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武汉市任家路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dài)慢 (jī)绊 (jūn)裂 (mí)漫
B: 羊(dǔ) (zhǎo)泽 沙(lì) 追(sù)
C: (huì)暗 (wó)旋 迁(xǐ) (shǒu)猎
D: (kàng)奋 (tián)静 山(lù) (yǔn)石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
B: 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C: 徐州市民都在努力为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城市而奋斗。
D: 这次月考,全班同学普遍语文成绩提高了。
3、

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你认为对得最好的下联( )

上联:学海无涯苦可渡

A: 水深不乏破浪舟
B: 书山有径勤能攀
C: 心血勤浇栋梁材
D: 雨滋桃杏万户红
4、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晚饭后,在湘鄂路上散步的人俯拾皆是
B: 王大妈嫁女儿要亲家用轿子接,这思想真是顽固不化
C: 我们家由于姊妹多,加之我身体很差,所以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D: 刚才吓唬她的那个大个子现在呆若木鸡
5、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阻(è) (fú)晓 地(jiào) 锐不可(dāng)
B: 寒(jìn) (jié)问 狼(jí) 连声诺(ruò)
C: 吊(yàn) (yǔ)偻 (tuí)唐 穷愁(liáo)倒
D: 荒(pì) (zhì)笨 (è)耗 张(huáng)失措
6、

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
寂寞不是病态心理,而是人心路历程的标志。我国有许多有名的诗篇,都得力于作者当时心境的淡泊寂寞,如众人熟知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一言以蔽之,当心灵发生寂寞感的时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如果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你的天赋才华会因寂寞的冶炼而升华一个境界。

A: 作家只有在寂寞时才能写出优美的诗歌。
B: 要表现你的天赋必须能够忍受寂寞。
C: 寂寞的坏处大于好处。
D: 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它就不是坏事。
7、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己救人的事迹现已家喻户晓
B: 她讲得娓娓动听 , 妹仔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C: 全国推选文艺新人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D: 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 , 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8、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译文:卖油翁见到他射出十支箭中的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B: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译文: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C: 无他,但手熟尔。译文: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D: 尔安敢轻吾射!译文: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9、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
A: 脑羞成怒 泥民百姓 断章取义 谀词
B: 狼狈不堪 刻骨铭心 无与伦比 嗤笑
C: 孜孜不倦 根深帝固 怀古伤今 旁婺
D: 涕泗横流 润如油篙 怒不可恶 风骚
10、传统文化知识。

七年级学生李睿想建一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国学问题,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名,他选哪个最合适? ( )


A: 而立岁月
B: 不惑之家
C: 耳顺一族
D: 豆蔻年华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1 )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 2 )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请联系生活实际探究这首诗揭示的人生哲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

(选自《封演闻见记》)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买者求/往事耳
B: 遽辞不/乃取一葫芦于地
C: 此宅子甚好无出水处/手熟耳
D: 家人将受矣/视无碍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

( 3 )结合内容,说说你对陆元方的“不利已”行为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美]海伦·卡伦

18岁那年,我只身离开纽约,来到位于英国约克郡的利兹大学研读历史。我一边努力去适应陌生的环境,一边默默忍受着内心巨大痛苦的煎熬——我的父亲最近去世了,我不知道这种痛什么时候是尽头。

一天下午,我来到集市,打算买一束花回去装饰我那简陋的学生公寓。在花店前,我看到了一位老人,他一手拄着手杖,一手提着一袋苹果,摇摇晃晃的,好像就要摔倒。我赶紧上前扶住他。

“谢谢你,宝贝儿!”他用那种我从来都听不厌的轻快调子对我说,“我现在感觉好多了,不用担心。”说完,他微笑地看着我,双眼闪动着老年人少有的明亮的光芒。

“我可以和你一起走吗?”我说,“免得让这些苹果过早地变成苹果酱。”

他哈哈一笑,说道:“小姑娘,你一定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对吧?”

“是的,我从纽约来。”

我和本斯先生的友谊就这样开始了。路上,本斯先生一直依靠他的手杖走路。回到他的家,我扶他坐下椅子后,我坚持要帮助他准备晚饭。

做好饭后,我问我是否可以再来看他,我想随时来看看他需要什么帮助。他眨了眨眼,微笑着答道:“我从来没拒绝过一个好心的姑娘呢!”

第二天,我再次来看他。虽然他从未请求过帮助,但是那根大手杖默默提醒着他的虚弱。那天晚上,本斯先生问了我的学习,我的未来计划,不过他问得最多的还是我的家庭。我告诉他,我的父亲最近去世了,心中非常悲痛。听了我的话,他默默地举起手指指着旁边桌子上的两个相框,那是两个不同的女人,但她们长得非常像。

“那是玛丽。”他指着照片说,“她已经去世6年了。那是我们的爱丽丝,她是一个很好的护士,7年前她因意外事故去世了。失去她对我的玛丽打击太大了。”

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禁不住泪流满面

我一周去看望本斯先生两次,总是在星期二和星期五,每次见到他,他都是坐在椅子上,而他的手杖则靠在墙上。本斯先生有一台小黑白电视机,但他显然比较喜欢看他的书和那几本厚厚的相集。看到我来,他总是显得格外高兴。

当我沏好茶,我们的畅谈就开始了。我告诉本斯先生,父亲去世两周前,因为和他闹别扭,我一直都没有跟他说话,为此,我觉得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我永远也没有机会请求父亲的原谅了。

大部分时间本斯先生都是让我说,他则做一个耐心的听众。我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能凭他的人生经验和想象力做出准确的理解。

大约一个月后,我决定在星期天去看望他,没有事先打电话。靠近他的房子,我看见他正在花园里干活,轻松地弯腰,然后又灵活地站直。我顿时目瞪口呆。

他突然转身,看到了正在发愣的我。他招手示意我过去,我没有作声,但我接受他的邀请进了屋。

“哦,亲爱的。这次让我来替你沏茶吧。你看起来累坏了。”

“怎么回事?”我开口问道,“我一直以为……”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亲爱的。你第一次在集市看到我时……哦,那天早上我在花园里干活时被一颗石头绊倒了。”

“但是……你什么时候可以再次正常走路的?”

“啊哈,我想是在我们第一次相遇之后的第二天。”

“可是你为什么一直瞒着我呢?”我问,他肯定不是假装孤苦无助来让我为他沏茶、做饭。

“亲爱的,你第二次来看我的时候,我看到你非常不开心。于是我就想,这个小姑娘需要一个老人的肩膀来依靠。如果你知道我恢复了健康,你觉得你还会来吗?当时正处于痛苦中的你需要一个倾诉对象与给你安慰的人,并且这个人懂得如何倾听你的诉说。”

“可是,那根手杖又是怎么回事?”

“呵呵。那是一根好手杖。我到荒野的时候就要用到它了。下个礼拜天,我们就一起去荒野,怎么样?”

下个礼拜天,我们真的去了荒野游玩。


(有删改)

( 1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情节发展

一天下午

帮助了一位行走不方便的老人回到了家,给他做饭

第二天

①________

之后的几周

常去看望老人并与他畅谈自己的烦恼事,得到老人的理解

大约一个月后

②________


( 2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赏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禁不住泪流满面

②靠近他的房子,我看见他正在花园里干活,轻松地弯腰,然后又灵活地站直。

( 3 )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概括本斯先生的形象特点。
( 4 )请结合全文,谈谈小说题目“手杖”的含义,并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想念铁匠老孙

肖复兴

①年轻的时候,大概谁都会是心高气盛。那时,我也是一样,自以为是,急公好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用当时东北老乡的话说,其实就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

②1968年,在北大荒,我21岁。全因为看到队里的三个所谓的“反革命”,认为并不是真正的反革命,而且绝对是好人。尤其是看着他们的脖子上挂着三块拖拉机的链轨板挨批斗,更是于心不忍,要知道每一块链轨板是17斤半重,每一次批斗下来,他们的脖子上都是鲜血淋淋。于是,是我带头出声了,自以为是样板戏里的英雄人物李玉和出场一样呢,要拯救那三个人于危难之中。

③第一场戏,我演出的是“访贫问苦”,和几个一起去北大荒的同学悄悄地跑到这三个“反革命”的家里去调查真实的情况。清晨天刚蒙蒙亮,踏雪迎风,身后甩下无边无际的荒原,心里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见到三位中的一位是个地地道道的贫农,家里穷得盆朝天碗朝地的,当场脱下自己的棉大衣披在他的身上,感觉良好地当了一回救世主。

④第二场戏,我演出的是“激扬文字”,和同学——现在的剧作家、话剧《正红旗下》的编剧李龙云一起连夜赶写了三张大字报,慷慨激昂,挥斥方遒,有事实有理论,有文采有感情,掷地有声,不容辩驳。第二天一清早,墨汁未干,把大字报贴在队里的食堂的墙上,胸有朝阳般等待着人们——特别是将这三个人打成“反革命”的队部的头头前来看我的杰作。

⑤第三场戏,我演出的是“现场辩论”,一连几个收了工的晚上,全队人被我们的三张大字报招呼到食堂里中,我们和坚持要把那三个人继续打成“反革命”的对立派进行唇枪舌战的激烈辩论,吐沫与手势齐飞,语录和标语共舞,我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惊讶的目光。只是队上的头头没有出场,但每晚都来,躲在角落里目光闪烁,一言不发。我以为我们在节节胜利。

⑥我根本没有料到,第四场戏就要开场,我已经走到了危险的悬崖边上,断头台就横在我的面前。

⑦上级派来的工作组进队了。工作组进队的头一天,便召集全队人马在食堂里开会,我当时因为值夜班脱谷正在睡大觉,哪里会想到大祸就要临头。那天,天上正下着纷纷的小雪,队上的头头推开我的房门,一脸我以为是有些谄媚的笑其实是得意的笑里暗藏杀机,跟着他爬出了暖烘烘的被窝。我被叫到了食堂,新来的工作组的组长极其严厉地说起了一长段火药味儿很浓的话,其他的话我已经记不住了,但有这样一句话至今清晰在耳,那就是他带有东北的腔调,声音高亢地说:“肖复兴是过年的猪,早杀晚不杀的事了!”那一刻,几乎所有人的眼睛都投向我这一边,目光像是聚光灯似的落在我身上。那时,我还没有觉得会是马上就要大祸临头呢。

⑧第二天,他们查抄了我写的所有日记和写的所有的诗。而那好几本日记里,并没有我自己想象的那样,全部都是雷锋式的日记,在那个鸡蛋里都能够挑出骨头的年代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日记里,我记了队长把毛主席的诗“借问瘟神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给念成了“借问瘟神欲何住”,便都成了我的罪状,对领导不恭,继而上升到对党的不满,最后上升到:“如果蒋介石反攻大陆,咱们北大荒第一个举起白旗迎接的就是肖复兴!”现在听起来跟笑话似的,但从那时起,几乎所有的人都像是躲避瘟疫一样躲避着我。这时候,我知道,一切已经在劫难逃。

⑨那一天收工之后,一个好朋友悄悄地告诉我,晚上要召开大会,要我注意一点儿,做一些思想准备。我猜想到了,大概是要在这一晚上把我揪出来,和那三个“反革命”一勺烩了。

⑩那一天晚上飘起了大雪。队上的头头和工作组的组长都站在了台上,我知道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硬着头皮,强打精神,我虽然做好了思想准备,心里还是忍不住瑟瑟发抖,我不知道呆会儿真的被揪到台上,我会是一种什么狼狈的样子,他们会不会也在我的脖子上挂链轨板?我真的一下子如同丧家之犬,只好等待着厄运的到来。我才知道英雄人物和“反革命”都不是那么好当的。

⑪谁能够想到呢,那一晚,工作组组长声嘶力竭地大叫着,一会儿说阶级斗争的新动向,一会儿重复着说如果蒋介石要反攻大陆真打过来了,咱们队头一个打白旗出去迎接的肯定是肖复兴……总之,他讲了许多,讲得都让人提心吊胆,但是,一直讲到最后,讲到散会,也没有把我揪到台上去示众。我有些莫名其妙,以为今晚不揪了,也许放到明天晚上了。

⑫我坐在板凳上一动不动,等着所有的人都走尽了,才拖着沉甸甸的步子走出食堂。我忽然看见食堂门口唯一的一盏灯光下面,很显眼地站着我们队上烘炉的铁匠老孙,他是我们队上地地道道的老贫农,老党员,雪花已经飘落他的一身,就像一尊雪白的雕像。

⑬那时,四周还走着好多的人,只听老孙故意大声地招呼着我:“肖复兴,一我家喝酒去!”我被他一把拉住胳膊,当着那么多人其中包括队上的头头和工作组组长,他旁若无人似的把我拖到他的家里。炕桌上早摆好了酒菜,显然是准备好的。老孙让他老婆又炒了两个热菜,打开一瓶北大荒酒,和我对饮起来。酒酣耳热的时候,他对我说:“我和好几个贫下中农都找了工作组,我对他们说了,如果谁敢把肖复兴揪出来批斗,我就立刻上台去陪斗!”

⑭算一算,36年过去了,许多事情,许多人,都已经忘却了,但铁匠老孙总让我无法忘怀。有他这样的一句话,会让我觉得北大荒所有的风雪所有的寒冷都变得温暖起来,对于我所做过的一切,不管是对是错,都不后悔。什么是青春?也许,这叫做青春,青春就是傻小子睡凉炕,明知凉,也要躺下来是条汉子,站起来是棵树。

⑮1982年夏天,我大学毕业,专门回了一趟北大荒,回到队上,第一个找到的就是老孙。那是我1974年离开北大荒和老孙分别9年后的第一次相见。当时,他正在烘炉子,我握着他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他拉着我到他的家,让他的老婆把早在井里冰好的一罐子椴树蜜冲的甜水端到我的面前(在北大荒的那些夏天的日子里,我没少到他家喝这从井里冰镇好的椴树蜜),那年冬天的情景一下子也一起涌在了面前。他告诉我工作组组长已经得癌死了,队长前几年知青大返城时因为受贿被“双开”(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算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吧,往事如烟,弥漫开来。

⑯今年的夏天,我和几个同学商量好了,准备再回北大荒一次,我的心里一直在想象着和老孙再次重逢的情景。已经又是22个年头过去了,我不知道老孙变成什么样子了。算一算,他有七十上下的年龄了。我真的分外想念他,感念他。

( 1 )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文章开头介绍“我”是一个“急公好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能体现出这些特点的事。

( 3 )有人说,文革是一个颠倒是非黑白、扭曲人性的时代,“我”所在的北大荒也在上演着这样的荒唐而又残忍的闹剧。请在第二段中找出印证这句话的内容。

( 4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者化用此句,写“我”与对立派论辩时的场景,请在文章找出相应语句,工整的抄写下来, 并说说这句话写出了我们当时怎样的状态?

( 5 )在“我”大祸临头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像是躲避瘟疫一样躲避着我”,但是这时“我”却得到了老孙的关心与帮助,让人倍觉温暖。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老孙具有怎样的特点?

( 6 )三十几年以后,作者对老孙仍然难以忘怀,对当初的所作所为仍然没有悔恨,他说:“青春就是傻小子睡凉炕,明知凉,也要躺下来是条汉子,站起来是棵树。”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 7 )本文题目叫“想念铁匠老孙”,全文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老孙的感激与思念,但是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笔墨讲述“我”的事情?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原来春天一直都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处女空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