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在“风暴中偏航”又于“麦田里获救”,“孤身救舰队”后又“奇招灭火灾”.他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刚毅勇敢的航海家。B: “守株待兔”“龟兔赛跑”“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都出自《伊索寓言》.这些寓言既散发 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C: 《海底两万里》中“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难”等情节惊险离奇,极富幻想,读来引人入胜,如临其境。 D: 鲁智深三拳就打死了恶霸郑屠,为了避免官司,他一边骂郑屠诈死,一边拔腿就走.这些情节表现了鲁智深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 |
2、 | 下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事:行业 长亲:长辈 浑家:妻子 盘费:盘算费用 B: 舍与:赏给 腆着:挺着 把与:拿给 火候:做饭的火力 C: 道是:以为是 拙病:笨拙的病 尖酸:说话尖刻 二汉:伙伴 D: 叙功:评动 兀自:只管 小心:顾虑 先年:先前 |
3、 | 下列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代——文学家 B: 《望岳》——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C: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北宋——豪放派 D: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
4、 | 施耐庵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力,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著阅读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交流《水浒》108将中的有关人物。下列是林霏同学的发言内容,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秦明,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性情急躁,声如巨雷,外号“霹雳火”,常当先出阵,屡立战功。 B: 张顺,在江州以卖鱼为生。练得一身雪白的肌肉,在水下可伏七天七夜,人称“浪里白条(跳)”。 C: 燕青,刺一身遍体花绣纹身,心灵机巧,见多识广。跟卢员外学得一身好相扑,江湖上难逢对手。曾因老母亲被虎吃掉,在沂岭连杀四虎,人称“浪子燕青”。 D: 侯健,做得一手好裁缝活,飞针走线,技艺高超。长得黑瘦轻捷,人唤“通臂猿”。他负责制作旌旗袍袄。 E: 龚旺,外号“花项虎”,浑身刺有虎斑,脖子上刺着虎头,在马上会使飞枪。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不听我们的劝告,一意孤行 , 结果上当受骗,现在是后悔莫及。 B: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必须从整体入手,任何断章取义的分析都是不可取的。 C: 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获得本年度“国际安徒生奖”后,多家媒体强聒不舍地争先报道。 D: 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
6、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唉声叹气 金碧辉煌 提心吊胆 鞠躬尽瘁B: 张慌失措 直接了当 深情厚谊 委曲求全 C: 谈笑风生 再接再励 迫不及待 人才倍出 D: 德高望众 歪风斜气 别出心裁 穿流不息 |
7、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岐途 萦绕 出类拔萃 屏息凝神 B: 稠密 风骚 断壁残恒 面面厮觑 C: 龟裂 缄默 千钧重负 信手拈来 D: 蒸馏 诡谲 锋芒毕露 无遐一顾 |
8、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颁发(bān) 愚沌 屏息敛声(pǐng) 惊涛澎湃 B: 翘首(qiào) 统率 悄然不惊(qiǎo) 摧古拉朽 C: 娴熟(xián) 凌空 殚精竭虑(tàn) 眼花瞭乱 D: 镌刻(juān) 泄气 锐不可当(dāng) 属引凄异 |
9、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喝彩(hē) 绯红(fēi) 匿名(nì) 高瞻远瞩(zhān) B: 锦簇(cù) 祈盼(qí) 吹拂(fú) 循循善诱(xiù) C: 栖息(qī) 陨落(yǔn) 容臭(xiù) 咄咄逼人(duō) D: 赐予(cì) 解剖(pāo) 汲取(jí) 难以下咽(yàn)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青沟闻名退迩 , 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领略她的美景。 B: 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 , 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D: 毫无疑问,勤奋好学是他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 2 )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 【注】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布袋的一种。 ( 1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是 B: 得志,与民由之 由:遵循 C: 御史诣学宫 诣:到 D: 属吏咸伏谒 咸:都 ( 2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倒悬之/父命之 B: 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 C: 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 D: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 【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懈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 【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 【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 4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 5 )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
学会与自己相处
顾伯冲
①被誉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曾历经长达27年的牢狱生涯。出狱后有人问他:是什么力量使您在孤独中充满活力?曼德拉回答:博爱的精神加上强健的体魄。可见,精神的支撑至为重要,能让人在孤寂困厄中顽强挺立。
②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如何与自己相处。哲学家芝诺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学会与自己相处,其实就是找到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能够充满智慧的人。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于觥筹交错、熙来攘往,一旦一个人独处就变得快要窒息、难以忍受;一些人有时也想安静下来给自己“充充电”,沉思工作或人生方面的问题,但总是挡不住喧嚣与世俗的诱惑,像旋转的陀螺一般总也停不下来。长此以往,只会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业绩陷入“双低谷循环”。
③学会与自己相处,不是追求寂寞、封闭自我,更不是对自身的交往能力设限,而是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潜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回溯历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给自己安排一个“间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规划未来。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同时,也应学会与自己相处,保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
④人生之路,精彩也罢,平淡也罢,总要路过一段段不同的风景。善于与自己独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格局。然而,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并非天然可以习得,仰赖于有针对性地勤加磨砺,不断锻造个人的意志品质。
⑤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校准人生坐标,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通过对生命的深邃思考,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用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贵在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与自己相处并非与世隔绝、离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应当以哲学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得更多规律性认识。
⑥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与自己相处,是接近星空的有益尝试。我们与其在喧嚣中消耗光阴,不如借助与自己相处延伸生命,蓄积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独特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早在7000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用陶土制作的炊器——陶鼎。这一时期的鼎均为圆形,下设三足以支撑器腹,腹下加柴以烹煮食物。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就出现了钵形和盆形鼎。
③到了奴隶社会,人类进入青铜时代,出现了以青铜为原料制作的青铜鼎。其形状有圆有方,圆鼎三足,方鼎四足。《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由于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炊具,并有站立平稳等特点,其地位便获得了提升。商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维系其政治体制,不遗余力地进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鼎便成为祭祀上天和祖先的礼器。
④从鼎的装饰上来看,鼎的纹饰种类繁多,有饕餮纹、夔龙纹等。饕餮是一种神秘狰狞的怪兽,它是辟邪平安的象征。最有代表性的是司母戊方鼎,该鼎四面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彰显崇高壮美之气势。夔龙是传说中的一爪龙,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尊贵的象征。
⑤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华丽考究的青铜器铸造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资源,通常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能力完成,鼎成为贵族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相传夏禹治水有功,被拥戴为王,九州(代表中国各地)各部落领袖纷纷把他们的青铜献给夏禹。夏禹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座大鼎,用来象征九州。夏商周三朝,九鼎是代代相传的国之重器,鼎也就成为了国家政权的象征。
⑥自古以来,遇有政权变更、重大事件、盛大节日等,常习惯以定鼎、立鼎、赠鼎等活动形式来表达人们和平统一、团结发展的美好愿望。200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中央人民政府赠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宝鼎”。鼎圆禁①方,象征天回地方;鼎总重量约13吨,寓意13亿各族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奋斗,共谋发展,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⑦中国的鼎文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华儿女引以自豪的财富。
【注】①禁:底座。
多少脸孔/茫然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却在命运中交错/多少岁月/凝聚成这一刻/期待着旧梦重圆/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一年过了一年/啊一生只为这一天/让血脉再相连/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留住我们的根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样的联想或感悟?请以“把根留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