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荣膺(yīng) 佳肴(yáo) 菜畦(qí) 相得益彰(zhāng) B: 遒劲(qiú) 德馨(xīn) 阔绰(chuò) 兀兀穷年(wù) C: 襁褓(qiǎng) 孕育(yùn) 峰峦(luán) 黄发垂髫(tiáo) D: 娴熟(xián) 骊歌(lì) 滑稽(jī) 孜孜不倦(zhī) |
2、 | 下列关于课文《一棵小桃树》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通过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B: 文中作者多次写自己的奶奶,其作用有二: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院子才发现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C: 文中作者写道“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这里将人世比作大书,自己对人世的认识说成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自己的幼稚天真。 D: 文章最后一段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的美好愿望。 |
3、 | 下列划线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kuì) 小信未孚(fú) 下视其辙(zhé) B: 登轼而望之(shì) 遂逐齐师(suí) 彼竭我盈(yíng) C: 望其旗靡(mí) 玉帛(bó) 肉食者鄙(bǐ) D: 又何间焉(jiàn) 小惠未遍(biàn) 弗敢专也(fú) |
4、 |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嗔视(chēn) 毗邻(bí) 迥乎不同(jiǒng)B: 胚芽(pī) 缄默(jiān) 廓然无累(kuò) C: 酬和(hè) 追溯(sù ) 脱笼之鹄(hú) D: 彷徨(páng) 伎俩(jì) 叱咤风云(chà) |
5、 | 下面句子填入原文,正确顺序是( ) 面对牺牲与回报,错过与获得的选择题,每一个“逆行者”,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①他们的付出,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团圆,保障着亿万人民的冷暖。 ②但在星罗棋布的铁路网络中,在运行不息的城市系统中,他们是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和润滑剂。 ③为了工作,他们牺牲了阖家团聚与休息调整的时刻,错过了共享天伦与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 ④正因为如此,他们成就了职业的精彩,为子女树立了榜样,也让所有小家获得更安全有序的环境。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③②①④ D: ③④①②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 , 表示赞同。 B: 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 黄兴路步行街上热闹极了,购物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D: 万绿湖沿岸繁花似锦,绿柳如烟,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
7、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学记》,《礼记》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 《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作者鲁迅,代表作有《野草》《朝花夕拾》等。 D: “记”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如《小石潭记》《马说》等,前者侧重于记事写景状物,后者偏重于说理议论。 |
8、 | 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科罗的建筑与加勒比地区的风格迥乎不同 , 是当地西班牙和荷兰风格相交融的唯一现存的例证。 B: 全军将士气冲斗牛 , 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 袁隆平院士潜心贯注地研究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D: 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
9、 | 选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思而不学则殆(dài)狼亦黠矣(xiá) B: 默而识之(shí)缀行甚远(zhuì) C: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kāo)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shuō) D: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shàn)人不知而不愠(yún) |
10、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忌讳 雷霆 另请高明 哗众取宠 B: 怯懦 凄惨 咬牙跺脚 赫赫扬扬 C: 拾掇 威严 雕梁画栋 骂骂咧咧 D: 景仰 筹躇 无可耐何 喃喃自语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题。 |
阅读(甲)(乙)两则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请诸葛亮《出师表》) (乙) 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 1 )解释加下划线字的意思。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________ ②性行淑均 ________ ③郗超与谢玄不善 ________ ④既已狼梁、岐 ________ ( 2 )翻译句子。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オ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 3 )(甲)段中,诸葛亮认为,信任将军向宠,其结果将会是“________”;(乙)段中,郗超认为,遣玄北讨,其结果将会是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由此可见,诸葛亮和部超都是知人善任的人。“不以爱憎匿善”这句话还能体现郗超是一个________的人。 |
现代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从苦读到乐读
张明源
①读书有苦读和乐读。历史上苦读的事例很多,比如东周的纵横家苏秦,不分昼夜、苦读兵书。每当夜深人静,头昏眼花时,他就用锥子刺自己大腿,清醒后又苦读;汉代政治家孙敬,爱好读书,经常苦读到深夜,每当疲惫不堪时,就用绳子把头发系起来,拴在旁梁上,继续读书。乐读的事例也不少。比如,孔子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宋代诗人韩驹也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说“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
②这两种读书的形式本应是互补的。现在人们多认同后者,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事半功倍。因为有兴趣,读时心无杂念,感受深,记忆牢,且流连忘返。
③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曾说:“幼对酷嗜小说,所得小说良莠不齐……害余不浅。”可见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是不行的。此外,如果一个人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容易使知识结构畸形。对此,鲁迅早有论述:“先前的丈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得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④一个人要读自己“厌恶”或毫无兴趣的书;当然会觉得“苦”,但若不放弃地“苦”上一阵子,自然有所收获。尝到了“苦”的滋味也就会有了兴趣的萌芽,再“苦”下去,发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
⑤当然,苦读和乐读的境界和目的不同。“十年寒窗无人问”,苦读的目的是“一举成名天下闻”,既是为了自身求取功名、出人头地,更是为了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不过,无论是苦读还是乐读,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要把学来的知识变成自身本领或者自身修养,否则就成了典型的“书呆子”。
⑥“读书莫畏难”,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总是能够从读书中受益,从苦读达到乐读的佳境。(有删改)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宇,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些事情出人意料,或与人的意愿相违背,却常常触动我们的心灵,使人思考,让人回味,给人启示……
请以“可是你没有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一个合适的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