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 “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 C: 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D: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
2、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它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B: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选自《野草》。 C: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D: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有“诗魔”之称,《钱塘湖春行》是写早春的作品。 |
3、 | 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 C: 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D: 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
4、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的一根长枝低垂伸展,好似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②穿过一线天,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 ③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④玉屏楼文殊洞顶上,有一棵破石而出、寿逾千年的古松。 A: ②①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①③ |
5、 | 下列对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作者是俄国的高尔基,本文主要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B: 《再塑生命》节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沙利文老师帮助海伦认识了水、自然、爱等事物。 C: 《马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朝著名作家韩愈,文章借千里马不能被发现和重用,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的不满和愤懑。 D: 《我的母亲》中母亲是一位严师、慈母,母亲以她的“言传”、“身教”使“我”在走上社会后获得一定的成功。 |
6、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谧(mì) 倒坍(tān) 迥乎不同(jiǒnɡ)B: 匿名(nì) 哂笑(xī) 即物起兴(xìnɡ) C: 涟漪(yī) 猝然(cù) 戛然而止(ɡá) D: 差使(chā) 恻隐(cè) 广袤无垠(mào) |
7、 |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贵校师生热情地请我做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迎接,使我深受感动。 B: 小明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C: 小雨走到办公室问老师问题,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D: 李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备战入学考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学习方法不当。 B: 成外的夜晚很美丽,晚风吹来,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C: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政府作出了不准销售、使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决定。 D: 在学霸云集的成外, 学习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夫不可。 |
9、 |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和《春秋》。 B: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冷江二中开展了《让阅读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C: 是英雄造时事?还是时事造英雄? D: 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
10、 | 下列是林清玄先生《有情十二帖之山雨》中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看你微笑着,无声,在茫茫的雨雾中从山下走来,你撑着的花伞,在每一格石阶一朵一朵开上来,三月道旁的杜鹃与你的伞一样有艳红的颜色。在春雨的缠绵里,我的忧伤,像雨里的乱草缠绵在一起,忧伤的雨就下在我的中。 , , , 。山雨不停,我心中忧伤的雨也一如山雨。这阵雨永远也不会停了!看着满天的雨,我这样想着。突然听到凉亭里传来一声高扬的:将军。 ①你果然没有到山顶上,转过坡道又下山了,我看着你的背影往山下走去,转一道弯就消失了,消失成雨中的山,空茫的山。 ②山顶的凉亭里,有人在下棋,因为棋力相当,两个人静静地对坐着,偶尔传来一声“将军”,也在林间转了转,才会消失。 ③眼看见你就要到山顶,却在坡道转弯处隐去了,隐去如山中的风景,静默。雨,也无声。 ④我看着满天的雨,感觉这阵雨永远也不会停。 A: ④③①② B: ③②④① C: ④③②① D: ③①④② |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 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阅读《爱莲说》,完成后面小题。 A: 可爱者甚蕃(多) B: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 不蔓不枝(长枝) D: 亭亭净植(种植 ( 2 )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 )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 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 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 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 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
洗脚
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道寒假作业,每一个同学都要在寒假中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
二十年来,他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仅仅在于父亲问他成绩,在学校生活的情况,学费、生活费用的多少。简单的一问一答,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多少。
有的时候,他也渴望父亲的一个拥抱,像电影上的那样,可是那毕竟是在电影里。
但是,终于,他还是开口了,家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装着轻松地对父亲说了,然后急急地补充道:“这是我们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
父亲的脸上先是诧异,然后笑了。他看出儿子的窘迫,便说:“好啊,好啊,你先去打一盆水来。”
一切似乎都轻松了,他去打水,调好水温,然后端到父亲的身边。父亲已经脱好自己的鞋袜,像一个孩子一样坐在椅子上,看着他过来。
他忙把水送到父亲的脚边,又把父亲的脚放在水里。水溢了一些出来,他没有想到父亲的脚这么大。
“温度怎么样?”他问。“蛮好蛮好!”父亲说。然后,再怎么办呢?他问自己。那双脚就在面前,他想用手去触摸它,可是心里却有些犹豫。不由自主地回忆:若干年前,自己的一双小脚在这样的盆里是怎样的情景?白嫩、柔软,活泼得像一条小鱼。在父母的手里仍不妥帖,将水溅了一地,得意地嬉笑,直到他们生气。
而眼前的这双脚,是父亲的,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静得有些害羞。【A】他的心里有微微的酸。
“帮我把毛巾拿来。”父亲说。
他忙去取下衣架上的毛巾,递给了父亲。突然,他又扯过了毛巾,说:“不,还是让我给您擦擦脚吧。”
于是,父亲的脚就在自己的手里,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自己的父亲。触目惊心的是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邦邦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让人想象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
【B】心里的那股酸,冲到了鼻腔。这时,父亲将脚缩了回去。“好了好了,洗好了。”父亲开始往脚上套袜子。
那双破袜子,似曾相识,哦,是自己穿破了扔在家里的,却被父亲穿在了自己的脚上。脚趾上的那个洞用粗线绞了几针,像一个写错的字上面被乱画了几笔以示涂改过。
“我倒水去了。”他说。然后,急急地向屋外走去,一路上,洒了好多水。
他不知道,屋子里的父亲,一边往自己的脚上穿着袜子,一边想着他自己的父亲:“我这辈子还没有给父亲洗过脚,是不是也像儿子今天这样,给咱爸也洗一洗脚?”
(略有删改)
( 1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超过15字)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小题。
①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②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③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①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②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 3 )第③段“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题目“济南的冬天”写法上有差异,是作者的笔误吗?为什么?( 4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时,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的________之情,通常我们称这种写法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