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武汉南湖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xián)默 (bèng)发 苗(pǔ) (jīn)津有味
B: 哀(háo) (kuì)退 (tǎn)忑 长(yū)短叹
C: (bǔ)育 (jié)问 蓬(gāo) (xiē)斯底里
D: (kàng)奋 (chuò)泣 沉(miǎn) 随声附(hè)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之曰 必敬必
B: 是焉为大丈夫乎
C: 居天下广居 妾妇道也
D: 管夷吾举于 入则无法家拂
3、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B: 《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C: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 《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4、下列各句中原句与改句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改句:奋斗的人生怎能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呢?
B: 原句:在一片灰得有点发白的胸前那一抹鲜艳的红色格外醒目。 改句:那一抹鲜艳的红色在一片灰得有点发白的胸前格外醒目。
C: 原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这就是人民代表申纪兰坚守一生的品格。 改句:人民代表申纪兰坚守一生的品格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D: 原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真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是因为应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 改句: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所以它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5、下列划线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阔(chuò) 水(chān) 活(pō) 煮(sǔn)
B: 素(hūn) 进(dù) 笔(yàn) 步(zhòu)
C: 头(jiàn) 水(yǎo) 或(jiàn) 唐(tuí)
D: 包(pú) 开(zhàn) 门(kǎn) 不(xiāo)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臆测 穿带 深宵 饥肠辘辘
B: 暇疵 装潢 魄势 悬崖绝壁
C: 坦荡 景致 翘首 浊流宛转
D: 恫吓 字贴 蚱蜢 警报迭起
7、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D: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海拔 废嘘 地毯 沉默寡言
B: 毅力 敬佩 干躁 源源不断
C: 富饶 滚烫 硬朗 刨根问底
D: 水渠 流淌 帐蓬 不毛之地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明小长假,高速公路又迎来了拥堵高峰,让人毫发不爽
B: 当代作家毕淑敏的小说《一厘米》的结尾别出心裁 , 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C: 灯光戛然而止 , 舞台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她空灵的歌声却悠悠传来。
D: 电影《红海行动》放映以来,获得广泛的关注与好评被认为是难得的精品,口碑甚嚣尘上
10、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感激那个素未谋面的好心人。
B: 被老师批评,同桌情郁于中 , 撕坏了我的作业本,还冲着我大吼。
C: 这个才被发现的溶洞,目前还没探明通向何处,真是深不可测
D: 汪曾祺的散文,平淡自然,却饶有情趣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

不幸袭来的时候

汪国真

不幸袭来的时候

意志是一面无言的墙

可又有什么

能阻挡花朵的芳香


我们为不幸流的泪水

总是很短很短

我们为鲜花流的泪水

却是好长好长

【注】①花朵的芳香:这里借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1 )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与这首诗中“可又有什么/能阻挡花朵的芳香”表达意思相近的诗句。
( 2 )“我们为不幸流的泪水/总是很短很短/我们为鲜花流的泪水/却是好长好长”蕴含着什么哲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丙】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 1 )解释些下加线的词。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 ②潭中鱼百许头: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④于时冰皮始解,波色明:

( 2 )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名者谁?
B: 似与游相乐 至于负歌于途
C: 不可知真无马耶
D: 山峦晴雪所洗 全石以
(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4 )三个文段都有对水的清澈的描写,你认为哪一段的写法最好?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①现在,常有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坐不住、静不下、等不得。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变得焦躁不安;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②耐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心态。 。丰子恺先生曾与友人游山遇雨,友人不耐烦,仓皇而逃,但丰先生竟被山中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良好的心态,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③耐心能够锤炼和塑造人的意志。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可见,承担大任的人都要经得住磨炼。司马迁入狱后,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沉下心来,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奋笔疾书,潜下心志,耐心地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耐心炼就了他在困境中忍得住寂寞,经得起磨难的意志。成大事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而在于意志的坚定,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

④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很多时候是布满荆棘,险象众生。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没有耐心,陈景润就不能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没有耐心,达尔文就不能在恶劣的条件下探索研究,完成《进化论》;没有耐心,居里夫人就不能在放射性物质危害下发现“镭”元素……做事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

⑤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品格。让我们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 1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耐心对人生的重要作用的”?请分别概括。


( 2 )请为第②段画线处选择恰当的道理论据,并说明理由。

A.《论语》里讲:“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C.《曾国藩家训》里讲:“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 3 )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选自2014年2月2日《新民晚报》,有改动)

( 1 )文章开头从放鞭炮的声音写起,有何作用?
( 2 )本文叙述了哪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
( 3 )第6段画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 4 )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 5 )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失的年声”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

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

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

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所在学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屋及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