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能否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B: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 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了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
2、 | 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B: 模糊 连绵 跑 C: 朦胧 起伏 走 D: 朦胧 起伏 跑 |
3、 |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 ②节目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千世界。 ③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 ④《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 ⑤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 A: ④①③⑥⑤② B: ④①③⑤②⑥ C: ⑤②④①⑥③ D: ⑤②⑥④①③ |
4、 | “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 A: 周 B: 元 C: 商 D: 夏 |
5、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有古今文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园林。 ②文物与风景区园林相结合,文物赖以保存,园林借以丰富多采、两者相辅相成,不矛盾而统一。 ③我国名胜也好,园林也好,为什么能这样勾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呢? ④我曾提过风景区或园林有文物古迹,可丰富其文化内容,使游人产生更多的兴会、联想,不仅仅是到此一游,吃饭喝水而已。 ⑤风景洵美,固然是重要原因,但还有个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历史。 A: ③②①⑤④ B: ③⑤④②① C: ②④③⑤① D: ②①③④⑤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B: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竟在这异国他乡萍水相逢 , 都高兴得不得了。 C: 如果开始不成功,就多次努力,不行再放弃,没必要为此自惭形秽。 D: 我们有些同学在作文中引经据典,断章取义 , 这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
7、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很重要。(将“重要”改为“必要”。) B: 在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并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删掉“囊括并”或“并包揽”。) C: 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每个人都应作为江河卫士。(将“作为”改为“成为”。) D: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将“解决问题”和“深入研究”调换位置。) |
8、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落日晚霞、霜叶秋林需要欣赏,晓风残月、寒露孤桐也需要欣赏。欣赏高山,会在山的巍峨中领会________________;欣赏大海,会在海的澎湃中领悟_____________。欣赏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变得高贵,不管如何__________,你依然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谱写神话,创造这大千世界的奇迹。 A: 强壮和凝重 宽广与包容 微小 B: 强悍和凝重 宽广与包容 渺小 C: 强悍和沉重 宽广与包容 渺小 |
9、 | 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憎恶(zēng) 亘古(gèn) 诘问(jié) 侮辱(wū) B: 哺育(bǔ) 默契(qiè) 嗥鸣(háo) 门槛(kǎn) C: 校补(jiào) 凹凼(dàng) 弄堂(lòng) 殷红(yān) D: 愧怍(zuò) 哽咽(gěn) 涎水(xián) 气冲斗牛(dǒu) |
10、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B: 美国著名作家谢尔曼兄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迪士尼动画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 C: 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红楼梦》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 , 令人难忘。 D: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的必然选择。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杂诗》 其二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 2 )这篇古文蕴含了什么道理?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
①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氛围日渐浓厚。传统国学精彩纷呈,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地域特色。但不得不说,文化进校园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传统文化进校园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以此来夯实校园文化建设。
②传统文化进校园要重视对文化活动的反思。校园文化活动陶冶情操,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存在重活动而轻反思的倾向。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学生的体会和感悟是最重要的,而学生精神层面要想有大收获,就需要结合文化进校园来总结反思。基础教育是普及教育,也是普惠性教育,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采纳师生中的“金点子”,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③传统文化进校园要由活动上升为一种和谐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入心入脑来内化。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师生爱校如家,学生才能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不浪费水电、爱惜公物;师生爱校如家,才能生生互爱、尊师爱生。师生关系和谐,体现在言谈举止上的温文尔雅、精神面貌上的焕然一新。和谐校园的核心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和谐一旦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就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④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语文、历史教材中体现最多,如古诗词欣赏、历史典故等。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
⑤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网络教育完全可以跨越时空,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和传播完全可以通过“两微一端”来进行,以图片、语音、视频等方式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朋友圈”,增强文化进校园的深度和广度。
( 1 )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①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作者认为传统文化进校园如何做才能“实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泠泠风雨声
胡竹峰
平日偶得闲情,我会看看碑帖里笔墨的旧影心迹,古琴素手纸窗瓦屋灯火青荧天与地合,意与神会,情通自然。意与神兮如痴如醉,情通自然兮惠风和畅。
春雨绵绵,阴寒不散,夜里悠悠忽忽读了些旧人诗词。元人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云:“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瘦金书我很熟,想起小时候玩过一枚“大观通宝”铜钞,钱文正是赵佶手笔。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赵佶的帖读过不少,《千字文》《牡丹诗》。瘦金体的线条仿佛金戈银丝,有一年把玩《秾芳诗帖》,看久了,越发觉得线条薄利,笔锋可以削水果,手不敢触。我看瘦金体,老想到春秋时候的尖首刀币。
《秾芳诗帖》,大字楷书长卷,每行二字,共二十行,清人陈邦彦曾题跋道:“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纤细,青郁,劲挺,有力,瘦金体之味差不多就是这样。不要说书法,宋人文章也涓涓始流一派文气,不像唐朝欣欣向荣、郁郁勃发。唐人写时间流逝无可奈何,“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宋人却是“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唐朝人慷慨,宋朝人感慨。慨慷常常是壮士,感慨往往为道家,宋徽宗恰恰是道君皇帝。
中国艺术,道家的痕迹处处可见,阴阳为骨,无为是表。前些时日读《易经》,象曰:“风行水上,涣。”大意是水上见风,涟漪泛起,散而不乱,涣然而和,成自然之象。宋人书法,受老庄道家影响,大抵虚静,瘦金体是异数。每见瘦金体,像在冬天的梅园游玩,老树新花,四周一望,虚室生白,全是一片吉祥。
有回在朋友画室玩,他运转提顿写瘦金体给我看。想起当年的赵佶,一笔一画运转提顿在汴京皇城里自得其乐。瘦金体的精气神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更多还是入世的。我读赵佶书法,读出自得其乐——天下与我何干?且写字画画去,差不多是那样的字外音,
赵佶的字有弹性,有韧性,有精神,像钢丝。书画家白蕉说:“瘦金体的线条,未必输给颜真卿的线条。”瘦金体是文人字,并非帝王字。到底什么是帝王字,我也说不清;到底什么是文人字,我更说不清。我只能说自得其乐是文人字,旁若无人是帝王字。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赵佶、董其昌的手迹一片自得其乐或者洋洋得意,唐太宗、唐玄宗、康熙、乾隆的手迹旁若无人或者居高临下。字从心出,心惜字形,有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有人战战兢兢进屋来,有人桀骜不驯,有人规规矩矩,有人放肆泼辣,有人内敛斯文……
赵佶好诗,好画,好歌舞,好花岗岩,好李师师,好鲜衣骏马,好美食华灯,好梨园鼓吹,好古董花鸟,本是纨绔儿,可怜帝王身,糟蹋了一身才华。
瘦金体,又名瘦筋体。瘦金体三字有风雅气,瘦筋体三字有稼穑味。瘦筋,筋瘦,夏天,从水塘里挑水浇园的农夫筋瘦筋瘦。叶圣陶先生有文章说:“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每见瘦金体,总想起紫赤的臂膊和肌肉突起的小腿。
书法的奇妙在于,每个字的点画构成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连绵动感产生出的墨迹之美,我对书法的兴趣,严格说来是对墨迹的沉迷。
宣纸上,中国文化轻流徐淌。
墨迹间,前人气息屡屡不绝。
(节选自2015年4月《人民文学》有删改)
( 1 )本文以“泠泠风雨声”为题,有何妙处?( 2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瘦金体的特征。( 3 )联系全文,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4 )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带给你的启示。请以“那一天,我 与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并将题目写在答题纸上;(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