(yàng) |
9、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修改病句应根据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用________的办法。 ②是否重视基础知识关系到学习进步的快慢、高考的得失,________毕生事业的成败。 ③“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________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 A: 简洁 以至 扶养B: 简洁 以致 抚养 C: 简捷 以至 扶养 D: 简捷 以致 抚养 |
10、 | 下列对《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的表达方式理解准确的一组是( ) A: 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有描写。 B: 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 C: 本文以记叙为主,叙述和描绘的同时还适当穿插议论。 D: 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突出了文章的思想。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单车敏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服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逄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中的“征蓬”是什么含义?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①卿今当涂掌事 ________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③见往事耳 ________ ④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⑤卿今者才略 ________ 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3 )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 )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 5 )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
望星空
莫言
不久前,一串彗星的碎片(每片都有数公里之巨),撞击了木星。据说西方国家的电视台一天二十四小时滚动着播出有关彗木相撞的消息。但在我国,媒体保持着足够的冷静,好像彗木相撞是在某个大洋深处的小岛上发生的一次小小的自然灾害一样。
假如有一天,同样的命运落在了地球上,人类该怎么办?彗星的碎片既然可以"亲吻"木星,谁又敢担保它不会"亲吻"地球呢?
有一位名叫王红旗的人,写了一本文采飞扬的奇书《神秘的星宿文化和游戏》。他认为:在不太久远的古代,小行星的碎片或者彗星的碎片,的确曾光顾过地球,并造成了几乎毁灭人类的巨大灾难。我国古代那几个著名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都与那时代的一次巨大的天文事件有关。
根据《淮南子·天文训》中“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敏锐地指出,“天倾西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地球自转轴倾角的知识。由于撞击产生了巨量尘埃,陨石落地引起了森林大火、海啸等,远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突然的巨变。远古神话传说,既是那场巨大灾难的记录,也是我们的远古祖先为了生存与大自然顽强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的记录。
已经观测到的彗木相撞的情景,与《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所记载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光亮、矗立数千公里的巨大烟柱等。木星尽管比地球大一千三百多倍,但这次撞击,也令它哆嗦了良久。据王红旗说,近年来在地球上发现了几个巨大的陨石坑。由此推想,地球确是遭受过类似彗木相撞的浩劫的。这说明地球并不是安全的,所以杞人忧天是有道理的。
那场远古浩劫,也许可以算作人类的一个转折点,而彗木相撞,该不该算作"上天示警"?我想人类应该认识到:地球本已很小,国与国的疆界、社会制度的差异、阶级之间的争斗,与彗木相撞比较起来,简直是荒唐可笑了。假如有一天哪一颗小行星亲近了地球,即便它撞在了纽约,上海也不会舒服。人类实在是应该大度一点。多一点豁达大度,少一点鸡肠小肚;多一点襟怀坦白,少一点阴谋诡计;由此推想,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也应该想开一些,最名贵的钻石也是石头,在沙漠里,它的价值还不如一块西瓜皮。至于争权夺利、投机倒把、打小报告、卖友求荣等等,就更加没有意思了。
写到此处,突然想起了离我的老家不远的潍坊市双杨镇华潼村的村民栾来宗和他的孙子栾巨庆。栾氏祖孙是有名的"星痴",穷毕生精力研究太阳系五大行星运动轨迹和地球气象、地壳运动的关系,并写出了《行星与长期天气预报》、《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两部专著,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两个朴素的农民,并没受过学校教育,吃着地瓜干子喝着凉水,能有如此高远的目光和辽阔的胸襟,并且在神秘莫测的天文学领域仅仅靠着悟性和肉眼的观测就获得了丰厚的知识,的确令锦衣玉食者汗颜。在爷爷栾来宗的时代,潍坊出过很多举人和进士,其中获得了高官厚禄者也不少,但从对人类的贡献和人的价值的角度看,他们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乡巴佬栾来宗。他们的眼睛望着金银财宝和官帽上闪烁的顶子,栾来宗的眼睛却在仰望着灿烂的星空。
(节选自莫言《望星空》,有删改)
链接一: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摘自《共工怒触不周山》)
链接二:
在2004年,一颗1950年发现的名为1950DA的小行星成为美国航空局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他们预测,该小行星可能将在2880年3月16日与地球目撞。这一旦变为事实,就意味着整个地球和人类的一场大灾难!回顾地球的历史,人们不会淡忘发生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一件大事;6500万年之前,一颗直径在10~20千米之间的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来岛。那次空前的撞击掀起的尘云,笼罩在空中经久不散,地面至少有六个月处于黑暗状态,并由此开始了长达十年“冬天”一般的寒冷岁月,地球上的大量生物遭到灭顶之灾。当时主宰地球的庞然大物——恐龙没能度过那个“冬天”,消失殆尽。
或许又有人会说:恐龙灭绝的事件太过久远,况且那时还没有人类,没有谁亲眼目睹过,今天所知的一切不过都是科学家们的推测。
(摘自《行星撞地球的传说》,有删改)
链接三:
两位美国宇航员在月球荒凉的表面上,为一块牌子揭幕,那牌子上写着:“公元一九六九年七月,地球人类初次在此登录月球,我们代表全人类和平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人竖立在月球上的纪念碑,使地球缩小了,开阔了人类的视野,使人类又一次抬起头仰望星空,唤起了人作为人的光荣感觉。
(摘自网络,有删改)
( 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也应该想开一些,最名贵的钻石也是石头,在沙漠里,它的价值还不如一块西瓜皮。
( 5 )有人认为地球是不安全的,杞人忧天是有道理的;也有人认为地球将被“亲吻”只是推测,不必杞人忧天。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人当有所畏惧
①在对待“畏惧”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无所畏惧”,一种是“有所畏惧”。年轻的时候,听到的多是对无所畏惧的推崇,加之年轻气盛,便总有一种大无畏的劲头。待过了知天命之年,身上的锐气消减,有些事就不免畏首畏尾、怕这怕那。经历了这两种说法的打架,心里常常会困惑:是无所畏惧对,还是有所畏惧对?琢磨的结果是:人当有所畏惧。
②为什么人当有所畏惧呢?因为人生在世不能没有理想、信念,为了追求和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人就必须有所畏惧。孔子就曾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这里孔子指出的圣人的畏惧对象,其实也是他们崇信的对象。人们常说的“敬畏”,其实就是由“敬”而“畏”。如果没有信仰,没有崇敬,则很难生“畏”。
③人有所畏惧才能有操守和原则,才能严于律己、堂堂做人,才能安身立命。东汉杨震升任东莱太守,上任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荐举的官员。闻知恩公到来,王密带十斤黄金于夜晚前往馆驿拜访杨震。杨震不受。王密以为他故作客气,说:“夜幕无知者。”杨震来气了,反驳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从此,“四知”便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④无所畏惧者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有恃无恐而栽跟头,而且会栽得很惨。这其中,《三国演义》中几个人物的命运就很典型。比如何进。东汉末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贵为国舅,又是辅政大臣,可谓权倾天下。这时,有人提醒他十常侍要谋反。可何进并不以为然,说:“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结果怎么样?时间不长,何进就身首异处了。杀他的人正是十常侍。这是恃权而无恐。
⑤吕布自恃勇武过人,一般人都不放在眼里。他动不动就会说:“吾有画戟、赤兔马,有何惧哉!”可是,在白门楼,他的赤兔马和方天画戟相继被不满于他的部下偷走,他本人也因为失去了坐骑和武器而成了曹操的阶下囚,最后被缢死。(二)这是恃器而无恐。
⑥还有那个“死读兵书”的马谡,把兵书上的“凭高视下,势如破竹”奉为教条,盲目以为只要将兵马“置之死地”,就自然可以“而后生”了。结果,他虽将兵马“直至绝地”,却没能“后生”,而是落得个几乎全军覆没。这是恃书而无恐。
⑦经验证明,与无所畏惧、有恃无恐相伴的,往往是失败;相反,倒是有所畏惧、自知自律常常与成功为伍。这是因为,无所敬畏的人不懂得人并不能主宰一切,需要敬重圣贤、敬重自然、敬重百姓的道理。既然违背了客观规律,所谓的“无所畏惧”也就只能是盲目的“无畏”,顶多也就是蛮勇罢了。这跟真正意义上的“大无畏精神”实在是相去甚远,不能同日而语。
(选文有改动)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书写工整,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