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硕果 摇言 钥匙 默契 锋芒必露B: 斑澜 屏嶂 喧闹 浊流 妇儒皆知 C: 辔头 呻吟 奥悔 宛转 鞠躬尽粹 D: 气魄 祈祷 山涧 鞍鞯 锲而不舍 |
2、 | 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B: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 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 D: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3、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和《聊斋志异》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志怪小说。 B: 表是古代臣民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 C: 戴望舒,现代诗人,代表诗作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D: 《我的叔叔于勒》是英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作品。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陪衬,使明显突出) B: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疾行,指迅速逝去) C: 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D: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伴侣) |
5、 |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作,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B: 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中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表现出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C: 《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时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所谓兴,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
6、 | 下列词语书写及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匀称(chèn) 驰骋 (chěng) 决别 ( jué) 粗制滥造B: 勾当 (gòu) 醇朴 (chún) 谮害 (zèn) 心无旁骛 C: 濒临 (bīn) 雾霭 (ǎi ) 拮据 (jū) 题纲挈领 D: 缄默 (jiān) 媲美 (pì) 伎俩 (liǎng) 义愤填膺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娉婷(pīnɡ) 作揖(yǐ) 矫柔造作(jiǎo) B: 蜷伏(quán) 愧赧(hǎo) 自渐形秽(huì) C: 豢养(huàn) 褴褛(lǚ) 孜孜不倦(zī) D: 宽宥(yǒu) 星宿(xiù) 强聒不舍(ɡuō) |
8、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和“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 ②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 ③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④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 ⑤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A: ③②①④⑤B: ①②⑤④③ C: ①⑤③④② D: ③⑤①④② |
9、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确诊?新闻报道中常提到确诊病毒感染的诊断手段“核酸检测”。那么,什么是“核酸检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结果呈阴性,则表明被测试者可能并没有感染这种病毒。 ①“核酸检测”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检测被测者体内是否存在某种病毒的核酸 ②如结果呈阳性,则表明被测试者体内存在该种病毒 ③病毒主要就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④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 ⑤主要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A: ①②③⑤④ B: ④①③⑤② C: ④⑤③①② D: ①④⑤③②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次访谈中,作为我校杰出校友的代表,他睿智的讲话,不仅向我们传递了人生的真谛 , 而且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是勤能补拙(zhuó)。 B: 天色深蓝而晦冥,近处河床上累累乱石像百年英雄饮(yìn)马磨剑的古渡,而堤岸外碧绿的禾田与红墙矮屋在江南的风景里,宛若一对心心相映的恋人。 C: 站在此岸,望不到彼岸,水天相连,模糊一片,没有帆影,杳无人迹,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黄水卷着旋(xuán)涡,倾泻万里…… D: 银幕上正上演着男女主人公的生死决别 , 脑海里浮现的是昔时你我的情意绵绵和此时的恩断义绝,青春啊,就如席慕蓉所说的,是一本太仓促(cù)的书。 |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问,责备。 (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羡/施氏之有 B: 孟氏/之一子之秦 C: 当今/诸侯力争 D: 遂/宫而放之 ( 2 )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抚________ ②反________ ③愠________ ( 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①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②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 4 )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
口罩的前世今生
姜维群
有两个发明,与耳朵无关,却把耳朵牵扯了进来:一是眼镜,二是口罩。由此想起一个笑话,耳朵对眼睛说,耳朵不聋眼睛花,我们耳朵受“拎巴”。耳朵对嘴巴说了一个谜语:卫生了你,却牵扯上了我。说到这大家就明白了吧。
罩是什么?本义是捉动物的网罩,也是蒙上、扣上、遮蔽,动词。在20世纪初叶出现了一个舶来品──口罩。中国人一看就明白,口上即嘴上的“罩”。后来延伸出几样与此字有关的,如眼罩、灯罩、面罩等。
罩是使动用法,是一种动作,既然是动作,一般需要手的参与。谈到口罩,最初是一种“掩口”的动作,《孟子》书中就有“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这个人很脏,恐怕有很难闻的气味,于是人们都堵着鼻子屏住呼吸而过。其实细想,口罩是先作用于呼吸,呼吸主要的器官是鼻子,但为什么叫口罩而不叫“鼻罩”呢?实际上中国最早的“口罩”记载不是“自防”(卫生自己保护自己),而是被防的。
元代的意大利旅游家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说:“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音闭,使的意思)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是“被防”的,怕捧着食物人的气息传播到食物上。所谓“蒙”,是将绢布缠在脑后和脖颈上,一直到19世纪末依然如此。
一开始是用手按住,后来是把口鼻与脖颈缠起来,再以后是系在脑后。1897年至1899年,在德国、法国医生的接力发明下,终于出现了现在的口罩,即把口罩这个装置挂在两边耳朵上。
口罩正式进入中国是1910年,东北鼠疫让中国人第一次见识了口罩。2003年的“非典”让中国人认识了口罩之必要。眼下的这个“新型肺炎”,让中国人领教了口罩之必须。
1910年东北鼠疫,我国公共卫生医学与卫生防疫的先驱伍连德先生亲赴鼠疫前线,并发明了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用两层纱布内置吸水药棉,简单易戴,价格低廉,在当时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此口罩被冠名为“伍氏口罩”。不过在那个时候,基本是西医医生、护士的专用。
后来很长时间口罩在民间有了流行,不过那时候不是像鼠疫时期是为了卫生,而是为了防寒。记得1970年冬天,津郊农村,知识青年和下放户有人戴口罩,立刻在村里成了新闻,许多人用诧异的眼光看着,很快有人编出顺口溜,小孩子们看见戴口罩的就唱:“戴口罩的讲卫生,堵着屁股不透风。”后来夏天“暴土扬场”,冬天北风呼啸,再没人戴口罩了,怕惹来“堵着屁股不透风”的调笑。但就在这几天大港的陈寨庄老乡发微信,说全村封村进行消毒呢,不仅都戴口罩,还穿防护服──时代进步了。
此次疫情改变了口罩的命运。口罩如此畅销脱销,无与伦比。更重要的是强制性戴上口罩,似乎不仅仅是卫生安全,更是一种社会文明。常常是,人类一个微不足道,却折射出一种进步,激发出一种文明。
( 1 )下面对说明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罩是使动用法,是一种动作,既然是动作,一般需要手的参与。(分析“一般”不可去掉的理由)
②2003年的“非典”让中国人认识了口罩之必要。眼下的这个“新型肺炎”,让中国人领教了口罩之必须。(分析两个加下划线词语不能互换的理由)
( 4 )说明文的语言既可以平实质朴,也可以生动形象,简析下面句子的语言风格。①耳朵对嘴巴说了一个谜语:卫生了你,却牵扯上了我。
②一开始是用手按住,后来是把口鼻与脖颈缠起来,再以后是系在脑后。
安塞腰鼓(节选)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 1 )作者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句话做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请以“原来,______就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