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仔细 B: 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赶得上 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D: 能谤讥于市朝 谤:诽谤 |
2、 | 对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 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 C: “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 “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 3月18日上午8点将在文化馆举行新书签售活动,特邀请您和夫人光临,届时将敬赠新书一本。 C: 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D: 近年来,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
4、 | 下列对文学常识和作品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词性上看,清楚、宽阔是形容词;从感情色彩上看,行动、精致是褒义词。 B: 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尊君”是称自己的父亲,“垂询”是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见教”用来称对方指教自己,“惠存”用来称别人保存自己的东西。 C: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儒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D: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诚子书》是他劝勉儿子的一封家书。 |
5、 | 文中引用了高尔基的一句话来描述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句话是“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道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B: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托尔斯泰眼界很宽,能一下子看见许多事物。 C: 高尔基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的眼光很灵活。 D: 这句话是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调侃之语,没有实在意义。 |
6、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溃(kuì)退 歼(jiān)灭 颁(bān)发 殚(dān)精竭虑 B: 渗(shèn)透 翘(qiào)首 屏(bǐn)息 戛(jiá)然而止 C: 湛(zhàn)蓝 绽(zhàn)放 寒噤(jīn) 悄(qiāo)然不惊 D: 桅(guǐ)杆 凛(lǐng)冽 娴(xián)熟 方兴未艾(āi) |
7、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只是那个坏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B: 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 语言,是人们用来抒情达意的;文字,是人们用来记言记事的。 D: “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生不但喜欢这种游戏,而且青年教师也喜欢。B: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 C: 凭借超过42%的土地是绿地、林地这一得天独厚的“绿色财富”,吸引了许多企业落户。 D: 为了严防交通安全出事故,交警部门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交通管理。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兴化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B: 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C: 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 这篇文章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
10、 | 戴望舒《雨巷》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A: 象征 B: 烘托 C: 对比 D: 类比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李益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袢、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选自《出师表》) 【乙】 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 1 )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先帝称之日能 吾能用之 B: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 此所以失天下也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 所降下者因以予之 收而攻蕲,蕲下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 【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 【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词严。 D: 【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 4 )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有改动)
①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有生活品质了。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气壮的——“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②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这才是生活品质。
③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最完美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个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④整个社会都能摒弃那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有生活品质了。因此,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不是小部分人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了。
⑤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里,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浪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进而使人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的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现代社会名牌泛滥的原因。
⑥有钱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名字。
⑦一般人欣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是生活品质,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段去追求“生活品质”,甚至弄到心力交瘁、含恨而死。
⑧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而依然能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⑨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与风格求好精神的表现。
( 1 )文中第③段画横线处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材料一:“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
材料二:“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
群山的背后有喧腾的大海,阴霾的背后有澄澈的蓝天,严厉斥责的背后有殷殷的期盼,骄人成绩的背后有奋斗的泪水……
请结合自身经历以“有你在我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4)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