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踌躇(chóuchú) 鲜腴(yǔ) 罅隙(xià) 磨肩接踵(zhǒng) B: 遒劲(qiú) 磷峋(línxún) 喧嚣(xiāo) 惟妙惟肖(xiāo) C: 狼藉(jí) 秀颀(qí) 俯瞰(gǎn) 密密砸砸(zā) D: 婆娑(suō) 濒临(bīn) 恹恹(yān) 坦荡如砥(dǐ) |
2、 |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这类节目的兴起,一方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提供了平台和渠道。 ②从之前的《汉字英雄》、《中国成语大会》,到近期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越来越受到欢迎。 ③近年来,各类综艺节目看似“百花齐放”,从音乐真人秀到明星玩游戏,热热闹闹。 ④另一方面也用有温度、有新意的电视表达,为追逐娱乐和喧嚣的荧屏带来一抹亮色。 ⑤实际上同质化严重,没有多少艺术含量,也没有多少文化含量,备受观众垢病。 ⑥随着这些综艺节目的泛滥与衰落,文化类节目异军突起。 B: ③①④②⑤⑥ C: ①④②③⑥⑤ D: ⑥①④③⑤② |
3、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B: 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C: “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指的就是升官。 D: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父子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
4、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 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 的空气里 。 A: 抚摸 凉爽 发酵 B: 牵引 润湿 传播 C: 温暖 干燥 酝酿 D: 抚摸 润湿 酝酿 |
5、 | 选出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 A: 它的干通常丈把高,像人加工过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B: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 C: 才德有如宝石。 D: 每一种健全的思想是一颗植物种子的包壳。 |
6、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春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同新冠肺炎病毒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将无数患者从死神手中解救出来。 B: 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C: 施工现场,机器声震耳欲聋 , 工人们夜以继日。短短十天,一所高规格的传染病医院横空出世。 D: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国战“疫”取得了辉煌成绩,在众多国家中鹤立鸡群。 |
7、 | 下列各句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价钱,就送上车。B: 妇女现在所享有的这些权利,难道是经过众多妇女不懈努力才获得的? C: 中考和高考评卷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D: 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 |
8、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孔乙己一到店,许多酒店的人便都看着他笑。B: 由于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C: 只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就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D: 他连续三天无故旷课,我们能不指出他不遵守学校纪律的问题吗? |
9、 | 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 沙、家B: 沙、恨 C: 沙、家、花 D: 家、花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刚刚结束的第49届世乒赛中,中国军团不负众望 , 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B: 这次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C: 由于气候变暖,夏季气温特别高,各大商场的空调销售络绎不绝。 D: 他的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 1 )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之情。( 2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效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①;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②,愿君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③。” (选自《唐雎说信陵君》) 【注释】①不可得而知也:不可让别人知道。②卒然:同“猝”,突然。③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 2 )文段【甲】秦王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唐雎的性格特点为________。( 3 )文段【甲】中唐雎同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________”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则言“________”,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暗示了________,也照应下文________,说明他言必信,行必果。( 4 )两文的人物刻画方面有何相同之处?内容和主旨有何不同? |
集中营的课堂
纳粹德国攻占波兰后,牢牢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学校的新老师,这一天,她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骑着摩托来到学校。他们狞笑着看着沙宁,大声地对她说:“嗨,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一拥而上,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孩子们都被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可弱小的他很快被制伏,投进了集中营。
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了起来。在这个残酷的地方,纳粹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重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
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这一天,沙宁醒来,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是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她凭着对课本的记忆教孩子。纳粹没有阻止她,因为他们正在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另外,沙宁教的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光是每天不停地哭叫便让他们受不了。可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文具,有笔,有本子。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纳粹抓回来折磨至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了,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
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关系,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并发誓:要为谢达报仇!
4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盟军侦察部队按情报成功偷袭纳粹在波兰贮存毒气弹据点的消息。消息一出,所有人大吃一惊: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就会被运往前线,届时,将会有成千上万的盟军士兵中毒而亡。半个月后,赛夫又引领苏联红军攻克了集中营,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
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塞夫接头,可是不知谁泄了密,她被提前抓走。焦急的塞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他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地图会画了,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去呢?半个月后,这批毒气弹将被运往前线。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实施前,他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赛夫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叶嘉儿荐自《情感读本》)
( 1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地点 | 情节 | 主要事件 |
学校 | 开端 | 看见沙宁老师被捕 |
集中营门口 | 发展 | ________ |
集中营里面 | 高潮 | ________ |
①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 , 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②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 4 )“集中营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在我们的成长的天空,有阳光也有风雨,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张开生命的彩翼,追逐人生的梦想,在飞翔中彰显生命的本色,书写生命的华章。
请以“在 ▲ 飞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