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类奉献宝贵的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B: 世界数字图书馆馆藏包罗万象 , 从图书到各种档案都有。资料质量非常高。 C: 汹猛洪涝,罕见冰雪,特大地震……当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不由生出多难兴邦的历史感慨。 D: 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社会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 , 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
2、 |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5月26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娱乐广播《纪实春秋》栏目将长篇联播知名财经作家孙力科力作——《任正非传》,为听众讲述任正非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以及催人奋进的创业故事。 B: 听了这话,他面上还是正襟危坐着,心里却翻来覆去不是滋味。 C: 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D: 他对别人的质疑总是无动于衷 , 执着于自己喜欢的事。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长沙人的未来与地铁密不可分。B: 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 湖南省图书馆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余人次。 D: 长沙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星城”的活动,得到市民很多的响应。 |
4、 | 曾被高尔基称为“人类为自己所建造的三座纪念碑”的三位是( ) A: 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希金 B: 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 C: 莎士比亚.莫泊桑.托尔斯泰 D: 莎士比亚.莫泊桑.普希金 |
5、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行业千万种,从业者至少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 ②如果养此匠心,则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生出一种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 ③需要提醒的是:涵养匠心,容不得浮躁,容不得唯利是图,容不得急功近利的“速成”。 ④多少粗制滥造、速生速朽的物事告诉我们,急于求成于事无益,急功近利更难立身。 ⑤这颗匠心,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是一种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 A: ①⑤②③④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④①②⑤ D: ③④①⑤② |
6、 | 下列有关于名著相关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铁扇公主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B: 杨志虽是名门之后,但命运坎坷。先因失陷花石纲而流落他乡,又因怒杀牛二而被发配充军,最终因丢了生辰纲而不得不连夜投奔梁山。 C: 落花与眼泪是林黛玉悲苦命运的象征,如她那首著名的《葬花词》所描写:“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D: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
7、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④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⑤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A: ①③④⑤②B: ⑤④①②③ C: ②⑤④③① D: ③②⑤④① |
8、 | 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表意正确的一句是( ) A: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B: 歌坛新秀林虹的演技精湛,荣获了“十佳青年歌手”的光荣称号。 C: 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小明用愤怒的脚使劲跺着哪裸露在外的木桩。 D: 本次展览征集了近千幅家庭老照片,这些照片是家庭生活的瞬间定格,却无不刻有时代的痕迹,让人过目难忘。 |
9、 | 下面的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安徒生——丹麦——《丑小鸭》——童话B: 鲁迅——《朝花夕拾》——散文集 C: 普希金——俄国诗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D: 莫泊桑——法国——《包法利夫人》 |
10、 | 请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A: “美好的事物都有强大的感染人心的力量。”这句话的主干是“事物有力量”。 B: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 D: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4)题。 麂子 牛汉 远远的 远远的 一只棕红色的麂子 在望不到边的 金黄的麦海里 一蹿一蹿地似飞似飘 朝这里奔跑 四面八方的人 都看见了你 用惊喜的目光 用赞叹的目光 用担忧的目光 麂子 远方来的麂子 你为什么生得这么灵巧美丽 你为什么这么天真无邪 你为什么莽撞地离开高高的山林 五六个猎人 正伏在草丛里 正伏在山丘上 枪口全对着你 哦,麂子 不要朝这里奔跑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意思。①安居而天下熄________ ②父命之________ ③往之女家________ ④以顺为正者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3 )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4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 5 )中华民族流淌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出了无数的“大丈夫”形象,请你列举一位并说说他(她)的相关事迹。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桥梁远景图
茅以升
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在这里,板凳的腿就是“桥墩”,桥墩下面,伸入土中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一座桥就是由这三部分构成的。桥上的车辆行人,靠桥梁承栽;桥梁的重量,靠桥墩顶托;桥墩的压力,通过基础,下达土中或石层。
现在就让我来作为幻想家,为将来的桥梁,绘出一幅远景图吧!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像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那时所有建桥的材料,都可在工厂里通过自动化,预先制成标准构件;造桥时,在水里把他们拼装成桥墩;在桥墩上把他们架设成为桥梁,一口气作业,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现在用的各种合金钢及高强度混凝土会由高分子新材料来代替,重量轻而强度高,桥梁构件的制造,一律自动化,桥墩的水下工程,可用机器人操作,动作灵巧,由人在水上指挥。桥墩基础,不必沉到那么深,在松软的土质中,可以加进凝固剂,把软土变成硬土。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人的劳动力。采用了这些新技术,当然桥的成本就低了。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美。一座桥的轮廓和组成部分,会安排得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头尾同样粗细,而是全身肥瘦相间的。各个构件都搭配成各种姿态,而且各有不同的色彩,把全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桥上的人行道上还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
(节选自《彼此的抵达》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有删改)
【注】茅以升(1896﹣1989),著名科学家。本文写于1979年。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汤小小
①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②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③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④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⑤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⑥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⑦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⑧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⑨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⑩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⑪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⑫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⑬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⑭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⑮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⑯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⑰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⑱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 1 )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 3 )细读选文⑰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生活中传递的现象很多,如传递火炬、传递快乐、传递爱心……传递的方式也多样,这一切都给你诸多感受和启迪。传递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过程。也许你曾经是现在仍是传递的组织者,或是参与者。
请以“传递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驴得水》是中戏05表演班任素汐第一次拍的电影,她说,她太了解自己了,比如就是爱演戏,纵使表演情节对自己有伤害,她也欣然接受,因为她将演戏当成了人生,秉承着千百年来中国演员的匠人精神----专注于剧本、专注于人物塑造。她将自己完全融入了角色,她是张一曼,张一曼也是她,这是每一个看过《驴得水》的观众对她专注最高的褒奖。任素汐,凭借着专注的精神,坚实的演技,终会踏向更灿烂的未来。
要求:①若选题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