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宽城满族自治县板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鼓作气,而衰(第二次)
B: 吾妻之我者,私我也(美丽)
C: 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展)
D: 以先帝之灵(祭告)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环(chú) 岩(xué) 琅(lángyá)
B: 林(fēi) 明(mèi) 山(yáo)
C: 野(sù) 者胜(yì) 阴(yì)
D: 然(yì) 酒(liè) 饮少醉(zhé)
3、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五四百年来的历史,铭刻着的卓越领导、卓著功勋;

①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灿烂前程、美好未来

②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光荣奋斗

③记录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④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奋发崛起


A: ③②④①
B: ②④①③
C: ③④①②
D: ②③①④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其作者是印度的作家、诗人泰戈尔,泰戈尔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B: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紧紧围绕济南冬天“温晴”这一总体特点来写,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C: 书,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们学过的《诫子书》是东晋时期的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D: 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豆蔻”是指女子十三四岁,“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
5、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B: 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 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D: 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6、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 ②各种机遇从我们眼前滑过

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 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 ④①③②
B: ④②①③
C: ①③②④
D: ①③④②
7、

下面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窥谷忘(通“返”)
B: 在昼犹(夜晚)
C: 负势竞(向上)
D: 流飘荡(随着)
8、

下列各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蝼蚁 淤滩 吹毛求疵 呱呱坠地
B: 坯芽 熏陶 咬文嚼字 束手无策
C: 簇新 戏谑 威风禀禀 如坐针毡
D: 慰籍 隐匿 断壁残垣 一气呵成
9、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 1 )本公司有一个________的深不可测的洞。( )
A: 巧妙
B: 美妙
C: 绝妙
( 2 )据学者们________,其深度至少在五千米以上。( )
A: 统计
B: 估计
C: 预计
10、

下列的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是( )

A: “方”字的笔顺是: “再”字的第四笔是:|
B: “方”字的笔顺是: 再”字的第四笔是:─
C: “方”字的笔顺是: 再”字的第四笔是:|
D: “方”字的笔顺是: 再”字的第四笔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 1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 2 )尾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1 )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请找出来,并解释其意义。

①________通________,意义________

②________通________,意义________

( 2 )下列几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楚闻习辞者也
B: 所以者何 得而腊之以为饵
C: 吾欲辱之,何也 臣是无请也
D: 为来也 流辈甚称
( 3 )面对楚王提出的________的诘难,晏子以“水土异也”立论,得出________的结论,有力地批驳了对方的论点。
( 4 )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刻画出晏子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名著翻拍之我见

①翻拍名著已成为当下电视剧制作的一股潮流,中国的四大名著也自然成了翻拍的热点。翻拍本身无可厚非,但翻拍的水准却令人担忧。譬如新版《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剧情里有这样的桥段:当时张飞大骂吕布为“三姓家奴”,而剧中的吕布竟然对如此伤自尊的谩骂不知是何道理。结果一向暴躁的张飞又花了一大段时间用了一大段的废话对“三姓家奴”进行细致解读。直到张飞讲完,骑着赤兔马,手握方天戟的吕布才明白原来张飞在天下英雄面前骂他忘恩负义。

②如果对文学名著的解读不负责任,名著翻拍意义何在?

很多年轻人可能不晓得,82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大多数演员均出身梨园世家:六小龄童出身“猴王世家”,马德华是昆剧演员。还有扮演唐三藏母亲的殷小姐是黄梅戏头牌马兰,虽只有几个镜头,没有台词,就是几个戏曲程式化表情,但足以给人留下永远铭记的深刻印象。那些看似做作的一招一式,都蕴含戏曲程式的一板一眼。当下大多翻拍的人物塑造与演绎缺少的正是其自身文化的积淀。缺少了厚重的文化,翻拍的作品注定苍白。

④这种厚重文化的丧失也是商品时代的必然,因为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使得创造者很难投入更多的个人情感。为了创作 87 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当年的王立平老师闭门谢客,寝不安席,在狭小的空间用长达近五年的时间去品味解读。其中《葬花吟》的创作耗时一年零九个月。可谓“一朝入梦,终生不醒”。这种情感的执着对于追求快节奏的商业制作而言只能割舍,因为投资商需要经济上的回报。

⑤对观众而言,中国人一向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想到“奸绝”曹操就想到鲍国安,想到“义绝”关羽就想到了陆树铭,想到“智绝”诸葛亮就想到唐国强。至于孙悟空的形象,我们允许李连杰的客串,我们也接受周星驰的颠覆,但是心中不变的经典形象永远定格在82年版的六小龄童身上。因为82年版电视剧《西游记》是所有80后共同的成长记忆。其他版本中无论演员怎样演绎,都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同,因为我脑海中的人物形象是我们认定的正统。观众不认同,翻拍有何用?

⑥诚然,名著需要以新的方式去传播,但是中国观众需要的不仅仅是宏伟场面的视觉冲击,更需要对文学名著的深刻解读和情感投入。如果没有对文本本身的感情,为了商业利益一味翻拍,说轻点是劳民伤财,误导观众;说重点就是糟蹋文学,亵渎名著。如此看来,文学名著还是不要一再翻拍。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文章首段讲述新版《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 3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很多年轻人可能不晓得,82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大多数演员均出身梨园世家。

( 4 )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5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极力反对文学名著翻拍的原因。

阅读《谈生命》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不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地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生命又像一颗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它说“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 1 )对本段的写作意图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阐述生命的内涵并指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B: 解释生命是什么并说明生命的历程是怎样的。
C: 阐明生命发展过程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成。
D: 要求人们珍惜并感谢充满了快乐与痛苦的生命。
( 2 )下面对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希望每个人的一生都能有丰富多样的经历,那样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
B: 表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渺小而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C: 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伤,而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D: 暗示人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不幸和痛苦,但他们为编织美丽人生创设了机遇。
( 3 )下面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一棵小树,以此揭示生命生长、壮大和衰老的历程。
B: “破壳出来”“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消融了,归化了”这些语句喻示了人的生命历程。
C: “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表现了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的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但却有几分惆怅和虚无。
D: 选段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 4 )选段文字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新自然,华丽
B: 含蓄温婉,隽美
C: 通俗流畅,炽烈
D: 粗犷豪放,深沉
四、写作(分值:60分)

电影《致青春》真实地再现了八、九十年代的校园生活,展示了莘莘学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电影一上映,就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同学们,也许在你的生活中也有拨动心弦的一件物品、一个人物、一道风景或一段情感……并让你深有感悟。请以“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须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红颜祸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