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济南市第二十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B: 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
C: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D: 我们班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佩戴了近视眼镜,保护视力,刻不容缓。
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大连达沃斯年会的“大连之夜”文化晚宴,将于7月1日晚在大连东港商务区音乐喷泉广场举办。

②晚宴在以往基础上,将增添了许多新元素。

③声光电、海陆空多维营造的氛围,会让晚宴浪漫色彩十足;京剧、民族舞蹈等极具中国特色的文艺节目,会让晚宴传统文化气息十足。

④在晚宴上,嘉宾还可以佩戴高级VR头显一体机眼镜观看宣传片《全景看大连》。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僧师徒四人行至五庄观,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各自偷吃了一个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咽下肚,不知是啥滋味,于是央求悟空再去给他摘。
B: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此诗出自冰心的《繁星》,歌缉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的世界。
C: 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
D: 林冲武艺高强,是京城禁军教头,他误入白虎堂,被陷害充军,后来在鲁智深的引荐下,雪夜上梁山,成为梁山第一等好汉。
4、下列与课文有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朱元思书》——《艺文类聚》——吴均——南朝梁
B: 《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宋代
C: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散文选》——沈从文——现当代
D: 《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 凯勒——美国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满芒夏暑相连”点出了夏天的六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B: 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C: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D: 不少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一味去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手机、服装……等来显示自己生活品质高人一等,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
6、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学校将举行演讲比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林菲同学代表班组参赛。
B: 专家指出,前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的吃盐补典能抗辐射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C: 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 , 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D: 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南湖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7、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畔(mò) 寂(mò) 沈尹(mò)
B: 口(zhàn) 漫(màn) 之琳(biàn)
C: 芦(dí) 手(duò) 风雨(yín)
D: 饰(zhuāng) 言(huǎng) 鲁达(niè)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B: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D: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常常陪到夜里十二点钟。
9、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爱心是__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1>.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2>.一片冬日的阳光
<3>.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4>.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A: <2><4><3><1>
B: <1><4><3><2>
C: <2><4><1><3>
D: <1><4><2><3>
10、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zhù 叱chà 五缺土xíng
B: 悍piāo 匀chèn 即物起xīng
C: 哽yàn 进pián 龙吟凤huì
D: 痛chì 酝niàng 置若闻wǎng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书湖阴先生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②排闼(tà):开门

( 1 )从诗的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湖阴先生怎样的情趣?
( 2 )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解答后面问题。

东坡画扇

(宋)何莲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有陈诉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踰:走出。⑨逋(bū):拖欠。

( 1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遂以________

坡植牡丹、芍药 ________

③孔子________

④至懊恨不胜而 ________

( 2 )下面哪组句子中划线字意思相同?( )

A: 池中奇峰壑/巘多生怪柏
B: 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倚河汉,下临江流
C: 实奇/某家制扇为业
D: 主人处处款/公熟视久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②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③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 4 )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苗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走,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 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 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 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 2 )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 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 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 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 3 )试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写法及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还债

列昂尼德•哈列巴特

阿拉格•哈尔佐耶夫老人手里拿着一张小纸片百思不得其解:“这到底是谁给我写的呢?”他再一次展开那张纸,戴上老花镜,慢慢地读了起来:

“请您允许我去您的家,我要还清我欠您的债……”

突然,电话铃响了。

“阿拉格•哈尔佐耶夫家。”他对着听筒说。

电话的那头很长时间没人回答,但阿拉格并没有放下电话。他能明显感觉到打电话的人很紧张。终于,那个人开口了:“我找您有点儿事儿……我想见见您。”

阿拉格并没有听出说话人是谁,但他还是表现得像跟老熟人聊天儿似的说:“非常欢迎。我等着您。我妻子不在家,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早就寂寞了。”

“这个人是谁呢?”阿拉格放下电话后,在脑子里把记忆中所有熟悉的人和不太熟悉的人都仔细回忆了一遍,但还是没能想起来这个人到底是谁。

这时,门铃响了。阿拉格打开房门,看见门外站着一个大概二十八九岁的男人。来客腼腆地笑了笑,说:“我就是刚才给您打过电话的那个人,我叫霍赫•萨拉莫夫。”

阿拉格让到一旁,对客人说:“快请进吧。”

霍赫有些慌张,但还是迈步进了房间。

主人请客人入了座,端上了茶和点心,然后试探着说:“您别介意,我觉得我好像见过您,但我实在想不起来我们在哪儿见过了。”

“那时我还小,您当然认不出我来了。我以前在这栋楼里住过,是一所技校的学生。我是从山里来的,是个孤儿。”霍赫没再继续往下说。

阿拉格把在这栋楼里住过的学生一个一个地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也没想起来他到底是哪一个。“他究竟是谁呢?如果他是当年那个又瘦又小的小伙子,那他现在的变化可太大了。”

“您哪年在我们这栋楼里住过?”阿拉格问客人。

霍赫局促不安起来。他垂下头,低声说:“您还记得有一段时间您经常丢钱吗?”

“记得。可您是怎么知道的呢?而且我丢的钱也不多,根本就用不着大惊小怪的。

也许是我从衣兜里掏手绢时不小心掏掉了,也许是我妻子需要钱时拿走了。而且她每次都给我留下一点儿,所以我也没发现我的钱丢了。”

听了阿拉格的这番话,霍赫更窘了,脸刷地一下就红了。他又低下头,说:“我就是那个小偷,是我偷走了您衣兜里的钱……”说这些话的时候,霍赫的表情异常痛苦,两只手微微颤抖,他欲言又止,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就是那个您没发现的小偷。我当时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霍赫边说边从衣兜里拿出了一个包着一叠钱的小纸包。

“在这张纸上,我记下了我每次偷您钱的数目。请您收下吧。您看完这张纸,就会想起来您每次都丢了多少钱。”

老人望着霍赫那只颤抖的手,一时不知所措。霍赫把手伸到老人面前说:“现在我的良心终于可以安宁了。您可以想怎么对待我就怎么对待我。我给您深鞠一躬,请求您的原谅。我早就期待着这一天了,我的良心一直无法平静,但总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现在我在农学院已经研究生毕业了,留校当了教师。”

霍赫把钱放到了桌子上,快步走出了房间。

“如果您想逮捕我这个昔日的小偷的话,那张纸上有我的地址和电话,我随时准备接受惩罚……”

阿拉格目瞪口呆地目送着客人渐渐远去的背影。他的眼前浮现出了一个性情温和、身材瘦弱的小伙子的身影。“对,他就是那个我原来打算收养的小伙子。”老人现在什么都想起来了。想起当年那个可怜的小孤儿,老人泪眼朦胧。

“你当时为什么不从我的兜里多拿点儿钱呢?如果你多拿点儿的话,也许我现在心里还好受些。”

几天后,在一家旅馆里,管理员带着阿拉格和他的妻子柳芭上了楼。

“霍赫就住在这个房间。”管理员说完,敲了敲门。

随着一声“请进”,房门打开了。

老太太像突然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似的,上前一把就抱住了霍赫:“孩子,我的小可怜!我早就说过,上帝早晚有一天会送给我一个儿子的。现在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老头子已经把一切都告诉我了。他背着我偷偷地养了一个儿子,我竟一点儿都不知道!”

霍赫惊呆了,他一会儿看看柳芭,一会儿看看阿拉格,然后紧紧地抱住这对老夫妻……

( 1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霍赫的形象特点。
( 2 )阿拉格为什么会有“如果你多拿点儿的话,也许我现在心里还好受些”的想法?请作简要分析。
( 3 )结合文意,赏析文中两处画线部分。

①霍赫的表情异常痛苦,两只手微微颤抖,他欲言又止,沉默了一会儿。

②他一会儿看看柳芭,一会儿看看阿拉格,然后紧紧地抱住这对老夫妻……

( 4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哪个人?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选作文(一)在答题卡上涂A后小方框;选作文(二)在答题卡上涂B后小方框。②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一切能透露作者信息的名称一律用“×××”代替。③书写清晰规范,卷面整洁,600字以上。

文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让我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让我懂得了光阴的可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学会了奉献;跌倒了再爬起来,我变得更加坚强……

作为中学生的你,现已走过十几个春秋,你一定有许多难忘的经历,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收获。

请以“经历,让我收获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把题目补全,作文内容完整、具体,描写生动、细致,有真情实感。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吃饱了撑的,本义是指一个人吃饱了,会撑得难受。食物是用来喂胃的,欲望是用来喂心的。对于胃来说,食物吸得太多,会让胃样撑得难受;对于心来说,欲望吸得太多,会让心撑得难填受。有的人生活中充斥着“直播”“抖音”……有的人沉迷“手游”、购物、晒朋友圈……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各样诱惑、考验,有的人没有把控好自己,“吃”得太多,心“撑”得难受,本来愉悦精神、方便生活的东西却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

根据上面的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正确、鲜明,结构完整,有理有据。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有一点累一点灰一点点执着”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