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典诗歌按韵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等;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律诗一般八句,可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B: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豪放,如代表作《观沧海》《龟虽寿》。 C: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孔子整理编写而成的。 D: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三大主题。 |
2、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油馍 大彻大悟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B: 凫水 人情事故 草长莺飞 天衣无缝 C: 晦暗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D: 羁绊 目空一切 海枯石烂 天衣无缝 |
3、 | 下面文段中划线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A: 叶徒相似 徒:只B: 其实味不同 实:果实 C: 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同“嬉”,开玩笑 D: 寡人反取病焉 病:生病 |
4、 | 下列各选项中,语言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B: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 C: 学校开展的“感恩·奋进”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D: 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园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
5、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 2013年“青歌赛”上,歌手王晰凭借其出色的嗓音一举夺得流行组唱法冠军,被著名歌唱家韦唯誉为“低音王子”。B: 今天下午第四节课,我班进行了大扫除。劳动委员安排第一二两组同学打扫了教室,安排第三四两组同学打扫了包干区。 C: 陈光标先生为什么要高调行善并决定“裸捐”?是有意炒作自己呢?还是要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慈善事业? D: “遇到危险情况时,”校外安全辅导员告诉我们说:“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镇定。” |
6、 | 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B: 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C: 此乃一座山门,原来我们已亲眼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D: 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李丽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事渲染 , 传遍了校园每个角落。B: 星期天上午,涟城的中小学生络绎不绝地涌入科技馆。 C: 新的初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 ,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 D: 王强参加男子200米预赛,听到发令枪响,就像惊弓之鸟一样飞跑。 |
8、 | 下面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B: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 , 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金秋时节的家乡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脸上都笑开了花。 B: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D: 中国政府今年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珍视和平。 |
10、 | 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骆驼祥子》中的曹先生因给学生阮明不及格的分数而被其告发,阮明最后又被堕落的祥子出卖。 B: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巴西买了一块庄园,并在那里过了四年安稳的庄园生活。 C: 《童年》中阿廖沙被赶出学校时,格里戈里便成了他的救星。 D: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出自《西游记》中的经典名句。 |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1 )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蒹葭》可以看做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B: 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笫二章、第三章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相同,但是感情均比前—章进了―步。 C: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因此他上下追寻。 D: 全诗一唱三叹,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 2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 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爱情的虚无。 C: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 D: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雹神 蒲松龄 王公筠苍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天师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坐,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②刺:名帖。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④负弩:充当先导。 (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①怀中出天师刺________ ②公以接壤关切________ ③顾而嘱曰________ ④文去勿武________ ( 2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②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 4 )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城市街头,有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便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骑电动车、三轮车的年轻人。
②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眼熟?也正因为其司空见惯,甚至为人所不觉,所以一旦被贴上“中国式过马路”标签的时候,才会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议论。循着这样的思路,一些行人纵身一跃横跨公路隔栏,可称为“中国式跨栏”;公交车站乘客们蜂拥而上挤进车,可称为“中国式上车”;正在行驶的车辆突然一个急转,强行插入另一条车道,可称为“中国式并线”。类似现象还有不少。集纳到一起,着实令人吃惊,原来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不文明现象,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中国式”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甚至感到不这么做,反而会觉得不正常。
③这种现象,一则存在群体效应,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一则发生了规则的异化,原来的红灯停绿灯行,排队依序,驾驶规则等都被放到一边。扎堆前行,拼抢上车,强行并线成了众人奉行的“潜规则”。有规不行,违规成风,潜规迭出。由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规则困境。
④为什么会这样? 。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
⑤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社会规则,提升规则的科学性?如何在规则实施中一视同仁,对违规者依法进行惩处,提升规则的公信力?这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参与和监督。因此,只有人人行动起来,不断完善规则,共同遵守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过马路是这样,就业招聘、商业经营、为政用权等各个领域,又何尝不是这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原来,幸福并不遥远
题目二: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请以“风景在路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③字数在600—800之间。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