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九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桔红》等。
B: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
C: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自《读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D: 《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2、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膜(nián) 临(bīng) 枯(hé) 子手(guì)
B: 逻(jí) 样(mú) 白(shà) 污(zhān)
C: 腥(sāo) 刻(qǐng) 挑(tī) 狡(xiá)
D: 脚(huái) 抽(yē) 恐(hè) 强(juè)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

②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③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A: ②③①
B: ③②①
C: ③①②
D: ①③②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造成这一差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白鹿原》对待非情节因未的策略与《静静的顿河》有所不同。

②这与《静静的顿河》译成汉语的一百五十万字相比,就像一着律讨与一首排律相比一样。

③《白鹿原》是一部浓缩度极高的长篇作品。

④陈忠实立意要将《白鹿原》写得简短一些,他重显示轻宣抒,重叙述轻描写,重省笔轻渲染。

⑥它包含了悠广时空中丰富的生活内容,塑造看众多的人物形象,而篇幅却不算长,接近五十万字。


A: ④③⑤②①
B: ④②①⑤③
C: ③④⑤②①
D: ③⑤②①④
5、

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A: 修改:外层空间无法接受到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B: 修改:使外层空间无法接受到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C: 修改: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D: 修改:使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
6、以下是鲁迅先生的名著点评,可印在《聊斋志异》这本书上的一项是( )
A: 事起后汉,止于东晋,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缪惑,亦资一笑。
B: 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C: 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交幻之状如在目前。
7、

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义愤填膺 忘乎所以 杂乱无章 气冲斗牛 一反既往
B: 无暇及此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C: 狼狈不堪 一泻万丈 荒草萋萋 兴高采烈 恭恭敬敬
D: 死而后己 人声鼎沸 抽抽搭搭 来势汹汹 浩浩荡荡
8、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颓废 断章取意 惊心动魄 心无旁鹜
B: 凭吊 孤军奋战 良师益友 涕泗横流
C: 殒落 不屈不挠 言行相顾 敬业乐群
D: 谀词 化为无有 无与伦比 脑羞成怒
9、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驱(qiǎn) 桥(tù) (qì)合
B: (lüè)过 接(cù) (jiàn)赏
C: (měng)生 (chàng)然 (gǒu)安
D: 怒(hǒu) 拘(ní) (qián)水鸟
10、下列句子只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A: 柳枝在风中摇来摇去,轻轻地抚摩着行人的脸。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难道这一点小小的困难就能将我吓倒吗?
D: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宋]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①作者任徐州太守时,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求雨后设祭谢神。②平莎(suō):莎草,多年生草木。③耦耕:泛指耕作。④光:指桑麻叶面光亮。⑤使君:奉命出使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 1 )从字数看,本词是________,本词的韵脚是________。
( 2 )本词上阕描写了“________”“平莎”“________”等景物,表现出作者________的心情。
( 3 )诗词寄寓作者幽微细致的情感。简要分析词的下阕借助于哪些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登泰山记([节选]清 姚鼐)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①坐日观亭,待日出⑵大风扬积雪击面⑶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②数十立者,山也⑷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⑸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⑹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注释】

①子颍(yǐng):知府朱孝纯
②摴蒱(chū
pú):即摴蒲,古代博戏名,以掷骰(tóu)决胜负。

(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 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写了观日出所看到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B: “大风扬积雪击面”交代了作者登泰山的季节是在冬天。
C: 写日观以西峰“而皆若偻”,衬托出了日观峰的高大雄伟。
D: “皆不及往”是指作者来不及去参观泰山上的建筑群、石刻等古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两片秋叶
① 我悲秋,我亦恋秋。
②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A)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③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④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⑤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⑥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B)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⑦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⑧“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⑨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因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吗?
⑩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 1 )本文以 为线索,写出了“我”由 情感变化的过程。

( 2 )两片秋叶在文中被描绘的可见可感。从文中划横线的(A)或(B)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 3 )“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进了书页”这句话中划线字“弹”和“嵌”能否调换,为什么?

( 4 )读罢此文,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题。

阅读《个性成就美丽》,完成下列小题。

个性成就美丽

梁新媛

①同是桃花十里,落英缤纷,有人叹“流水落花无留意”,有人赞“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同一美景,不同歌颂,令美景再添一分光彩。诗人不同的个性使春天有了不同的色彩。同样,每个人不同的个性也令世界有了不同的精彩。

②个性为生活添一抹亮色。黄永玉的野蛮成长曾让许多文人雅士为之诧异,出生于边陲小镇湘西,纵有曲水柔情,却没能使他的性格温润如水,相反,内心的坚强,造就了他宁折不弯、刚直如山的个性。一部《下场》以其独特的视角、野性的文字震惊文坛,他的个性造就了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无可匹敌的木刻家。无独有偶,一位自卑且敏感的孩子,凭借自己梦幻般的思考,在郁郁寡欢、沉默少言中,反而看到了他人所看不到的世界,个性的完美释放成就了卡夫卡在文坛上的鲜衣怒马。

③个性为人生点亮明灯。因为个性,梅花不与百花争艳,成就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雅致。因为追求别致,枫树不慕松柏之苍翠,不羡姹紫嫣红之姿。“霜叶红于二月花”使云雾弥漫的深山多了一丝温暖。因为个性的指引,苍松不学杨柳婀娜之态,不随四季变迁,伫立于断崖岩壁,站出了岁寒三君子的风骨。

④个性为时代点燃绚丽烟火。正如红楼中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以及熙凤的泼辣,才成就了大观园里的流光溢彩。追慕先人,竹林七贤的“不走寻常路”,佳酿入肠,豪气出怀,挥毫泼墨是洒脱不羁的个性释放,一撇一捺成就魏晋风骨,民族华章。同样,王国维、辜鸿铭在世人剪辫易服之际,以长辫马褂坚守传统伦理,虽有胶柱鼓瑟之嫌,但那特立独行的个性,充满韵味的唱和仍为时代添了一抹书卷之香。

⑤个性并非一味地“个性飞扬”甚或飞扬跋扈。在放飞自我之前,还需要先考虑社会的现实,与大众一路同行。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韩寒,写作业并非“科科挂红灯”的借口。犀利的笔触倘若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所谓的深刻自然也就成了愤青的口无遮拦。社会也不希望看到满街的爆炸头、乞丐裤。这种外貌上的个性只能反映出你内心的空虚与肤浅。

⑥尊重个性,释放本我,必然能在世界大舞台上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 1 )阅读全文说一说,第①段写诗人对桃花美景的不同歌颂有什么作用。
( 2 )文章第②段写到黄永玉有何作用?
( 3 )下面这则事例适合作为事实论据,放在第③段还是第④段更恰当,请简要分析。

李白生就一副傲骨,与王公权贵平起平坐,当因此被权贵排挤时,他愤怒地宣称“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个性的独立和尊严,成就了他一位“诗仙”的人生传奇。

( 4 )文章结尾作者用加点的“必然”一词武断吗?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