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选项中对课文理解和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中,都忆及闰土教他冬天雪地捕鸟的无限趣味。 B: 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背影》中,都可以感受到作者清新脱俗、精致华丽的语言风格。 C: 莫泊桑和契诃夫都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小弗朗士和奥楚蔑洛夫分别是他们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D: 《范进中举》选自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香菱学诗》选自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作品中的范进与香菱都志于学,但其学习的目的完全不同。 |
2、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撺掇(cuàn) 凫水(fú)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B: 嘱咐(zhǔ) 糜子(méi) 脑畔(pàn) 屹立(qì) C: 羁绊(jī) 冗杂(rǒng) 亢奋(kàng) 晦暗(huì) D: 斡旋(gǎn) 褪色(tuì) 争讼(sòng) 怅惘(wǎng) |
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古代称呼中,“足下”可以用来称呼自己。 B: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一金文一大篆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一行书的演变。 C: 《范进中举》中,范进参加的科举考试是每三年一次的乡试。 D: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民间在这一天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B: 通过这篇文章,使我们认识到,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C: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宁可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 D: 作者以文学、音乐、雕塑、语言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无言之美”。 |
5、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B: “啊,萤火虫就在我的手上。”影子兴奋地告诉盲孩子,“你把它接过去,它一点也不烫手,真的不烫手。” C: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高的白石基上。 D: 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
6、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野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绩,号东皋子。首句“东皋薄暮望”中,“东皋”即诗人自己。 B: 《黄鹤楼》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崔颢,李白曾评价“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C: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居延”在这里并非实指,是用来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D: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B: 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D: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
8、 | 关于《骆驼祥子》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 B: 《骆驼祥子》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两匹骆驼。 C: 《骆驼祥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 D: 祥子第一辆车被抢走后,回到人和车厂。他先在夏家拉包月,拉了四天就辞工了,又去杨家拉包月,刚离开杨家,买车的钱就被孙侦探抢走。 |
9、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 ⑤⑥②③①④ B: ⑤⑥①③②④ C: ④③②①⑤⑥ D: ①②④⑤⑥③ |
10、 | 选择下列对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1 )左佩刀,右备容臭( ) A: 气味不好 B: 闻到 C: 香袋 ( 2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A: 旧絮 B: 破败 C: 漏眼 ( 3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A: 似乎 B: 如、像 C: 如果 ( 4 )腰白玉之环( ) A: 腰上 B: 中间 C: 腰佩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 )下列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情怀。 B: “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C: “八百里”、“的卢”、“沙场”、“塞外声”等词句都是词人化用前人典故而来的。 D: 梦境中的军营生活、杀敌的痛快淋漓和现实中的“可怜白发生”形成强烈对比,令人对作者的命运扼腕叹息。 ( 2 )辛弃疾的词一向以豪迈著称,读了这首词,你的体会是: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齐欲伐魏。淳于髡(kūn)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qūn)者, ①天下之疾犬也( )②犬兔俱罢( )③谢将休士也( ) ( 2 )用“/”标示文中画线的句子需要加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B: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C: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D: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 3 )为什么淳于髡能说服齐王中止出兵?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多说一两句话
麦父
①从医学院一毕业,他就进了父亲的诊所,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乡村医生。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开大处方。他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上。
②他进诊所,是被看做来接父亲的班的。父亲年龄渐大,一天看几十个病号,已经吃不消了。他们的诊所,只看一些普通的病症,诸如感冒、腹泻、炎症之类。如果病情复杂,他们会立即建议病人去大医院诊治,以免延误。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因为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说,他的医术已经一点也不比父亲差了。然而,奇怪的是,来看病的人,大多仍然会选择让父亲看。这让他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③父亲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查看了儿子的门诊记录,没开过大处方,药方也都是正确的;儿子看病时的态度,问诊周到,热情友善,也没毛病啊。不过,在连续留意了几天后,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
④这天,他坐在父亲身边,观摩父亲诊治。对待每一个病人,父亲都详细问诊、把脉、察看舌苔、摸腹,然后,给病人开处方。他特别留意了父亲所用的药,与他的判断几乎一致。一切似乎都与自己的诊治没有什么差别啊。
⑤父亲也不着急,只顾自己和平时一样,一个接一个看病。一个姑娘,陪着一位老人来看病,肠胃不舒服。老父亲仔细问诊检查后,开好药,对老人说,老哥,我刚刚检查了你的咽喉,你还有慢性咽炎哪。老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你也给开点药吧。老父亲摇摇头,慢性咽炎重在保养,你一定抽烟吧?听我一句话,把烟戒了。烟不戒,吃什么药,你的咽炎也好不了。默默站在一边的姑娘忽然激动地插嘴说,爷爷,你听见了吧,医生都让你戒烟,你就是不信。老人看看姑娘,又看看医生,憨憨地说,是得戒了。姑娘搀扶着老人站起来,笑着对老父亲说,医生,谢谢你,你的话他听。
⑥看着这一幕,他猛地一震。自己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急着看下一个病人,根本没时间再和病人交流,而老父亲似乎总会比自己多说那么一两句话。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已。
⑦下一个病人牙痛,老父亲检查后,确定是牙周炎。老父亲开好药,问病人,是不是喜欢吃咸菜?病人直点头,最喜欢吃腊肉和咸菜了。每年冬天,家里都会腌很多咸菜,一直要吃到夏天呢。语气里透着满足和自豪。老父亲摇着头说,咸菜开胃,但吃多了,有害健康,还是少吃点吧。病人捂着腮帮子,点点头,听你的。
⑧几天的陪诊结束了,儿子回到了自己的诊室。一位年轻妈妈领着孩子走了进来,孩子肚子疼。化验单显示,孩子肚子内有蛔虫。他很快就开好了药方,递给孩子妈妈。然后,他拉过小孩的手,看了看他的指甲,笑着对小孩说,你看看,你的小手指甲太长了,里面藏着好多小虫呢,小虫一不留神就跑进了你的肚子里。记得要多洗手,常让妈妈剪指甲哦。男孩腼腆地低下了头 ,妈妈弯腰对孩子说,听到了吧,医生叔叔的话,是不是跟妈妈讲的一样?男孩看看他,又看看妈妈,点了点头。
⑨他微笑地目送年轻妈妈拉着孩子的手离开,心里暖暖的,终于明白,多说这一两句话,带给病人的,不仅仅是温暖的关心,更为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一抹动人心弦的温情与爱。
( 1 )儿子的心理经历了从“莫名的失落感”到“心里暖暖的”的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意补写出中间空缺的词语。莫名失落→________→________→心里温暖
( 2 )文章第三段说:“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老父亲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3 )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
( 4 )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5 )联系实际谈谈文章结尾一段中划线的句子对你有什么启示?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默读父亲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十岁那年头上吧,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了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去学校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一件不常穿的中山装上衣给穿上。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惶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思忖了片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颁奖和全校师生钦羡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着这一切呢!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十九岁初入大学的那年。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四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出于对别人的羡慕,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六十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毫升血给换来的。 “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六十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了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经无能为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着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经渗透到我的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的几件事。( 2 )当得知父亲躲起来注视颁奖大会,“我木然”,怎样理解“我”当时的感受?( 3 )“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这句话的含义是?( 4 )作者从父亲身上究竟“读”到了什么?读了上面这篇文章,你最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什么?作文:
十二三的你正步入花季雨季。在成长的岁月里,你一定有过欢笑和泪水,也一定有着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请以“成长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