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滨州市北镇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B: “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C: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 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当下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______。

②也只有黄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______的搏击。

③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______。

④______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______可使这种改变化加快。


A: 家喻户晓惊心动魄销声匿迹如果……就
B: 妇孺皆知惊天动地销声匿迹只有……就
C: 家喻户晓撼天动地无影无踪不仅……而且
D: 举世闻名惊心动魄石沉大海虽然……但是
3、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几天的阳光在树的枝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① ,确实需要一次洗礼。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我怀想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 ,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软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簇生油绿的枝叶开出红色的花。现在,雨却迟疑着。

A: ①被尘土掩埋得有些憔悴了 ②从山谷传出山谷
B: ①把万物照得些憔悴了 ②从山谷传出山谷
C: ①把万物照得些憔悴了 ②从山谷返响到山谷
D: ①被尘土掩埋得有些憔悴了 ②从山谷返响到山谷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正义 撼卫 摧残 一以贯之
B: 梦游 扭曲 先烈 振聋发聩
C: 幸存 变迁 动议 惨绝人寰
D: 妄图 悠久 侵犯 丑态百出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 。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

④提供读、看、 听三方面的内容

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

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A: ③②⑤④①⑥
B: ⑤①④③⑥②
C: ③⑥⑤①②④
D: ⑤④③②①⑥
6、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形(jī) 梁(jǐ) 既往不(jiū)
B: 怪(pǐ) 除(tī) 为人知(xiǎn)
C: 见(piē) 星宿(sù) 锐不可(dānɡ)
D: 字(tiè) 样(mó) 妄自薄(fěi)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届/答 慰/杯盘狼/敷塞责 差不齐/古柏
B: 收/眼 号/心胸狭/众口金 韬光养/人不倦
C: 脱/庇/封妻期/久不归 博闻强/老马
D: 警/笑/泥难行 问/暴天物 以身国/私枉法
8、下面文中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快乐而沉静的春雨,缓缓飘落,洗去一冬的污,把珍藏心间的欢乐吐成遍地的新绿。汇聚,终成那娟娟溪流,潺潺绕这方黝黑的大地。你嬉戏于田间镐头,那湿润润的泥巴浸润了人们多情的心。踩着这三月春雨,在迷蒙的春烟里,走过这千年的小径,只是这几度春秋,你润泽育的人啊今何在?几度轮回,直到岁月变得红,小径处,轻烟似梦,唯一帘细雨,情依旧。

A: huǐ yǐng bǔ yān
B: huì yíng bǔ yān
C: huì yíng pǔ yīn
D: huǐ yǐng pǔ yīn
9、

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降低交通噪音对奥运村的影响,我国科研人员制定了总平面防噪音方案。
B: 中语会即将在我校召开,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
C: 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
D: 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不再发生。
10、下面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生毕业后,他既想去上海工作,又想留在靖江,总是见异思迁 , 很难作出决定。(这句话中成语运用正确)
B: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这句话中,“自然”指“理所当然”。)
C: 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
D: “纯粹”“伟大”“温柔”“深浅”,这四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小桥流水人家”。
( 2 )“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1 )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陈康肃公尧咨射(擅长)
B: 微颔之(但是)
C: 睨之久而不(离开)
D: 亦知射乎?(你)
( 2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亦此自矜 钱覆其口
B: 有卖油翁释担立 自钱孔入,钱不湿
C: 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
D: 康肃笑而遣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
( 3 )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陈康肃为自己“善射,当世无双”而感到骄傲。
B: 从“但微颔之”可以看出卖油翁对陈康肃的箭法不以为然。
C: 卖油翁用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事实,证明了“惟手熟尔”的道理。
D: 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友善,卖油翁自大自负。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吾射不亦精乎?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谈谈“工匠精神”

①我们一般把具有高超手艺的人称为匠人,并将这些人身上具有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精神称为匠人精神。

②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工匠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工作和劳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匠逐渐被冷落,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作坊的生产。但随着人们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越发重视产品的质量,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也得到凸显。

③有些人认为工匠就是重复从事同一件工作的劳动,完全没有创造性,这其实是对工匠的误解。事实上,工匠在现代企业的生产流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生产活动中,设计图纸、设计标准都是要依赖工匠和经验丰富的熟练工人来完成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要想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然离不开技艺精湛的工匠。工匠从事的工作大都是重复的,好的工匠往往能从重复性的工作中发现问题,从而想出办法解决问题,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很多事实表明,企业技术的创新不仅源于专家和工程师的功劳,也源于工匠的努力,他们在企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④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典范。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精湛技艺,不仅发明了木工工具、农业工具,还发明了仿生机械、工程器械等,被视为工匠的典范;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地动仪;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北宋时期,沈括撰写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梦溪笔谈》;明朝时期,宋应星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由此可见,“技进乎道”,中国自古并不缺乏工匠精神。

⑤只是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人们认为只有读圣贤书才能出人头地,而做工匠是不会有前途的。这种思想愈演愈烈,成为阻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块绊脚石。除了人们在观念上对工匠与工匠精神认识不足而产生偏见外,中国的国情也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产生深刻影响。从近代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外族入侵、内战纷争等历史现实造成传统企业遭到严重摧毁,所剩无几,更不用说继承工匠精神来经营企业。

⑥有人总结出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有精确主义、专注主义、完美主义等等。那么,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进。精进,即不仅有兴趣,而且能自律,更有强大的韧性和抗挫力,从而不断推进自身在本职岗位和本专业领域内锐意进取,贡献价值,持续助力社会的发展。

( 1 )第④段中,“技进乎道”在文中的意思是( )
A: 技术进步到了一定程度,就能接近完美了。
B: 技术进步到了一定程度,就无法再进步了。
C: 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懂得了“道”,即做人方面的道理。
D: 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懂得了“道”,即万物变化的规律。
( 2 )下列概括不符合第②段、第③段和第④段段意的两项分别是( )( )
A: 工匠精神的定义。
B: 当今工匠精神重要的原因。
C: 工匠精神对现代企业的重要作用。
D: 我国古代早已有工匠精神。
E: 工匠精神在中国不受重视的原因。
( 3 )简述第⑤段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
( 4 )第③段两处加点词语是否能删去?为什么?
( 5 )下列(甲)(乙)两段文字,哪段可以放在第⑥段后面?请简述理由。

(甲)有一次,美国实业家罗兰·布歇内尔一边看电视一边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实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乙)日本家喻户晓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坦言:企业家一定要学习匠人那样的精神,拿放大镜来仔细观察作品,用耳朵来聆听每件产品的“哭泣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呼唤

谢琪

一次偶然的机缘使我和一只美丽的斑鸠交上了朋友。

一天,我在家乡的土屋里写作,一直写到腰酸背痛才起身运动四肢。见屋外阳光那么迷人,便从后门走出,想到屋后的一片树林子里去晒晒太阳。

我刚走出几步远,便见几只鹞鹰从高空俯冲下来,伸出铁钩似的爪子,一把猛抓住一只什么鸟,可是没抓紧,猎物惨叫一声逃窜掉了。鹞鹰很生气,好似责备我不该突然出现,它麻碌碌的大翅膀在低空打得啪啪作响。猝然身子一斜,翻了个身,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就气势汹汹地飞远了。

出于好奇心,我四处张望。希望找到那只死里逃生的鸟雀。我很快发现了。原来是一只斑鸠遭到了袭击,它像一个标本似的,钉在我家屋子后墙上,连气也不敢出,爪子很深地扣进泥墙里。当我把它从墙上小心翼翼地拿下来时,它浑身哆哆嗦嗦,没有一丝反抗的力量,头颈软绵绵的,耷拉在我手掌的虎口上,背上流着殷红的血,眼睛里仿佛还有泪花。

我借了一只方形的鸟笼子,把斑鸠关在里头。它也安静了一阵子。我用紫药水给它涂伤口,用小茶杯盛了黄豆和清水放在笼子里供它吃喝。然而,它只用宝石般的小眼睛瞅了瞅,没有动口。不一会儿,满村的孩子都来看望斑鸠了。

突然,斑鸠张皇失措地乱冲,神色大变。我仔细一看,才发现不远的灶台上的老猫在发野。它如饿虎捕羊似的,拱着背,弯着两只前爪,尾巴竖得高高的,两只金黄的眼睛盯住斑鸠,它的胡子利箭似的动弹着。孩子们见了,一阵吆喝,把老猫从灶台上赶走了。

谁知,还有只不识时务的公鸡,它也凑热闹,竖着脖子上的五彩羽毛,张开一对翅膀准备向斑鸠发起进攻。孩子们当然不客气地把它轰走了。

考虑到斑鸠的安全,我发愁起来,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它还会受到侵犯。这时,我听到走廊上有节奏的手杖敲击地面的笃笃声,这是年过八十的父亲来了。一听我说起斑鸠的来历,便微笑着叫我把笼子挂在屋檐下,并递手杖给我往高处挑。果然这一来,任何侵略势力都威胁不了它了。

从此,我天天用清水和黄豆喂它,不到一个月功夫,它的伤口愈合了,也换上了不少新的羽毛,脖子下端还有个花圈儿。孩子们也经常光顾它,仰着头对它说话。

它只照例偏头瞅着人,从不用声音来作回答,似乎对万事万物都很冷漠。

不过对于我却不同,只要我往笼子下边一站,它就在笼子里舞蹈似的跳跃一阵。当然,它也从不用声音同我说话。

久而久之,孩子们都说它是一只哑巴斑鸠,我也暗暗怨它不该作哑,真希望有一天它能突然歌唱。

说也怪,立春那一天,它终于开了金口,“咕咕……咕咕……”地叫了几句,而且正是全家按传统习惯在立春吃生萝卜片的时候叫唱的。它给全家人带来了欢乐,都称它是一只“报春鸟”。不过,我听出来那叫声有点心酸。可惜,叫了这一次后,它再也不开腔了。我似乎有点明白了那声音中的心酸,但与斑鸠朝夕相处的不舍,和对斑鸠身体状况的担忧,还是让我放弃了让它回归蓝天的想法。

终于有一天上午,父亲坐到我写字桌边。“你没有忘记斑鸠立春那天是怎么叫的吧?”父亲双手握住手杖,微微舍笑着说:“鸟雀是通人性的。斑鸠平时高兴就‘鼓舞……鼓舞……’地叫,立春那天,它是向你喊‘给我……给我……’当初,你搭救它,不是为了一辈子囚住它,而是要放它回天大地宽的世界,照它自己的愿望去生活。”

是呀,该让它按自己的愿望生活了。让它飞回大自然,分享它应得的一份生活乐趣。想想自己,虽然给过它治伤的紫药水,给过它恢复身体的黄豆,但给予它更多的是囚禁。而我还居然埋怨它没有天天给搭救过它的我唱歌,我暗自愧疚!它作哑,其实是一种愤怒吧!于是,我决定等到天气暖和点便开笼,让它飞回大自然。

可是,等不到那暖和的一天,一个大雷雨的清早,它从笼子的缝隙间挤出身子逃走了。从此,屋檐下只挂着空笼子。

它的逃走,我并不惋惜,只佩服它向往自由的勇气。不过,还担心它在乍暖还寒的天气里是否真的能自由自在地生存下去。过不了几天,一个坏消息让我吃了一惊。孩子们告诉我村西头的一个孩子用弹弓打死一只鸟吃了,我按捺不住便去问那孩子究竟打死过一只什么鸟?他说是一只斑鸠,我听后鼻子酸痛起来。

谁知到了清明前一天,有一只斑鸠飞进屋里来了,它落在那只吊挂的空鸟笼上,一点不怕人,宝石般的小眼睛好像在询问我们:“你们还认识我吗?”

我高兴得像个孩子,和全家人指着斑鸠说:“它一定就是那一只,它还活着,若不然,它怎么会飞到屋里来东张西望?”我立即拉开笼门,请它吃还留在笼子里的黄豆。可是它翅膀一振,又从进来的地方飞向了碧蓝的天空,一路“鼓舞……鼓舞……”地叫唱着,声音里包含着无尽的欢乐。

斑鸠的归来使我们一家人非常愉快。后来,我们经常听到屋前屋后有几只斑鸠奏鸣,我们猜想:其中会有一只是我们的老朋友。

时光如风,吹走了很多记忆,偏偏我忘却不了这件小事,也许是因为我一生只救过这一只鸟儿,也许是因为此间总有一种哲理在不断地呼唤我……

( 1 )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晒太阳(________) ②逃(________) ③小心翼(________) ④愧(________)

( 2 )草木鱼虫,飞有走兽,历来是文人笔下的爱物。文中一只斑鸠的经历牵动着“我”的心。通读全文,说说这只小小的斑鸠经历了哪些事?
( 3 )本文的作者,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鹞鹰和老猫独特的形象。请从修辞的角度,分别体会下面两句话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

①它麻碌碌的大翅膀在低空打得啪啪作响。猝然身子一斜,翻了个身,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就气势汹汹地飞远了。

②它如饿虎偷羊似的,拱着背,弯着两只前爪,尾巴竖得高高的,两只金黄的眼睛盯住斑鸠,它的胡子利箭似的动弹着。

( 4 )文章写到斑鸠被救助时说“它只用宝石般的小眼睛瞅了瞅”,写到它回来看望我们时又说“宝石般的小眼睛好像在询问我们”,请你体会作者两次提到“宝石般的小眼睛”的用意。
( 5 )鸟儿在欢愉的时候常常会放声歌唱,久不开口的斑鸠在立春那天突然“咕咕……咕咕……”叫几声,让全家都异常高兴,可“我”为什么听出它的叫声里“有点心酸”?
( 6 )草色变得翠绿是对根的回报,百花争争奇斗艳是对叶的回报。文中得到人类帮助的小鸟,是用什么方式表达了对我们这一家人的感激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7 )这是一篇情理交融的散文,营造了深厚的情感氛围,包含了丰富的哲理信息。情由事起,理在情中。文章的标题为“呼唤”,结尾再一次提到“总有一种哲理在不断地呼唤我”,你认为作者“呼唤”的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正好遇见____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魅眸(▲)2ou1”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