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市委书记易鹏飞指出,精准扶贫必作于细,既要关注即将脱贫的贫困群众,也要关注已脱贫但不稳固的困难群众。 B: “保护母亲河”行动,旨在培养广大青少年生态环保,动员广大青少年为建设“五个郴州”贡献力量。 C: 为改善空气质量,建设更美郴州,2018年春节前夕,郴州市政府发布了市城区规范销售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 D: 4月27日,朝韩两国领导人在板门店会晒,为朝鲜半岛实现和平迈出了弥足珍贵的一步。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B: 诗人非常善于用朴实的语言来绘景写情,从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全诗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 C: 许多相声迷十分推崇周立波,因为不仅他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层百姓表演的热心。 D: 当今中国青年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使命。 |
3、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 词的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B: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把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C: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此句表达了词人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及美好祝愿。 |
4、 | 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伤(zhònɡ) 莅临(lì) 畏罪潜逃(qiǎn) B: 称职(chènɡ) 侍弄(shì) 哄堂大笑(hōnɡ) C: 匿笑(nì) 啮齿(niè) 面面相觑(qū) D: 蹒跚(pán) 分歧(qí) 截然不同(jié) |
5、 | 文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 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 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 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14日,在俄罗斯世界杯的揭幕战上,沙特队出师不利 , 负于对手。 B: 酷热的天气里,人们大多躲在房间吹空调,大街上行人寥寥无几。 C: 提高学习成绩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过程,想靠考前突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D: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
7、 | 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B: “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 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 “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
8、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为臧克家,他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长篇抒情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建功受封,辞官回家的故事。 C: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原名张迺莹,其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D: 《黄河颂》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间接抒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
9、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 ②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皮肤一样; ③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④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⑤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A: ①⑤④②③ B: ②④①⑤③ C: ③①⑤②④ D: ③④②①⑤ |
10、 | 以下选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夫淫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开 B: 则有去国怀乡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C: 一碧万顷 上下一白 D: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
阅读下诗,回答问题。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1 )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答:________ ( 2 )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或几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答: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家富于财,躬身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①。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②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选自《隋书·李士谦传》) 【注】①埒(liè):相等。②燔(fán):焚烧。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皆来致谢________ ②其家僮尝执盗粟者________ ③卒为善士________ ④过于本主________ ( 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A: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B: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C: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D: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节选)
莫顿·亨特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向下爬回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时,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变得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已出现了第一颗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昏暗。但是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筒光在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用电筒向上照射。“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来!”我啼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
得到的。眼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看得见就在石架下面的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步,慢慢爬下悬崖。突然间,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一双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意想不到的是,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我曾屡次发现,当我因为看到前途遥远可怕以致灰心丧气时,我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悬崖峭壁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说,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多么遥远。
( 1 )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引文的故事内容:________( 2 )“我”在父亲的鼓励下,用“________”的方法,慢慢爬下了悬崖。( 3 )通过这件事“我”获得了“永远忘不了的经验”,那就是:________( 4 )画线句“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中“似乎”一词不能去掉的理由是________( 5 )读了文章后你觉得“我”、“我”的父亲各是怎样的一种人?( 6 )根据引文你觉得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好在哪里?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見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讶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了。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身上滚圆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远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 1 )给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脊梁 |
所向披靡 |
伫立 |
嫉妒 |
情节 |
“我”的心理或表现 |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
回家 |
惊讶 |
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
力不从心 |
游刃有余 |
交流 |
羞愧 |
③________ |
考试 |
④________ |
挥汗如雨 |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 4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1)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
看他成长的背影,看他坚持与回望
妈妈笑着对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寻找那片海不顾一切
请以“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