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谣言 遨游 门槛 心有灵犀B: 屏障 取缔 矜持 锲而不舍 C: 烦琐 俯瞰 丰饶 语无轮次 D: 深宵 蔚蓝 修葺 大庭广众 |
2、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位优秀的鄂州市的语文老师,在本次省优质课比赛中她获得了一等奖。 B: 徜徉诗歌之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C: 自2019年12月29日转入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约600多名医护人员,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奋战了接近一个月。 D: 国产航母“山东”号的交付不仅体现出我国海军装备水平的跃升、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更预示着我国正式开启了双航母。 |
3、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校订/校场 翘课/翘首企盼 自怨自艾/方兴未艾 B: 创伤/凄怆 馈赠/功亏一篑 谆谆教诲/韬光养晦 C: 混淆/混蛋 重荷/荷枪实弹 风尘仆仆/前仆后继 D: 户籍/慰藉 苛刻/百舸争流 殚精竭虑/揭竿而起 |
4、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②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③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④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 ⑤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⑥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A: ①③②④⑥⑤B: ①④③②⑥⑤ C: ④①③②⑥⑤ D: ④③②①⑥⑤ |
5、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 。 ②改革开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机,这个“文革”中一度 的项目再度上马了。 ③合肥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 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④年轻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 用事。 A: 完备 中止 度过 意气B: 完备 终止 渡过 义气 C: 完善 中止 度过 意气 D: 完善 终止 渡过 义气 |
6、 | 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水小品,宜________。读忠烈传,宜________。读奸佞传,宜________。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________。 ①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②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 ③击剑捉酒以销愤 ④吹笙鼓瑟以扬芳 A: ②①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②④③① D: ①③④② |
7、 | 下面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运地自偏,我这顶楼的迷你园景就是我的世外桃源了。 B: 当人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读《傅雷家书》时,眼前仿佛出现了一面镜子,映照着思想与艺术,书信戛然而止。 C: “隐姓埋名三十载,甘为祖国马前卒”,新时代要大力弘扬黄旭华院士的这种精神,坚决抵制社会上错误思潮影响,培养更多属于人民的科学家。 D: 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天衣无缝 , 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
8、 | 下列四组成语锗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 冥思暇想 德高望众 别出心裁 顾名思议 B: 受宠若惊 一拍既合 粗制烂造 通宵达旦 C: 锋芒必露 老成持重 苦心孤诣 心无旁骛 D: 迫不及待 歇斯底里 提心掉胆 无所事是 |
9、 | 《水浒传》中武大郎开店卖的是( )。 A: 炊饼 B: 火烧 C: 煎饼 D: 胡辣汤 |
10、 | 下列加横线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锐不可当(dāng) 赃(zāng)物 仄(zè)歪 慰藉(jí)B: 张皇(huáng)失措 提(tī) 防 阻遏(è) 奔丧(sàng) C: 负隅(yú)顽抗 寒噤(jìn) 瓦砾(lì) 颤(chàn)巍巍 D: 转弯抹(mō)角 溃(kuì)退 憎恶 (wù) 震悚(sù) |
请你参与小雨和小王的学习过程,帮他们完成对话。 夜半闻横管 (宋)程俱①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谷②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②金谷:即金谷园,位于中原洛阳。 ( 1 )小雨说:我觉得这是一首律诗 , 不是很严谨的律诗,从句数、字数、对偶、押韵可看出。小王说:我来印证你的话:________ ( 2 )小王问: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很多,说说描写笛声的主要表现手法和作用吧。小雨说:好吧!________ |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若石居冥山之阴( ) ②有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卒岁虎不能有获”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终于过了年,老虎不能有所捕获。 B: 到了年底,还是不能将老虎捕获。 C: 终于死了,老虎还不能够有捕获。 D: 一年结束了,老虎不能有所捕获。 ( 3 )若石“于是弛其弩,撤其备……”的原因是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其结果是 (用自己语句概括) |
仙人掌花
曹乾石
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
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 1 )选文中作者对仙人掌花的情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梳理出这条线索,在下面的空缺处填上恰当词语。________ 嘲弄 ________ ________
( 2 )请从修辞角度,第三段划线句子。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让“惜字”传统焕发时代魅力
马春华
①所谓“惜字”,即“敬惜文字”,就是对文字心存敬畏、珍惜。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与体现:一是敬惜文字书写使用的行为和过程,二是敬惜文字书写使用的载体和结果——书籍及有字的纸片。
②我国历来有“惜字”的优秀传统。远古时代,人们就对文字怀有至高无上的敬惜,以至用神话来描述文字的产生。《淮南子》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敬惜文字的传统在普通民众的生活里也曾蔚然成风。据记载,清末时期,中国每个街巷都专设收集字纸的篮子,这些篮子上均贴着一张红纸,上书“敬惜字纸”。
③这种“惜字”的文化传统在我们生活中依然有迹可循。有形的印迹之中既典型又直观可见的当属惜字亭。这是一类专门用于焚化字纸的建筑,也被称为“敬字亭”“惜字宫”等。明清时期,惜字、敬字风俗日盛,人们认为万物有灵,书写文字的字纸为“圣迹”,更具灵性,敬惜它们就是积累功德。在书院、文昌庙以及文人雅士聚居的场所,人们建造了大量的惜字亭。古人“惜字”传统还有一些无形印迹,表现为文字使用上的严谨运用,要言不烦。古人的炼字佳话也能体现“惜字”,如“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
④然而,现在也出现了一些与“惜字”传统不和谐的现象,应该被批判和摒弃。譬如,此前有新闻报道称,安徽某所有百年历史的高校简单粗暴地处理馆藏旧书,直接将它们从楼上丢下当废品处理,满地狼藉。此事在网上引来唏嘘感慨一片:“丢下的是物质的书,失去的是精神上的钙。”再如,在行文写作中,人们欠缺文字使用时的敬惜之心,网络等媒体标题党居多,雷人、浮夸之语和空话、套话盛行,也应引起警惕。
⑤在新时期,珍爱书籍也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比如对存世数量不多的经典典籍实施最严格保护的同时对它们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是对“惜字”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⑥“惜字”文化传统还让我们反思现代文风问题。我们应惜字如金,改进文风,把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的文风贯彻到日常的语言文字使用当中去。
⑦站稳中华文化立场,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重温、继承和创新“惜字”文化传统做起。
(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甘肃省庆阳县师范学校学生李勇,小时候父亲就中风瘫痪,1995年3月母亲又因积劳成疾去世。15岁的李勇在悲痛中一边操持家务,一边照顾父亲。6月他考上了庆阳师范,要上学,父亲怎么办?15岁的李勇一咬牙,卖掉了家中仅有的200多斤玉米、400多斤糜子和一些黄豆,凑够了1000多元钱,背着父亲到学校报道。在学校附近,他租了一间房子,又像往常一样,边照看父亲,边上学。为了父亲,他没有在学校食堂吃饭,也没有住学校宿舍,每天一下课,他就匆忙赶回“家”,生火做饭,照料父亲……
李勇“背起父亲上学”的事迹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中国青年报》以《孝心一片动天下》为题再次做了报道,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将李勇的事迹搬上了银幕。
看了这段材料,你从李勇身上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想?请你结合现实,以《我为孝心感动》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地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