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B: 近来,菲律宾对中国南海黄岩岛主权的挑衅行为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C: 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竟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存在,对此,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 D: 受利益驱使,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
2、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一面对两面) B: 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搭配不当,只能解决矛盾,不能解决友谊) C: 首届国际最高科学技术获奖者吴文俊年轻时致力于拓扑学研究,有新的发现,年老时开创了全新的数学机械化水平,推动了科学发展。(“水平”改为“学科”) D: 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
3、 | 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懊悔 传金柝 气充斗牛 迥乎不同B: 赤裸 削竹篾 警报叠起 迫不及待 C: 田垄 棹小舟 妇孺皆知 语无伦次 D: 粗绌 腊酒浑 叹为观止 天涯海角 |
4、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5、 | 下列选项中句子语意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 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见识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 。真正的知己,就算是默默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 ①要紧的是双方的境界能够交接,倒不一定两人都要有口才, ②如果双方的见识悬殊,那就好像下棋让子,玩得总是不畅。 ③甚至也不必都健谈,而最宜一个健谈,一个善听, ④谈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共鸣,更在于默契。 ⑤因为口才宜于应敌,却不宜用来待友。 A: ②①⑤③④B: ④③①②⑤ C: ②④①⑤③ D: ②①③⑤④ |
6、 | 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蛮横(hèng) 翌日(yì) 刹那(chà) 风雪载途(zài) B: 亢奋(kàng) 矗立(zhù) 腈纶(jīng) 戛然而止(jiá) C: 拾级(shí) 棱角(léng) 追溯(sù) 弄巧成拙(zhuō) D: 舆论(yú) 髯须(rán) 挟制(xiá) 义愤填膺(yīng)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 秋天的乐山是一个瓜果飘香、成熟丰收的季节。B: 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找到了做这一类题的简单方法。 C: “我读经典”系列阅读活动,对改善青少年阅读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D: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强硬政策防止交通意外不再发生。 |
8、 | 选出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 ) A: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B: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C: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9、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和敬业乐群的态度,都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 B: 小军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 , 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 开会讨论问题最忌言不及义 , 而应高效、有针对性商讨,逐一解决问题。 D: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是人们保持判断力和思想定力的不二法门。 |
10、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夕阳西下,一对老夫妇手拉着手在铺满黄叶的小路上安详地漫步。 B: 那个青年很有些程门立雪的精神,为了学到知识,总是恭敬地向先生请教。 C: 放学后,同学们陆陆续续地离开学校,教室里空荡荡的,俨然是一个不毛之地。 D: 小华和朋友们相约去爬山,虽然累得汗流浃背,但当他们终于爬上山顶时,都眉开眼笑 , 十分有成就感。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沂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1 )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2 )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 (选自《墨子·贵义》) ( 1 )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断子之手足 醉翁之意不在酒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或以钱币乞之 C: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 诲女知之乎 投诸渤海之尾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 4 )【甲】【乙】两文共同的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甲】文则用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5 )【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 |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是这一次不同:永远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1距离港督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亲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 1 )下列对这则新闻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最美好的时刻》
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发出的清香。
我下了床,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拉我挨着她坐下。
整个乡村万籁俱寂,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大约一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那只看门狗在草坪上向我们跑来,舒服地躺在我们脚下,伸展了一下身子,把头枕在母亲外衣裳的下襟。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谁都不出声。
然而,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负鼠和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阴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
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野李子又酸又甜,都是因为太阳烤炙风雨吹打的;还有那青青的瓜藤,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满是蜜糖,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一个8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得那么多,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不过,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请以“几分甜蜜在心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