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B: “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来回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要大得多呢。” C: 近年来,因在马路上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曝光,“手机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 D: 大屏幕上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完写来的一封信,西藏姐妹卓嘎和央宗幸福感油然而生。 B: 美国当地时间10月31日下午,在纽约市世贸中心附近发生一起汽车撞人恐怖袭击事件,这样的治安环境与中国境内截然不同。 C: 日本高铁在英国首秀搞砸,迟发、漏水、空调坏了,被困在车厢里的乘客疲倦不堪。 D: 盐城夜色如澜,璀璨的光环境与建筑完善融合,花枝招展 , 令人神往。 |
3、 | 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等。 B: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诗家之圣,仁者心。”这副对联纪念的有可能是唐代诗人杜甫。 D: 文言文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孤”是古代一般臣子的自称。 |
4、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国成功发射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充分体现了航天科技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 B: 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研发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山东号”于2019年12月17日在海南军港交付海军,表明中国已经通过了建造航母的毕业考试。 C: 赤水河红军大桥是古习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建成后,太平镇至贵州习水镇的行车时间减少了10倍,极大地改善了沿线百姓的出行条件。 D: 近年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扩大社会影响力,许多博物馆大胆创新,利用“云端”开设网上展厅、介绍馆藏,加快了数字化建设的步伐。 |
5、 | 下面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着越锲而不舍。 B: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C: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D: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场比赛可谓波澜不惊, 西班牙与老对手德国苦战90多分钟,终于击败德国,获得最后胜利。B: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李明和他的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组成一个名为“我爱我家”的课外活动小组。 C: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像你这样的人才一旦到了那里,一定是大有作为的。 D: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 |
7、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人说苦难是黑色的,于是他们屈服了,他们被命运的浪花打向礁石。 ②然而我说苦难是金色的,它是炼金的烈火,是淘沙的巨浪,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 ③总是有人误读了苦难的色彩。 ④也有人说苦难是灰色的,于是他们逃避着,不曾见得人生的真面目。 ⑤苦难是闪着金光的财富,它使人生绚丽,使人生圆满,而无所悔恨。 A: ③②①④⑤ B: ⑤①④③② C: ⑤③①④② D: ③①④②⑤ |
8、 | 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尔·盖茨在采访中说,自己能够正视一个没有软件的未来,因为有人可能正在致力于带来某种具有石破天惊意味的创新。B: 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巍峨磅礴的重峦叠嶂,令许多游客流连忘返。 C: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既要重视知识和能力,又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为二者形影不离 , 同样重要。 D: 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惟妙惟肖 , 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
9、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踱步/镀金 宁静/息事宁人 言简意赅/骇人听闻 B: 亲戚/亲家 嗫嘴/蹑手蹑脚 兴师动众/即物起兴 C: 住宿/星宿 畸形/掎角之势 泾渭分明/不胫而走 D: 收敛/眼睑 奔丧/丧家之犬 功亏一篑/振聋发聩 |
10、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爸爸的花儿落了》采用插叙的手法,通过回忆父亲逼“我”上学,到学校给“我”送衣服,爱花,鼓励“我”独自去寄钱等往事,刻画了一个严厉而又慈爱的父亲形象。B: 《最后一课》通过韩麦尔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C: 《安塞腰鼓》通过描写气势恢宏的安塞腰鼓,极赞安塞腰鼓所显示的力量之美,让人感悟到从黄土高原所产生的壮阔,豪放的气概和精神,催人奋进,给人以震撼鼓舞。 D: 《伟大的悲剧》主要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经历,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
阅读王禹偁的《村行》。 王禹偁 |
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小题。 刘沆为官 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及长,倜傥任气。举进士不中,自称“退士”,不复出,父力勉之。天圣八年,始擢①进士第二,为大理评事、通判舒州,有大狱历岁不决,沆数日决之。章献太后建资圣浮图,内侍张怀信挟诏命,督役严峻,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再迁太常丞、直集贤院,出知衡州。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欲窃取其田,乃伪作卖券,及邻翁死,遂夺而有之。其子诉于州县,二十年不得直,沆至,复诉②之。尹氏持积岁税钞为验,沆曰:“若田千顷,岁输③岂特此耶?尔始为券时,尝如敕问邻乎?其人固多在,可讯也。”尹氏遂伏罪。 (节选自《宋史 刘沆传》) 【注】①擢:提拔、选拔。②诉:告状。③输:缴纳(贡品或赋税) B: 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C: 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D: 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 2 )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狱________ ②窃________ ③敕________ ( 3 )翻译下列句子。①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 ②若田千顷,岁输岂特此耶? ( 4 )读了选文后,你觉得刘沆是一个怎样的人? |
月球是什么味道的?
①月球到底是什么味道?是酸的,甜的,还是咸的?
②1969年,阿波罗探月计划的17号宇航员杰克·施密特跟地面控制中心说道:“我没有刻意去闻月球是什么味儿,但当我回到登月舱摘下头盔时,闻到灰尘有股火药味。鼻窦和鼻腔都肿了。这样的症状在持续几个小时后,才得到缓解。”
③难道真是火药味闹的?月球尘土和火药有什么关系?经过检测,月球土壤中并没有发现火药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月球土壤的成分中差不多有一半是玻璃态二氧化硅。此外,月尘中还含有丰富的钙、铁、镁组成的矿物质,如橄榄石和辉石。
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月球闻起来有火药味呢?科学家认为,造成月球闻起来有火药味的原因有三种可能:其一,月球是个极其干燥的球体,像一个拥有40亿年历史的沙漠。当月球尘埃与登月舱中湿润的空气接触时,就会出现“沙漠雨”效应,并因此产生一种奇特的气味;其二,月尘中蒸发的气体可能来自太阳风;其三,月尘在登月舱的氧气氛围中“燃烧”,氧气很活泼,容易与月尘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学键,这一过程称为氧化,与燃烧类似。尽管过程缓慢,但月球尘埃的氧化可能会产生一股火药味。
⑤在休斯敦的月球样本实验室中储存了很多月尘。月球样本管理员加里·洛夫格伦用双手捧着沾满月尘的月岩闻了闻,他表示没有闻到有火药味。同样的月尘,味道怎么不一样呢?这是因为阿波罗宇航员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样本一直与含有氧气的潮湿空气接触,任何有气味的化学反应都早已结束了。
⑥看来,月尘只是在上述三种特定环境中才会产生火药味。离开了特定环境,月尘过了化学反应期后,就是无味的。
(文/姜爱华,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 1 )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文:牡蛎
【俄国】契诃夫
我跟父亲站在一条人烟稠密的街上,感到一种怪病逐步抓住了我。看来我马上就要倒下,人事不知了。
我知道,这是因为饥饿。
父亲挨着我站住。他在五个月前来莫斯科谋求文书的职位,一直在奔走,托人找工作,知道今天才定决心到街上来乞求施舍。
前面是一所楼房,招牌上写着“饭馆”两个字。我的头无力地往后仰,朝一边歪着,不由自主地看着楼上,看着饭馆灯光明亮的窗子。我凝神细看,认出那是墙上一张招贴。它的白颜色吸住我的目光,我竭力要认出上面那些字来。
“牡蛎……”我终于认出了。
奇怪的词!我在世上活了足足八年零三个月,可是一次也没听过。
“爸爸,什么叫牡蛎?”我费力地把脸扭向父亲,用沙哑的嗓音问。
父亲没听见。他在注视人群的活动,用眼睛跟踪每一个行人……我看出他想对行人说什么,然而那就要命的话却像沉重的砝码似的挂在他唱头的嘴唇上,无论如何也吐不出口。他甚至已经向一个行人迈出了一步,( A碰碰 B拉拉 )他的衣袖,可是等到那个人回过头来,他却说声“对不起”,慌乱地倒退回来了。
“爸爸,什么叫牡蛎?”我又问。
“这是一种动物……生在海里……这种东西是要活着吃下肚……”父亲说,“它们有壳,像乌龟一样,不过是由两片壳包住的。”
“真恶心,”我小声说,“真恶心!”
原来牡蛎是这么个东西!我就想象一种类似青蛙的动物,藏在两片贝壳里,睁着又大又亮的眼睛朝外看,不住的摆动它那难看的下鄂,伸出几只螯,皮肤粘糊糊的……所有的孩子都躲起来。厨娘厌恶地皱起眉头,提起它的螯,放在碟子上,送到餐厅去。那些成年人,把它活活吃下去,连它的眼睛、牙齿、爪子一股脑儿吃下肚去!它呢,吱吱的叫,极力咬人的嘴唇……
我皱起眉头,然而……然而我为什么咀嚼起来了?那个动物可恶,吓人,可我还是把它吃了,吃得狼吞虎咽,生怕尝出它的味道,闻出它的气味。我刚吃完一个,却已经看见第二个,第三个的亮晶晶的眼睛……我把这些也都吃了……最后我吃餐巾,吃碟子,吃那张招贴……凡是我见到的东西,统统吃下肚去,因为我觉得,只有不断地吃,我的病才能好。那些牡蛎吓人地瞪起眼睛,样子可憎,我一想到它们就发抖,可我还是要吃!吃!
“给我牡蛎!给我牡蛎!”这呼声从我胸膛里冒出来,我向前伸出两只手。
“帮帮忙吧,诸位先生!”这时我听见父亲闷声闷气地说,“真羞于求人啊,可是上帝呀,我熬不下去了!”
“给我牡蛎!”我叫道,揪住父亲的后襟。
“你莫非要吃牡蛎?这么小的孩子!”我听见身旁有笑声。
有两个先生站在我们面前,带着高礼帽,笑呵呵地瞧着我。
“这倒有趣,你怎么个吃法呢?”
一只有劲的手把我拖到灯光明亮的饭馆里去,A一群人迅速把我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我挨着桌子坐下,吃一种粘糊糊的东西,有腌过的味道,冒出霉气。我狼吞虎咽地吃着,没咀嚼,没看它,也没问一声是什么。我觉得我一睁眼,就会看见亮晶晶的眼睛、螯和尖牙……
我忽然嚼到一种硬东西,听到碎裂的响声。
“哈哈!他连壳都吃了!”人群笑道,“小傻瓜,这难道也能吃吗?”
这以后我渴得厉害,我躺在床上,却睡不着觉,因为胃痛。我觉得滚烫的嘴里有一股怪味。B父亲从这个墙角走到那个墙角,用手比划着。
“我好像着凉了,”他喃喃的说,“也许是因为今天我没……那个……没吃东西,我。说真的,有点古怪,愚蠢……我明明看见那些先生买牡蛎付出十卢布,那我为什么不向他们要几个钱呢?他们多半肯给的。”
到第二天早晨我才睡熟,梦见一只有螯的青蛙藏在贝壳里,转动眼珠。中午我渴得醒过来,睁开眼睛找我的父亲:他仍旧走来走去,打手势……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有删改)
乙文:读契诃夫
曹文轩
我们必须记住契诃夫是个医生。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契诃夫的医生,才会有这样一个叫契诃夫的作家。
医生职业的眼光,极容易使契诃夫笔下的社会成为一个“病者”。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与医学的职能是一样的:疗治。
我们在阅读契诃夫的作品时,总要不时地想到一个词:耐心。
像契诃夫这样有耐心的作家,我以为是不多的,他在面对世界时,总要比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我们对世界的观察,总是有点不耐烦,总满足于一个大概的印象,世界在我们的视野中一滑而过,我们总是说不出太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细节。
作为医生,耐心是他的职业习惯。这一习惯,很自然地流注到了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他的马车行走在草原上,远远的见到一架风车。风车越来越大,他看到了两个翼片。他居然注意到一个翼片旧了,打了补丁,另一个是前不久用新木料做成的,在阳光底下亮闪闪的。文学中的那些好看的字面,就在由这份耐心和获得的细微描写上。
医生的职业造就了她一种不动声色、不感情用事的“冷漠”态度。后来的人谈到契诃夫的叙事态度,十有八九都会提到“冷峻”。殊不知,这份冷峻的叙述态度,与从医养就的心性有关。他曾对一位作家说:“当你描写不幸的、倒霉的人,并打动读者时,你应当表现得冷静一些。这样才能勾画出不幸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突出这种不幸。”
冷静,让契诃夫常常站在人物的背后,听他们低语,并把它记录成小说。虽然他在叙述故事和表达情感时处处克制,但字里行间已分明沾满血与泪痕,这就让小说产生一种强烈的对于人物的悲悯情怀。
(选在新浪博客,原题为《樱桃园的凋零——读契诃夫》,有删改)
( 1 )有人认为把文章标题“牡蛎”改为“父亲”更好,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A一群人迅速把我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
B父亲从这个墙角走到那个墙角,用手比划着。
( 6 )结合《牡蛎》一文,谈谈你对《读契诃夫》最后一段划线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