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上海市青浦区商榻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俟欣悦       亲旧知如此
B: 当余从师也 无鲜肥滋味
C: 衾拥覆 刀劈狼首
D: 足肤皲裂不知 鸣之不能通其意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感动中国”展示的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梁,彰显的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意志。
B: 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是改进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C: 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D: 目前,南充市文化稽查队发现在例行检查时,一些网吧接纳了未成年人。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 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C: 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D: 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能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B: 清明节前夕,来自扬州大学、扬州新东方中学等学校大约万名左右大中小学生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C: 我国推进城镇化,需要走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
D: 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使我了解到扬大附中高一学生徐砺寒是一个敢于担当、有责任心的诚信中学生。
5、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总是妄自菲薄 , 在班里很孤立,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很自卑的人。
B: 有创造力的青年一代总是能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C: 深圳地标“京基100”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无与伦比
D: 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说个不停。
6、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关于传统媒体的转型,我的高见是要多与互联网公司合作。
B: 家父常常告诫我,要善良正直,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C: 欣闻敝校文学社社长文学造诣颇高,希望能有机会与他交流。
D: 一个学生给老师送的贺卡上面写着:师恩永难忘,惠赠王老师。
7、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 )
A: 我们去市场买了白菜、西红柿、芹菜和很多蔬菜。(修改:将“和”改成“等”)
B: 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肩负起建设伟大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修改:去掉“富强”或将“强国”改为“国家”)
C: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修改:去掉“砍伐”或“毁坏”)
D: 加强食品监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能否得到提高。(修改:去掉“人民”)
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评别人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⑥对于有些事物,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A: ⑤②③④⑦①⑥
B: ②③⑦①⑥④⑤
C: ⑤②③⑦④①⑥
D: ②③⑦⑤⑥④①
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晚会结束之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一直回响在我耳边。
B: 网速能否真正的提升,关键在于网络运营商是否有提高优质服务的意识。
C: 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D: 人们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乐观的情绪深深感染了。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澎(pài) 选(pìn) 对(jiào) 心贯注(qiǎn)
B: 越(zhuó) 呜(yè) 恶(zèng) 鞠躬尽(cuì)
C: 取(dì) 荒(bì) 愧(zuò) 妇皆知(rú)
D: 午(shǎng) 污(huì) 问(jié) 然入睡(hā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诗歌题目中的“次”的意思是________,整首诗表达了________之情。
(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蕴含了什么人生哲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 1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在内容上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
A: 比喻
B: 拟人
C: 对偶
D: 排比
( 2 )文段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下面横线上。
( 3 )这段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可谓色彩纷呈、形态各异,请为下列景物也加上恰当的修饰语。

①________杨柳 ②________的溪水 ③________的山峰 ④________的桃花

( 4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在心田种一畦黄瓜秧》,完成后面小题。
在心田种一畦黄瓜秧
①十三岁那年的夏天,酷热难耐。在城里读书的我,一放假便回父母工作的小学度假。
②回到家,看见门前的池塘干涸龟裂,池中原本翠绿的茭白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几丛枯茎耷拉着脑袋,在炫目的阳光下泛着白光,先前那一群群自由游弋的鲫鱼早已不知去向。好在池塘边的沙地上,一畦黄瓜秧正郁郁葱葱地蔓延着,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迎着骄阳绽放笑脸,一群群蜂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茂密的瓜叶下隐隐约约点缀着许多黄瓜条。一向爱吃黄瓜的我不禁一阵暗喜,仿佛看见了父亲早晚为瓜秧浇灌的身影——在这样一个大地备受饥渴煎熬的时节,只有勤劳的父亲才能赋予这一畦黄瓜如此蓬勃的生机……
③清晨天刚亮,母亲便起床煮饭,我跟着起来晨读。推开房门,一眼就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我家的瓜地里捣腾着什么。“爸,有……”我本能地想告诉父亲有贼在我们的菜地里偷黄瓜,母亲却一把捂住了我的嘴,快速把我拉回房里,轻轻关上房门。父亲忙问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贼!”我气愤愤地说,“有人在我们的菜地里偷摘黄瓜呢,可妈妈却不让我喊,难道就任由那人偷我们的黄瓜吗?”
④我见父亲没反应,就接着说:“我认得那人,是我同学小磊的爸爸阿根叔,哼,真丢人,这么大的人还干这事!”“嘘!小声点,别吓着人家了!”母亲边朝我打手势,边指指隔床正睡着的弟弟、妹妹,示意我不要让他们听见。我嘴里不说什么,心里还是气恼:刚回来,还没尝过鲜呢,现在可好,那几根大的肯定被偷了……
⑤我急得想哭,希望父亲能出去制止那人的恶行。然而,父亲却用宽厚的手掌抚摸着我的小脑袋,轻声说:“孩子,你妈刚才做得很对。我们丢失几根黄瓜是小事,让人家丢了面子那可是大事呀!你想想,要不是今年这样干旱的天气,往年这时候可是家家户户菜蔬最丰富的时节啊!人家如果不是实在没菜下饭了,怎么会去干这种不光彩的事情呢?”最后,父亲郑重地说:“记住,今后在任何人面前都不得提起这件事!决不能让你弟弟、妹妹知道。”
⑥“可我昨天跟弟弟妹妹说好了今天早上一起去摘黄瓜的啊!我们可都数过了,今天有十二根可以摘了,那等下怎么跟他们交代呢?”
⑦“这好办,等下发现瓜少了,我就告诉他们是给田鼠吃了吧!”母亲的话打消了我的几分顾虑。
⑧“没错,就按你妈说的办!”父亲边说边温和地看着我……
⑨尽管我心中仍有丝丝的气恼,但想想阿根叔养活一家十口的不易,顿时觉得自己先前的举动确实有点过分。我不敢迎视父亲殷切的目光,不禁感到有些惭愧:去年,阿根叔因为孩子学费减免一事产生误会,当众数落身为校长的父亲,父亲也没多加辩解,而我……
⑩过了许久,母亲悄悄推开房门,看清菜地里的人已走了,才让我跟她一起出去……记忆中,这是我家最迟的一顿早餐。吃完早饭,父亲还叮嘱母亲到菜地里摘些茄子、豇豆,派我给阿根叔家送去,好让刚回家度假的小磊能吃上新鲜的蔬菜。过了一会儿,父亲又改了主意,交代菜不要我送,叫弟弟、妹妹送去……
⑪岁月如歌,往事如风。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每当酷暑来临时,每当餐桌摆上脆嫩可口的凉拌黄瓜时,我总会想起年少时的那个清晨,想起父母那一番质朴却让我终身受益的话,想起家门口那一畦翠绿蓬勃的黄瓜秧……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 2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谈到两点即可)

( 3 )结合划线词语品析句子。
①一畦黄瓜秧正郁郁葱葱地蔓延着,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迎着骄阳绽放笑脸,一群群蜂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②母亲却一把捂住了我的嘴,快速把我拉回房里,轻轻关上房门。

( 4 )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描写阿根叔收到“我”弟弟、妹妹送去茄子和豇豆时的心理活动。

( 5 )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阅读《永远的坐票》回答问题。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的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 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一样,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 1 )为何文中的这个人每次都能找到座位?

( 2 )多数乘客不愿主动找座位的原因有哪些?

( 3 )作者用不愿意找座位的乘客象征生活中的那些人?

( 4 )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富哲理性?请摘录下来并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红军从被围剿的困境中出发,两万五千里长征,拯救了自身,也拯救了中国革命;托尔斯泰从不被理解的寂寞中出发,冲破了贵族的囚笼,留下不朽巨著,也留下十九世纪的良心;法布尔从快乐出发,带着梦想建起“荒石园”,与昆虫为伴,收获了大自然的秘密……

人无论处于任何境地,只有出发,才能成功到达。

请以“从_____________出发”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以上,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要求:①先将题目按要求补充完整。②写作中请用上情景交融的手法,其他手法(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手法……)自主选择。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掌心一朵微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