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都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中的标题,其中出自《三国演义》的一项是( ) A: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B: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C: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D: 大观园月夜感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心 |
2、 |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入不毛(草木) 百废具兴(荒废) 圣人非所与熙(开玩笑) B: 持汤沃灌(汤汁) 猛浪若奔(奔马) 何苦而不平(愁) C: 两股战战(大腿)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D: 或尽粟一石(或者) 皆朝于齐(到) 时而献焉(代词,指蛇) |
3、 | 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 B: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C: 睨之久而不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 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4、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既赞美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又通过朔方的雪来赞美那种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战斗和献身精神。B: 胡适,字适之,著名学者。《我的母亲》是作者中年时回忆童年时代母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而写的,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C: 韩愈,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一。《马说》通篇采用的是对比的写法,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D: 高尔基,前苏联作家,散文诗《海燕》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描绘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勇敢形象,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
5、 |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敌人的暴行,革命志士怒不可遏。 B: 这部电影的场面很壮观,攻击时千军万马一拥而上,真是扣人心弦。 C: 他为官清廉,到任何地方调查都不喜欢前呼后拥。 D: 自习室非常安静,他不小心把铅笔掉在地上,尽管声音很轻但听得很清楚,震耳欲聋的。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班在任课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终于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B: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 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D: 篮球赛场上个别运动员的急躁情绪,往往会导致全队一泻千里 , 不可收拾。 |
7、 | 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直言 仗义直言 委屈 委曲求全 B: 求实 实事求是 世故 人情事故 C: 是非 惹是生非 藉贯 狼藉满地 D: 精心 漫不经心 风声 谈笑风生 |
8、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6月初,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相继发生两起森林火灾,近千人赶赴扑救。 B: 6月6日,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全市55所高校约4000余人参与了本次盛会。 C: 2018年高考期间,全国天气复杂:南方台风来袭,北方高温炙烤…… D: 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三下南海探测,在深海探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这片出租屋是藏污纳垢之地,治安队员要加强巡逻。 C: 王蓉同学相貌平平,成绩一般,站在同学之间有鹤立鸡群之感。 D: 他俩同窗八载,一直相敬如宾 , 从没有为琐事吵过架。 |
10、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厄制 度假村 按部就班 死心塌地B: 挑衅 金钢钻 因地制宜 融会贯通 C: 蔓延 通缉令 张惶失措 精兵简政 D: 狼籍 垃圾桶 挺而走险 相辅相成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①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英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桃花 徐孚远② 海山春色等闲来,朵朵还如人面开。 千载避秦真此地,问君何必武陵回。 【注】①谢枋得,宋末元初人。一二七六年率兵抗元,无缘而败。南宋灭亡后,隐居于福建,元朝曾数度征聘,始终坚持不应。一二八九年,遭福建省参政强制送往京师,乃绝世五日而死。②徐孚远,明末清初人。明朝亡后,曾参与抗清之举,一六六一年随郑成功入台,不久徙居厦门。一六六三年,清兵攻陷厦门,徐孚远拟携眷返家乡江苏未果,滞留广东,一六六五年病故。 ( 1 )关于谢、徐二人中的“桃花源”的叙述,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 谢枋得希望所居的“桃花源”不受外界打扰。 B: 徐孚远认为“桃花源”之地不适合安居久留。 C: 二人都因倾慕陶渊明而四处寻访“桃花源”。 D: 二人都认为已找到陶渊明的“桃花源”遗址。 ( 2 )若谢诗作于福建,徐诗作于台湾,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诗“问君何必武陵回”的“武陵”,是暗指合湾。 B: 谢诗“怕有渔郎来问津”的“渔郎”,是暗示作者自己。 C: 二诗运用“避秦”典故时,都将原本避乱之地引申为不受异族统治之地。 D: 二诗的“花飞莫遣随流水”、“朵朵还如人面开”,都流露避世而居的喜悦。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梁君①出猎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②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③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④之,曰:‘必以人祠⑤,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①梁君:即魏国国君。②彀gòu弓:拉开弓。③御:车夫。④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⑤祠:祭祀。 ( 1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必以人祠”中的“以”用法、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 B: 吾欲辱之,何以也 C: 以丛草为林 D: 岁以大穰 ( 2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白雁群骇________ ②必以人祠,乃雨________ ③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________ ④言未卒________ ( 3 )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这位车夫公孙袭深明大义,他以齐景公愿牺牲自己为民求雨的故事,及时制止了梁君力兽而射人的虎狼行为。 B: 公孙袭不懂得进谏的艺术,专讲大道理,因而得罪了梁君。 C: 梁君认识了自己的严重错误,高兴得为得“善言”而高呼万岁!这是难能可贵的。 D: 梁君是一位善纳良言、礼贤下士、有错就改的明君。 (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 ②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逸”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 1 )请用简洁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 4 )分析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关于茶文化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中国茶》
①中国茶种类繁多,花色品种齐全,品质风格独特。其中,名优茶品种就有600多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与之相提并论。
②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观外形、评内质。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香气高、滋味醇、汤色清是好茶;反之,条索松、嫩度差、锋苗少、色泽涩、香气淡、滋味杂、汤色浊,是劣茶。
③有了好茶,还要有好的水质、好的器具和合适的冲泡方法,才能沏出色香味俱全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茶。泡茶用水一般宜用软水,烧水宜用硬质木炭或电,忌用有烟气及异杂味的燃料。冲茶水温要适当,高档茶水温控制在85℃左右,中、低档茶可用93℃—100℃水冲泡。冲泡时间与水温有关,85℃水温以4分钟为佳,沸水冲泡只需2分钟。据试验,93'C、3分钟可作为冲泡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来掌握。为便于观赏,细嫩茶特别是毫尖茶宜用玻璃杯沏茶;其它茶应首选紫砂茶具,次选白瓷茶具,最次是保温杯.塑料杯、热水瓶等。冲泡时先冲入茶具容量的三分之一,然后迅速滤去,以清除杂质污物,接着便可将茶具冲满,并用杯盖或壶盖将面上的泡沫刮去,冲沏即告完成。
④中国茶艺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茶艺的最高境界是人与景、物的形神结合。饮茶是要在“品”字上下功夫,要以文化素养和灵感培养为基础。对于善饮茶者,只要呷上一口便会顿觉满口清香、香冲脑门,并会产生肺腑空灵的感觉;再呷一口便觉疲惫全消、神清气爽;再慢啜细品,胸中似有一股太和之气冉冉升起,继而如风生两腋而飘然欲仙,心中的块垒愁楚便会一并消失。
⑤中国是茶的故国。优越的生态条件,使之富含近5 0 0种营养保健成分,应该成为人类最佳的纯天然营养保健饮品:让我们在继承优秀茶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为饮茶的进一步普及和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共同作出努力吧!
材料二: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 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材料三:唐·元稹 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解读赏析: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请以“留一点 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标题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