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昆山市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日徐公来,视之 孰:仔细
B: 徐公何能君也 及:赶得上
C: 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D: 能讥于市朝 谤:诽谤
2、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
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
C: “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 “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 3月18日上午8点将在文化馆举行新书签售活动,特邀请您和夫人光临,届时将敬赠新书一本。
C: 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D: 近年来,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4、下列对文学常识和作品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词性上看,清楚、宽阔是形容词;从感情色彩上看,行动、精致是褒义词。
B: 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尊君”是称自己的父亲,“垂询”是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见教”用来称对方指教自己,“惠存”用来称别人保存自己的东西。
C: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儒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D: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诚子书》是他劝勉儿子的一封家书。
5、文中引用了高尔基的一句话来描述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句话是“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道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B: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托尔斯泰眼界很宽,能一下子看见许多事物。
C: 高尔基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的眼光很灵活。
D: 这句话是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调侃之语,没有实在意义。
6、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kuì)退 (jiān)灭 (bān)发 (dān)精竭虑
B: (shèn)透 (qiào)首 (bǐn)息 (jiá)然而止
C: (zhàn)蓝 (zhàn)放 寒(jīn) (qiāo)然不惊
D: (guǐ)杆 (lǐng)冽 (xián)熟 方兴未(āi)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只是那个坏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B: 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 语言,是人们用来抒情达意的;文字,是人们用来记言记事的。
D: “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生不但喜欢这种游戏,而且青年教师也喜欢。
B: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
C: 凭借超过42%的土地是绿地、林地这一得天独厚的“绿色财富”,吸引了许多企业落户。
D: 为了严防交通安全出事故,交警部门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交通管理。
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兴化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B: 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C: 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 这篇文章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10、戴望舒《雨巷》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A: 象征
B: 烘托
C: 对比
D: 类比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于灵州受突厥一部之降,故灵州也称受降城。

( 1 )诗歌前两句写诗人登楼时所见的月下景色,突出了________ 的特点。

( 2 )本诗表达了征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袢、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选自《出师表》)

【乙】

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 1 )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帝称之日用之
B: 此其所以我擒也 公输盘我为云梯
C: 此所以失天下也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 所降者因以予之 收而攻蕲,蕲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 【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 【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词严。
D: 【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 4 )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有改动)

( 1 )为什么说了解“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 2 )②~⑧段中,作者是采用由 、由 、由 的顺序来逐层论证的。

( 3 )选取《名人传》中三个名人的事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为第⑧段补充事实论据。

( 4 )“不完满才是人生”,那么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阅读林清玄的《什么才是有品质的生活》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有生活品质了。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气壮的——“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②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这才是生活品质。

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最完美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个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④整个社会都能摒弃那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有生活品质了。因此,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不是小部分人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了。

⑤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里,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浪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进而使人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的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现代社会名牌泛滥的原因。

⑥有钱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名字。

⑦一般人欣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是生活品质,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段去追求“生活品质”,甚至弄到心力交瘁、含恨而死。

⑧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而依然能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⑨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与风格求好精神的表现。

( 1 )文中第③段画横线处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2 )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 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围绕“有品质的生活”的主题,对少女或青年画家略作评析。

材料一:“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

材料二:“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群山的背后有喧腾的大海,阴霾的背后有澄澈的蓝天,严厉斥责的背后有殷殷的期盼,骄人成绩的背后有奋斗的泪水……

请结合自身经历以“有你在我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4)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想长大”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