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诗歌中提到的植物不属于花中四君子的是( ) A: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B: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C: 濂溪一赏后,君子德弥芳。 D: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2、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的领域中,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B: 漫画往往用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暗寓犀利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 , 历历在目。 D: 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
3、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教育家孔子,面对子路、冉有等弟子提出的类似问题,就有不同的解释。 ②这是因为人的性格不同、诉求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 ③时下,“你幸福吗”这个问题大热,不过,如果猛然一问,很多人会被问住。 ④个人的临时情绪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综合幸福指数的判断。 ⑤“幸福是什么”向来见仁见智,连先贤也不能给出标准化的答案。 A: ③⑤①②④ B: ⑤①③②④ C: ③②⑤①④ D: ⑤②①④③ |
4、 |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干涸(hé) 废墟(xū) 抽噎(yē) 拈轻怕重(niān) B: 坍塌(tān) 慷慨(kǎi) 殉职(xùn) 刨根问底(páo) C: 虐待(nüè) 嗔怪(chēn) 戳穿(chuō) 哄堂大笑(hōng) D: 蓦然(mù) 收敛(liàn) 惩戒(chéng) 漠不关心(mò) |
5、 |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国人自夸“地大物博”是自信力的表现。 B: 作者认为:“希望着国联”是他信力的表现。 C: 作者认为:“一味求神拜佛”是“自欺力”的表现。 D: 作者认为:中国人“失掉了他信力”后发展着“自欺力”。 |
6、 | 解释句中划线词有误的一项是( ) A: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敬仰思慕) B: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很少有人知道) C: 他匆匆地信手涂抹着,所要绘画的东西不用费心思索便出现在画布上。(随手) D: 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学习的经历) |
7、 | 下列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A: 要将中小学生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决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坚决避免海南省春游校车侧翻事故重演。 B: 考试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 写日记的一个好处是能留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已经八年。 D: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农村教育从根本上得到了好转,农村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教育质量、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提高。 |
8、 | 请选出下列划线字字音全对的一项( ) B: 管束(sù) 哂笑(shěn) 文绉绉(zhōu) 相形见绌(zhuō) C: 黝黑(yǒu) 愚钝(yú) 禁锢(gù) 藏污纳垢(gòu) D: 吞噬(shì) 媲美(bì) 缄默(jiān) 广袤无垠(mò) |
9、 |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高智商的野蛮人”B: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C: 卢沟桥亦作“卢沟桥”.在北京市丰台区,跨永定河上(旧时称卢沟河,亦作芦沟河).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 D: 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个历尽沧桑的拾荒老人每周都要到图书馆两三趟,每次翻阅书藉前都会自觉洗手的行为,毋庸置疑是对书藉的热爱,对知识的尊重。B: 在南非平原上,一头浑身血迹斑斑的年轻狮子与一头成年雄狮激情奋战两小时,对峙的场面惊心动魄、险象叠生。 C: 杭州,这座充满浓郁中华文化韵味的城市,让G20峰会呈献给世界一份别样的精彩。 D: 近一时期,国内外媒体大量报道了美军将在韩国部暑“萨德”反导系统的问题。消息传出,立即受到中国和俄罗斯以及韩国民众的坚决反对。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①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②霁:雨止。 ( 2 )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
阅读《三峡》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略无阙处( ) ②夏水襄陵( ) ③不以疾也( ) ④属引凄异 ( ) (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 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起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 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 4 )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峡,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写一则广告词。(要求:体现三峡特点,朗朗上口,20字以内)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钟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jū,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选自《北京晨报》
①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②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
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①朋友去北京,给我带回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红漆木盒装着,华丽、雍容。
②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着。
③洗净了手,和家人带着虔诚的心,切了一只月饼来尝。为此,我还特地拿出宝贝样收藏着的印花水晶盘,把月饼摆成菊的模样。一家人欢欢喜喜拿了吃,鱼翅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都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坚持吃两块,但终究,也受不了那份怪异。余下的,狠狠心,丢进垃圾筒。丢的时候,我祖母似地念叨,作孽啊作孽啊。
④便格外怀念起小时的月饼来。是些小作坊做的,用桂花或松仁做馅,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⑤在中秋前一个星期,村部的惟一一家小商店,就把月饼买回来了。散装的,搁在一个大缸里。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探头去看,总看到面皮白白的店主,在用牛皮纸包装月饼,五个一包,十个一包。他动作舒缓,在那时的我们眼里,那动作无疑是美的,充满甜蜜的味道。我们的心,开始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⑥终于等到中秋这一天了。起早祖父就答应了的,晚上,每人可以分到一只月饼。那一天,我们再没了心思做其他的事,只盼着月亮快快升起来。等月亮真的升起来了,我们不赏月,眼睛都聚到门口的小路上。祖父出现了,手里提着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隔了老远,我们都能闻到月饼的味道。兄妹几个,跑过去迎接,在他身边跳。祖父说,小店里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才买到月饼。语气里有得意,仿佛他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⑦煤油灯下,祖父小心地揭开一层一层的牛皮纸,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祖母在一边教育我们,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于是我们把月饼分成一点一点的碎屑,舔着吃。总能把一只月饼吃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⑧大人们也一人一只月饼,但他们多半舍不得吃,藏着,只等我们嘴馋了时,分了去吃。但生活的琐碎和忙碌,会让他们忘掉藏月饼这件事。我祖母有一次藏了一只月饼,等她记起时,月饼上面已长了很长的毛了,不得不扔掉,一家人为此痛心了好多天。
⑨祖母也曾把月饼分送给邻家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跟着寡母过活,自是没钱买月饼。中秋时,别人家欢歌笑语,他们家却冷冷清清的。祖母说,可怜啊。遂踮着小脚,给他们送了月饼去。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明白了。如今那两个孩子早已长大,都出息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杭州。我祖母在世的时候,他们每年回来,都会去看看她。他们说,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 1 )题目写的是“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那开篇为何先从包装精类的月饼说起?店主包月饼——(________)——祖父分月饼——大家吃月饼——(________)
( 3 )把握情感;作者说牛皮纸包着的月饼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除此之外,这月饼里到底还包含了什么“滋味”让作者难以忘怀。原句: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
改句: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很浓的香甜香甜的月饼味。
( 5 )第⑦段中加点词语“舔”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天空任鸟飞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纸上。②字数在600—800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