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天的西湖,草长莺飞,风声鹤唳。漫步在西湖畔,你一定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 B: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 , 历历在目。 C: 在王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李金同学突然就恍然大悟了。 D: 作为一名外交家,他的睿智和妙语连珠,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
2、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星光璀璨,汉字是它的基石。 B: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C: 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令人流连忘返。 D: 高明的画家会在画面上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B: 他们俩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C: 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D: 小陆真是别有用心 , 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
4、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滑稽(jī) 佝偻(ɡōu) 越俎代庖(bāo)B: 酝酿(niàng) 藩篱(fān) 鸿鹄之志(hú) C: 行辈(háng) 蟾蜍(zhān) 觥筹交错(gōng) D: 曝晒(bào) 告罄(qìng) 锲而不舍(qiè)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B: 沿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只见水波粼粼 , 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C: 母亲节那天,张涵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D: 班主任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 , 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
6、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如此复杂的行为,甚至要给这种游戏行为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也很不容易。 B: 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C: 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班级和年级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 D: 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
7、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B: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C: 斯文•赫定坐着船兴味索然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D: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作了充分的准备,他面带笑容,从容不迫地走上了演讲台。 B: 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不断传来,令人眼花缭乱 , 头晕目眩。 C: 听了警察的解释,他如梦初醒 , 这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当。 D: 在震耳欲聋的礼炮声中,我校五十周年校庆拉开了序幕。 |
9、 | 下列歇后语中的人物和情节与《水浒传》无关的一项是( ) A: 武松打虎——气概非凡 B: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C: 杨志卖刀——忍痛割爱 D: 鲁提辖去当和尚——半路出家 |
10、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和金刚石一样,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不同的是,由于原子结构不同,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的东西,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的薄片。 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烯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轻薄、强韧、导电、导热……石墨烯的这些性质赋予人们许多想象空间。 中国电科55所的孔月婵博士介绍说,石墨烯的硬度非常强,比最强的钢铁还要强100倍;石墨烯的电子运行速度也非常高,是硅的10倍,非常适合发展下一代超高频电子器件。此外,石墨烯还是传导热量的高手,比最能导热的金属银还要强10倍。 石墨烯的特性,也表现得很“好玩”。比如当一滴水在石墨烯表面滚动时,石墨烯能敏锐地“觉察”到细微的运动,并产生持续的电流。这种特性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来从水的流动中获取电能。 “石墨烯可以对单个电子进行感应,带电粒子在石墨烯表面的移动可引起石墨烯内电子的快速移动,实现传感和发电过程。”浙江大学信息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林时胜介绍说,石墨烯的这一特性在能源与电子传感方面可以有很多应用,比如在雨天可以用涂有石墨烯的雨伞来进行发电,或者可以做成灵敏的传感器件等。 正是这些全面的性能,让石墨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些人甚至开始预言,石墨烯的出现将引领一场由材料进步而引发的工业革命。 关于原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墨烯能敏锐地“觉察”到水在表面滚动,科学家利用这一特性就能发展新能源。B: 具有“轻薄、强韧、导电、导热”等特性的石墨烯,可能会引领一场由材料进步而引发的工业革命。 C: 石墨烯对单个电子进行感应,可以引起石墨烯内电子极快运动。这一特性可在能源与电子传感领域发挥作用。 D: 选文利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说明了石墨烯轻薄的特性,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的说明了它的利用价值。 |
阅读下面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1 )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词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名。 B: 这首词上片集中写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集中写梅花精神品格。 C: 这首词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梅花身处困境却傲然不屈表现自己为国奉献的精神。 D: 这首词既以梅花的凄苦感叹自己人生坎坷;又以梅无意争春表现自己的高洁人格。 ( 2 )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盖①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②,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⑦!”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①盖:如果。②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③汩: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忝,辱。⑦所生:生身父母。 (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①千里从师(________) ②夙兴夜寐(________) ( 2 )翻译文中画线句。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 ( 3 )朱熹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流露出的感情十分复杂。结合全文,你能从“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一句中读出这位父亲心中哪些复杂的心理活动呢? |
母亲的快乐
①“我妈有病,您也有病吗?”磊子对父亲说。看得出,磊子有些生气。父亲张张嘴,没出声。
②“您就惯着我妈吧,我妈要是没了,我看您怎么活。”磊子的声音越来越低,轻轻地抽泣起来。
③“你妈愿意这样做,就依着她吧。”父亲看着病床上打了止痛针才睡着的老伴,眼圈也红了。
④“我妈这辈子跟着您,一天好日子也没过过。”父亲又看一眼病床上的老伴,眼神里充满了深情的歉意。是的,磊子说的没错。母亲嫁给父亲后,就随父亲去码头当搬运工。瘦弱的母亲极其要强,像男人一样不惜力气,回到家后,累得常常饭没吃完就睡着了。磊子两岁时,父亲凭借读过几年书,被招到村里的小学当了一名老师。母亲依旧在码头搬运货物。
⑤磊子清楚地记得,他十岁那年的生日,母亲破天荒的给他买了一件新衣服。父亲回来看到后十分生气,说母亲惯着孩子。母亲眼里含着泪,但没有流下来,只是望着天空发呆。磊子看着母亲有些挺不直的腰身,忽然心就软了。他过去抱住母亲,哭着说:“妈,等我长大了挣好多钱,让您享清福。”三十多岁的母亲,因为常年的过度劳累,腰身过早地佝偻了,像一位老妪。
⑥磊子有些恨父亲。如果他不把家里的钱拿去帮助他那些贫困学生,他们的日子也不会这么清苦,母亲也不会年纪轻轻就落下腰疾。帮助人也行,得让自己的生活不过得那么寒酸吧,而父亲竟是那么“贪婪”,帮助的学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许多个。他说那些孩子的眼神那么清亮,却看不出希望的光,这多么让人心疼。于是,他就吝啬地对待家人,让别人家的孩子欢笑。
⑦母亲轻轻地咳了一声。磊子赶紧伸手擦掉泪,对母亲说:“妈,您感觉怎样?舒服些了吗?”
⑧“磊子,不怪你爸,是我让你爸把你给我凑的手术费……给那个女学生的。”“妈,可您……”磊子的眼泪又下来了。
⑨“磊子,我问过医生了,医生说我这个病即使做了手术,短期内复发的可能性还是很大。既然这样,何必浪费钱呢。虽说手术后也许能多活几天,但终日躺在病床上,也不见得是福气。那个女孩还那么小,关键是她做了手术后就能好起来,然后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过一生,你想想,钱花在她身上是不是更有意义?”磊子没再说什么,只是握着母亲的手痛哭流涕。
⑩一个月后,母亲在父亲的怀里离开了人世,含着笑。
⑪办完母亲葬礼的第二天,父亲和磊子就起程了。在路上,父亲第一次对磊子讲起了他的外婆。外婆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地震过去后,在陌生人的捐助下重建家园,外婆卖起了冰棍儿。后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外婆依然卖着冰棍儿。一年365天,除了正月初一歇一天,正月初二就开始营业,不管雨雪天,也不管有没有顾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外婆把所有卖冰棍的钱,全捐给了红十字会,以及遭遇了天灾人祸的陌生人。外婆去世的时候磊子还没出生,有关外婆的事儿他知之甚少。
⑫“你妈受你外婆影响,想把公益一直做下去。做一个像母亲一样的人,是你妈缅怀你外婆的最好方式。”听了父亲的话,磊子猛然发觉,这些年,自己一直在错怪父亲。
⑬他们一路辗转,两天后到了那个大山深处的隐蔽的小村庄。磊子和父亲把带来的新衣服和文具放好,让需要的孩子排队领取。这些衣服和文具是按照母亲的遗嘱购买的,用了家里的所有余钱。
⑭磊子望着孩子们眼睛里透出的清亮而充满希望的光,心里忽然铺满了澄净的阳光,暖暖的。他把衣服和文具送到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中,忽然明白了母亲的快乐。
①________
②跟你爸之后,随着你爸当搬运工,后来,你爸做了小学老师,我还在码头搬运货物,那时候我俩挣钱很不容易,攒下的钱都拿去帮助学生了。
③________
④现在,我的病也治不好了,不如把钱捐给那个女学生,其实,做公益是我缅怀你外婆的最好方法。你爸这辈子都惯着我这么做,真正受委屈的是你爸。
( 2 )请分析⑪段在文中的作用。薯叔
①初逢薯叔,是冬日一个傍晚。
②我去接女儿下课。风呼呼吹着,梧桐叶在街面上打着旋。尽管我不停跺脚,但扫过地面的寒风依然从裤筒里灌进来。
③“怕是要落雪喽!”我回过头,循声望去,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双手缩进棉衣的袖口,拉低的毛线帽盖过眉骨,坐在一个街边铺子中,旁边是一个烤红薯的炉子。
④“冷,真冷呢。”我走进铺面,站在他的炉旁,身上仿佛暖了一点。
⑤烤红薯的炉子不高,烤熟的红薯密密匝匝地放在炉面上,能嗅到一股淡淡的焦香。
⑥“等人吧?要不要来个烤红薯?”我点点头,更多的是想用红薯暖暖手。
⑦“红心的,甜着呢。”大叔没有称,直接从炉沿上取下一个热乎乎的红薯递给我,“尝尝薯叔的手艺。”
⑧“薯叔?”见我不解,他爽朗地笑起来,“这条街上都这么喊我。”
⑨我低头摩挲着红薯,感受从手心传来的暖意。不一会儿,接连来了几个主顾,薯叔忙开了。大家离开时,都回头喊一声,“薯叔,天冷,早点回去。”薯叔回一句,“路上慢点,回家趁热吃。”
⑩炉子里的炭越烧越旺,通红的火光映着薯叔消瘦的脸庞,一双戴着黢黑手套的大手,不停地翻动着炉子里的红薯。
⑪仿佛一见如故,薯叔话多了起来,竹筒倒豆子般给我聊起他的经历。他刚刚过完五十岁生日,从乡下进城已经五个年头。之所以干起这个营生,跟一段往事有关。
⑫薯叔年轻时在外地打工,有一年乘汽车回家过年,买票时却发现,藏在棉衣里的路费不翼而飞。他悻悻地走出站口,碰巧遇见一个卖红薯的外乡人。
⑬“我也不顾脸面了,就和那位大哥搭话,让他借我一程路费。”薯叔回过头笑着问我,“你猜大哥咋说的?”
⑭我话还没有出口,薯叔又接了过去。“万万没想到啊,那位大哥看我也是从农村出来卖力气的人,二话没说先招呼我吃个红薯。”薯叔说,“我一下子心里安稳了。”
⑮接下来,薯叔不仅填饱了肚子,还顺利借到了路费。
⑯第二年秋天,薯叔扛着一蛇皮袋子红薯到车站找到那位好心大哥。他说,自己不能吃昧心食,得知恩图报不是。“我拿出自家烤的土酒,在大哥家里喝得烂醉呢。”薯叔顿了顿,“打那之后,我也开始烤红薯。”
⑰半个多小时的讲述里,我知道除了在家种红薯的老伴儿,薯叔还有一双儿女。几年前,儿子考进省城一所重点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大部分都是薯叔烤红薯挣来的。那晚我离开时,他又将一个红薯塞给我女儿。我要付钱给他,他连忙推拒:“自家种的,不值钱,让娃暖暖手吧。”走了老远,回过头,薯叔还在笑着和我招手。
⑱又见薯叔,是一年之后的年关,我下班后往家里赶,突然听到有人跟我打招呼,“小伙子,过年回老家不?”我扭过头,正是薯叔。
⑲不长时间的寒暄,我努力帮他打开一个心结。薯叔的儿子大学毕业,在城里找了份不错的工作,还处了称心的对象,想接他和老伴儿去省城过年。“怕给娃子丢脸呢,怕别人知道他有一个烤红薯的爹呢。”薯叔摇摇头,脸上的笑容倏然隐去。我一个劲宽慰薯叔,去吧,过年在一起就图个热闹,年轻人不会嫌弃这个家,更不会嫌弃您。
⑳年后的春天再见到薯叔,烤炉换作了水果摊,他正拿着保温杯喝白米粥,人瘦了一圈。老伴坐在他身旁,不停地重复着:“慢点喝,慢点喝,别呛着。”
㉑看见我,薯叔强打起精神招呼。他告诉我,过年去了省城,查出自己胃里长了个东西。我顿时心头一紧。“但是手术很成功。”看我面色凝重,薯叔补充道。拍着他的肩膀,我一时无语。大妈眼圈红了,低着头:“医生让他休息,孩子也让他休息,他就是不听。”
㉒“我要给孩子凑月供呢。他们不嫌弃我,说有我这样的爹不丢人。他们前些日子还回来陪我卖水果呢。”说到孩子,薯叔又露出了笑容。
㉓春天过后,我没有再见到薯叔;秋凉了,路过那条街,也没有看见薯叔。冬天时,我再来到薯叔的铺子,关着门,依旧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㉔我有薯叔的手机号码。想打过去,但手又缩了回来。跟附近的商贩打听才知道,薯叔的儿子把他接到省城去了,薯叔要抱孙子了。
㉕冬天最冷的时候,我感冒了,在诊所打点滴,百般无聊,就发了朋友圈。突然一声手机提示音,薯叔的微信头像跳动一下。“小伙子,我是薯叔,你咋感冒了,天冷多穿点。我又开始烤红薯了。你有空过来,吃几个烤红薯,暖暖身子……”
㉖我知道,那个热情的薯叔又回来了。我告诉护士,把我的点滴调快一点儿,我要去见一个老朋友,他在等着我!
今天接到哥哥的电话,邀我去他家为小侄女彤彤过生日。我为她挑选了她最爱吃的巧克力……
进了门,只见彤彤闷闷不乐地坐在沙发上。我把巧克力递给她,抱歉地说:“对不起,小姑实在太忙了,没时间准备别的!”彤彤接过了巧克力,面露喜色地说:“谢谢小姑,这是我今天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我纳闷:“不对呀,爸爸妈妈,还有小姨,小舅,他们都那么喜欢你,没有送你礼物吗?”
彤彤没好气儿地说:“送了,可是他们的礼物都很阴险,不算!”“阴险?礼物怎么还能阴险啊?”彤彤愤愤地说:“爸爸妈妈送我一双跑步鞋,让我以后别睡懒觉了,每天要早起跑步;小城送我一个复读机,让我坚持学英语;小舅最阴险了,他竟给我报了个奥数辅导班,直接送我一张收据发票!”
我被彤彤的话噎得不知怎么回答……
以上情景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你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①角度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字迹要端正,卷面要整洁;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考生个人真实信息。
写作提示:
①写作要有角色意识,你可以从“我”、彤彤、爸妈、小姨、小舅、读者等角色中任选一个角色进行写作。②可以就这个情景链接生活,叙述故事;也可以依据这个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创作;也可以针对情景中反映的现象展开论述。③不要忘记,题目要写在首行格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