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②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 ③我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使我很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④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A: ①比喻 ②排比 ③设问 ④排比B: ①比喻 ②排比 ③反问 ④排比 C: ①拟人 ②排比 ③设问 ④排比 D: ①拟人 ②排比 ③反问 ④互文 |
2、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体裁是小说。作者老舍,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茶馆》,中篇小说《月牙儿》,剧本《龙须沟》等。B: 《故乡》中“豆腐西施”杨二嫂自私贪婪、势利泼悍,是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的典型,而“我”则是追求新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C: 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散文《林中小溪》采用了第一人称述说小溪流经树林的全过程,表现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D: 《桃花源记》运用真假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一个理想的境界,给人美好深刻的印象。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B: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C: 妇抚儿乳,儿含乳(喂奶)啼,妇拍而呜之。(林嗣环《口技》) D: 乡(通“向”,从前)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孟子·鱼我所欲也》)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怡然自得 销声匿迹 人情练达 猝然长逝B: 锋芒毕露 转弯抹角 繁弦急管 五彩斑谰 C: 引颈受戮 豁然开郎 精血诚聚 一泻千里 D: 眼花瞭乱 浩瀚无垠 刚毅不屈 人声鼎沸 |
5、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鼎湖山听泉》这篇写景散文,按照旅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作者把水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 B: 《林中小溪》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原始森林景色的,他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呈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C: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陈涉世家》节选的这一部分记叙了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和最终的结果。 D: 《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课文通过时间、空间、逻辑三条线索表现了黄山壮阔的景色,激发读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认识大自然的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的作用,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
6、 | 下面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 诗中“钟””割”二字精炼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C: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能展示诗人的雄心壮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千古绝唱。 D: 诗歌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反映出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
7、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34年至1935年。它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返乡见闻,在对故乡人事风景留恋赞叹的同时,更流露出深沉的乡土悲悯情怀。 B: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忆述儿时阅读的感受,赞美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 C: 在《猎人笔记》中,作者不仅描写了一系列新旧地主的形象,还描写了一些富有才干、创造力和优良品质的农民形象。 D: 《镜花缘》的故事发生在武则天执政期间。《镜花缘》的“镜花”意思是镜中花水中月,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缘就像镜中花水中月,是虚虚实实转瞬即逝的。 |
8、 | 学习了敬词谦词后,同学们纷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赠给乙一本书,并在这本书的扉页上留言道:惠赠乙同学。 B: 甲决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乙,于是,甲对乙说:“敬请赐教。” C: 甲到乙府上找乙的弟弟玩,问乙同学道:“舍弟在家否?” D: 班会课发言时,甲这样进行总结:“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
9、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人从商店里________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 ②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________他一顿! ③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________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 A: 伸 教育 娇贵 B: 冒 批评 高贵 C: 探 教训 名贵 D: 钻 惩罚 宝贵 |
10、 | 下列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B: 为天下唱 , 宜多应者。(同“倡”,倡导。)猛浪若奔(奔马) C: 殚其地指出(害怕)便扶向路(沿着) D: 卒中往往语(到处)今吾嗣为之十二年(继承)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一)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艾青 (二) 辋川六言(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 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 五柳先生对门。 ( 1 )第一首诗中的“它”可能指________(意象),第二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字让人感受到了一份寂寥与落寞。( 2 )两首诗都关于“向往”,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艾青与王维在诗歌中分别表达了何种情感?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①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________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________ ③忠之属也________ ④望其旗靡 , 故逐之________ B: 登轼而望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 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小大之狱/无丝竹之乱耳 (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4 )文中曹刿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 )“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挽歌
徐树建
老牛头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农村的青山就是他的骨骼,黑土就是他的肌肉,绿水就是他的血液。可是现在却不得不离开农村了,而且这一离开就是永远,因为土地被征用了。房子被拆迁了,老牛头将不得不进城和儿子生活在一起,过上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
老牛头走倒不要紧,哪里的黄土不埋人?问题是家里那些牛怎么办。老牛头一辈子养牛,靠养牛养活了一家人,并送儿子上大学、在城里安家结婚。当听说非搬家不可后老牛头蒙头睡了三天三夜,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卖牛,一头一头油光水滑的牛给人家牵走了,那时刻牛纷纷回过头朝着他哞哞叫,老牛头背过脸去假装看不见,假装那是人家的牛。
可到只剩下最后一头最高最健壮、短短的黑毛如绸缎一样闪光的大黑时,无论人家出多少钱老牛头都不卖了,因为大黑非同寻常,它救过自个儿的命。前年的一场洪水中,是大黑用两只犄角把老牛头拱上了岸。
它是老牛头的救命恩人,也是老牛头对农村的最后一丝依恋,你说他哪舍得把它卖掉?可是不卖不行啊,城里那鸽子笼一样的房子哪能容得下一头牛?
在一次又一次地给大黑喂过最鲜嫩最芳香的蒿草后,老牛头一遍遍抚摸着它,终于开口说:“老伙计,大黑……对不起你了……”
老牛头把大黑牵上了集市。这样的一头大黑牛太馋人了,大伙纷纷簇拥过来,价钱出的一个比一个高。老牛头只是不言语,到最后老牛头问人家:“牛卖给你后你怎么对它?”
有人说耕田,老牛头黑了脸;有人说杀了卖肉,被老牛头啐了一脸的唾沫星子……大半天过去了,谁也没能买走大黑。天色渐渐黑下来,他看到还有个人一直没走。
那人老牛头认识,是邻村的一位老哥们儿,也是个常年养牛的。
老牛头问他:“我说老哥,你怎么还不回家?”
那人听了先递根烟给老牛头,点上叹口气,说:“我养了一辈子牛,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牛,老哥,你怎么就狠了心卖它呢?”
老牛头正抽烟,一听这含在嘴里的烟就抖起来了,好半晌才开得了口:“不卖不行啊,房子全拆迁了,没处养它了。你们村子没拆吧?唉,真好啊!”
那人点点头,看着大黑的眼里全是赞叹的神色,又像老牛头一样爱怜地一遍遍抚摸牛,说:“我倒是想买它哩,它要是到我家啊,我天天让它喝最干净的泉,吃最嫩最香的草,不会让它受一丁点委屈的,可是,我出不起钱啊……”
老牛头大叫起来:“老哥,就冲你这番话,大黑﹣﹣我送给你,一分钱都不要!我只有一个条件,隔三差五的我从城里回来时,你得让牛跟我做会伴!”
就这么谈成了,真的一分钱不要,老牛头把缰绳交到那邻村的老哥手里后,掉头就走,在夜色里一步也没有回头,任凭大黑一个劲地叫唤,他决不回头!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老牛头从城里回来了,直奔邻村。那老哥正在小溪边为大黑牛冲洗,一个多月不见,大黑的毛发越发乌亮了。
乍见老牛头,那老哥一脸的惊诧,说:“我说,个把月不见,你白是白了,可精气神不那么旺哩。”
老牛头喉头涌动,双眼痴迷地盯着大黑看,:“老伙计,可想死你了,我夜夜睡不着觉哩……”便伸出手去摸,谁知大黑牛猛地一伸脖子,那双月牙一样的尖角示威似的一扬。
老牛头大惊:“大黑,是我啊,我老牛头啊!”
可是大黑还是冲他发脾气,一点也不让他亲。
老牛头终于双手捂脸凄叫起来:“老伙计,连你都不认识我了……”
(选自《2013年中微型小说精选》,略有删改)
( 1 )文章开头说:“老牛头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农村的青山就是他的骨骼,黑土就是他的肌肉,绿水就是他的血液。”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分别说说其表达效果。在一次又一次地给大黑喂过最鲜嫩最芳香的蒿草后,老牛头一遍遍抚摸着它,终于开口说:“老伙计 , 大黑……对不起你了……”
( 3 )请对文中画线的细节作具体赏析。( 4 )文章结尾处写道“老伙计,连你都不认识我了……”请用第一人称写出老牛头此刻的心理活动。( 5 )文章内容只字未提挽歌,却以“挽歌”为题,阅读文,写出你的理解。(材料一)
病毒与细胞相互搏杀
①病毒想繁殖下一代,手段只有一个:靠细胞。具体手段,就是想办法把自己的“DNA.exe”、“RNA.exe”执行程序植入细胞,让细胞执行自己的指令,指挥各种蛋白质机器,利用细胞里的资源来复制自己,最后造成细胞凋亡,病毒复制品冲出细胞壁,播向世界。这个“鸡贼”手法,是不是很眼熟?是的,计算机病毒程序(通过大量复制令计算机失灵的程序)也是这么操作的。简陋的病毒,生活、繁衍都仰仗一个比自己高级得多的操作系统——“细胞”。所有病毒都是靠入侵细胞、复制和传播自己而存在的。
②但是,如果细胞只默默承受这一切,那早就被病毒消灭了。细胞并没有任病毒宰割,它也有对付病毒的办法——变异。细胞复制自己,会出错,这就是变异。通过变异,有些细胞就变得让现有病毒没空子可钻了。于是,容易感染病毒的细胞慢慢凋亡了,不容易感染病毒的细胞则活了下去。细胞复制自己会出错,复制病毒当然也会出错——也就是说,病毒也会变异。于是,能骗进新细胞的病毒才可以继续传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这场几十亿年的攻防战和军备竞赛中,双方不断升级改造,结果是:细胞的免疫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病毒变异种类越来越复杂,入侵手段也越来越“鸡贼”。
(节选自2020年第9期《百科知识》)
(材料二)
理性防护,口罩适合最重要
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口罩成为了被抢购的稀缺品,特别是N95口罩,简直成了当前最抢手的防护用品。“出门必须戴口罩,口罩必戴N95”似乎 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防范疫情,不仅要佩戴口罩,更要正确地佩戴口罩。
②但佩戴什么样的口罩要基于个人暴露于疾病的风险来考虑。
③不同情况下,需要佩戴的口罩是不一样的。身体健康的普通人没有必要把N95口罩作为标配,外出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就可以了。对于疑似患病或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不能佩戴带有单向呼吸阀门的口罩,否则不能阻隔自身病毒向空气中传播。而对于处于高风险环境中的医护人员,由于他们时刻与病患密切接触,因此必须佩戴防护级别更高的医用防护口罩。
(节选自人民健康网)
( 1 )下列对病毒繁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只有把自己的“DNA.exe”、“RN
A: exe”植入细胞,才能繁殖出下一代。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