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全用名词写景,画出一幅秋意盎然的秋景图。“枯”“老”“昏”“瘦”等字眼描绘出人所处之景,表达词人漂泊异乡时的羁旅之思。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船上所见之景色。“阔”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江水几乎与岸平的恢宏阔大的景象。“悬”字写出了船帆悬空的态势。 D: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屋内谈笑风生。 |
2、 | 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的“浓烈”是形容词,“战栗”是动词。 B: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句话是一个复句。 C: “家喻户晓”“惟妙惟肖”“孜孜不倦”“花香鸟语”都是并列短语。 D: “烟波江上使人愁”“长河落日圆”“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江”指的是长江。“河”指的是黄河。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指方便快捷的途径、优惠政策等。)B: 人们都在议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的房价会不会高台跳水。(指一项水上体育项目。) C: 妈妈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形容非常细心周到。) D: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 显示出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
4、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髻(jì) 狭隘(ài) 鸟啭(zhuàn) 窠巢(ké) B: 怅然(chàng) 抽噎(yē) 怪诞(dàn) 斑斓(lán) C: 蹒跚(shān) 羽翮(gé) 感喟(kuì) 嗔怪(chēn) D: 静谧(mì) 怂恿(shǒng) 干涸(hé) 匿笑(lì) |
5、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的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A: 唐代诗人:刘桢、王绩、崔颢、王之涣 B: 古文里表示第一人称:吾、若、我、予、余 C: 句中所涉及的地点环境为“长江”“清流见底”“烟波江上使人愁”“长河落日圆”、“江入大荒流” D: 带夸张手法: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千钧一发、入木三分 |
6、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泛指文学。《沁园春·雪》中的“风骚”则是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B: 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他创作童话有160多篇,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C: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明清逐步走向僵化,终结于清光绪卅一年,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明代后,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典。 D: 古代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如“晴川历历汉阳树”的“汉阳”,指汉水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衡阳”,指衡山的南面。 |
7、 | 下列对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面》写的是一名电车工人回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但这“一面”却表现了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战斗精神。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C: 贾平凹的《月迹》一文按照“盼月—寻月—议月”的顺序展开,孩童的形象鲜明而突出,文中的奶奶这一人物也不可或缺,她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们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的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D: 《核舟记》选自清代文学家魏学洢编辑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课文细致地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B: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C: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D: 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祖国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
9、 |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溃退(guì) 呵斥(kē) 晨曦(xī) 孤孀(shuāng)B: 绥靖(suí) 赃物(zāng) 尴尬(gān) 惶恐(huáng) C: 惊骇(hái) 荒谬(miào) 颠沛(pèi) 焦灼(zhuó) D: 歼灭(qiān) 仄歪(zè) 诘问(jí) 接济(jì)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高校自主招生增加体育测试项目,把身体好不好作为“好学生”的重要标准。 B: 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保持不断增长的势头,全国票房642.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其中,国产片份额达64.07%。 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D: 中国女排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
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暮春 翁格【清】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首句中“怨”字的含义是什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
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甲】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乙】处士刘易,隐居王屋山。尝于斋中见一大蜂于蛛网,蛛搏之,为蜂所螫①坠地。俄顷,蛛鼓腹欲烈,徐行入草。蛛啮②芋梗微破,以疮就啮处磨之,良久腹渐消,轻躁如故。自后人有为蜂螫者,挼③芋梗傅④之则愈。 【注释】①螫(shì):蛰(zhē)的意思。即有毒腺的虫子(蜂、蝎等)刺人或动物。②啮(niè):咬。③挼(ruó):揉搓。④傅(fu):涂。 (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①庆州界生子方虫 界:________ ②悉为两段 悉:________ ③岁以大穰 大穰:________ ④徐行人草 徐: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①方为秋田之害 ②旬日子方皆尽 ( 3 )结合【甲】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明傍不肯能够消灭子方虫,使秋田免受虫害的原因。( 4 )从【甲】文中________一句(用原文回答),可以看出害虫天敌不是第一次出现;【乙】文中聪明的蜘蛛用________医好了________。这两篇文章所写的神奇的自然现象,启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生物间天敌相克的特性,发挥中草药的功效,防治病虫害,治病救人,造福人类。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④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
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⑥“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⑦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⑧“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⑨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⑩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⑪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才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⑫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 “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⑬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⑭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①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⑮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⑯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⑰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注:①攫(jué):抓,这里是扯的意思。
(选自《时文选粹》)
反感、 、 、 。
( 2 )第③自然段写到:“我”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却还要挂出生母的照片。你如何理解“我”的这一举动的,请简要分析。(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 )阅读第⑫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分析“我”和母亲流泪的不同原因。( 5 )读完全文,你的眼角是不是也有湿湿的感觉?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你认为最恰当的词概括这位母亲的形象。( 6 )一位同学读完本文后,情不自禁写下了一首小诗,请你结合本文的阅读感受,运用比喻的修辞,再仿写一段,整体上要求与前两段的风格一致。时间存折
①史力一摸口袋,发现那个存折弄丢了。这个大红封皮的存折可是史力的宝贝,里面存的不是钱,是时间,整整五十个小时啊,比钱还珍责。
②史力本科和硕士读的都是文学,临到毕业,要找个对口工作却难于上青天,只好先去了某公司搞文案。幸运的是公司是供免费宿舍,八个人住一套三居室房子,房钱是省了,但每天下班后宿舍里打牌、看电视、聊天的喧嚣,却让史力无所事从,爱看书的他只好常常在小区闲逛呆坐。
③无意中,史力发现小区有一家奇特的储蓄所。他好奇地进门询问,这里竟然是专门储蓄时间的。只要申领一本存折并承担业余的义务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就会一笔一笔记入存折, 在需要时还可以“领取时间”,换取他人的帮助。
④史力觉得很有意思,反正有大把的时间难以打发,他决定做义工。领取了存折后,储蓄所负责人告诉他:“巧了,有位七十多岁的章文心老人,是大学中文系的退休教授,一人独居,要找一个懂行的年轻人帮他查资料、听他说话。我们物色了好久都没有合适的,正好你去! ”
⑤和老人联系后,在一个周六的上午,史力踏进了章家。门早已打开,清痩的章先生满头华发,热情地招呼史力,进门后又引着他参观自己的家,屋里立着成排的书架,书香弥漫,史力仿佛觉得又回到了大学校园。
⑥当他们面对面在客厅坐定时,史力略显拘谨,章先生倒十分健谈:“小史,你的硕士论文写的是什么呀? ”
⑦“《论明人小品的艺术走向》。”
⑧“这要读不少书啊,难得难得。张瀚的《松窗梦话》、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记》、袁宗道的《白苏斋类集》、张潮的《幽梦影》……想必都入了君眼? ”
⑨“哦,我只是泛泛读过,没有深入地研究,很惭愧。”
⑩“离开大学了,还得有梦想啊,吃得起苦才会成功哦!”章先生又问,“你叫史力,有字吗? ”
⑪史力摇了摇了头。
⑫“我名文心,字雕龙,取自《文心雕龙》。我给你也起个字怎样?就从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取出‘修远’二字,可好? ”
⑬“谢谢雕龙先生赐字。”史力突然觉得眼眶湿湿的,站起来向章先生深鞠一躬。
⑭中午,史力向章先生告辞,他觉得自己什么事也没做,很是内疚。
⑮章先生看出了史力的心思,道:“你陪了我三小时,我写个条子,你去时间储蓄所登记。”
⑯史力接过纸条,小心翼翼地问:“你……还需要我来吗?不过,你得安排我做事,否则,我……”章先生哈哈大笑。
⑰从那天开始,史力觉得日子充实了。只要有空,他要么去章家,要么就耳塞棉花在嘈杂的环境中看书。去章家时,除了为拿先生查资料、喝荼聊天,他也抢着干起了家务。
⑱一日,章先生很认真地对他说:“修远小友,做学问必先从识字开始。”
⑲史力愣住了,自己认识的字不少啊。
⑳章先生娓娓道来:“现在用简体字了,很多字的识别便成了问题。如‘帘’,本指以竹条做成的遮挡物,应是竹头下加一‘廉’字,李贺诗‘帘中树影斜’说的就是从竹条缝中窥见斜斜的树影啊。”
㉑史力凝神倾听,轻轻地点头。
㉒就这样,史力的存折上有了五十个小时的记录。现在这个存折居然弄丟了!
㉓史力知道,只要到储蓄所说明情况,就可以重领存折并补上时间。但他觉得毫无必要,因为他真正积蓄的东西远比这五十个小时要珍责得多。
㉔三度寒暑,史力在章先生的指导下,将硕士论文扩展成一本近二十万字的专著《明人小品的文化品格及个体生命潜能的释放》,并由章先生帮助出版。章先生还慎重地写信推荐史力到江南大学中文系去应聘当合同制教师,并告诉他:“你边上课边考博,只要肯下功夫, 将来是可以留校的。”
㉕史力心里有万千话语,旦话到嘴边只能言谢:“先生对我有再造之恩! ”
㉖“不,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再造!”章先生言之灼灼。
㉗章先生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红封皮的存折,笑着说:“这是你三年前落在这的,之所以没有还给你,是想看看你会有什么反应。愿意做义工已属不易,但你存折掉了也不去要求补发,心很安详,说明连理所当然的那点报偿都淡忘了,是修德修文之所至。”
㉘史力接过存折,翻了翻,除原有的页码外,又加订了厚厚一沓,上面由章先生填满了他每一次做义工花费的时间。他合上存折,双手捧着递还给章先生,说:“其实这本存折给您更合适,还是由您保管吧。”章先生笑了。
(原文作者为聂鑫森,选文有删改)
( 1 )上文第⑯节中,史力的问话断断续续,用了两处省略号。根据上下文,史力当时的内心是既________又________的。(填入表现内心感受的词语即可)接受陪伴老人的义工任务→在章先生陪伴下参观居所→________→________→得到章先生认可的三小时储蓄时间→________
( 3 )第㉑节画线句的人物描写,写出了史力当时________的神情,“轻轻地点头”可见他从章先生的话中悟出________的道理。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5 )根据选文,以下对小区开设时间储蓄所的意义分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字、校名、地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