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衡阳市育贤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文段中划线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至其家,皆出酒食。

A: 妻子:妻子和儿女
B: 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
C: 无论:更不必说
D: 延:邀请
2、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guǎng) 健(jiǎo) 翅(xiāo) 暴(nǜe)
B: 古(gèn) 伏(zhé) 分娩(wǎn) 跚(pán)
C: 日(yì) 忽(shū) 叱(zhà) 倜(tǎng)
D: 璀(càn) 骨(suǐ) 立(chù) 窗(xián)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座城楼看起来有三、四年的历史了。
B: 明天的旅游,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C: 春天,好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
D: 轰轰烈烈的“彩屏旋风”尚未停歇,围绕摄像手机市场展开的新一轮儿的“中洋大战”又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4、下列文常明显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花十九年时间主编而成,它与《史记》合称中国的“史学双璧”。
B: 《黄河颂》一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骇浪”“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C: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的悲痛与愤慨,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D: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
5、选出对《观沧海》的内容和形式分析不当的一项( )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登临的地点和目的。“观沧海”一语统领全诗。两句显示了作者的壮阔胸怀。
B: “水何澹澹”等六句,写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竦峙”表现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形容杂草的长势,给人以人生苦短的感受;最后表现了大海的气势。
C: “日月之行”等四句,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诗人以丰富奇特的想象绘制了大海的形象,并借此抒发自己建立功业的愿望。
D: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合乐时的终止句,一般与正文内容无关,但在本诗中却与诗的意境融为一体。
6、下列分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热烈粗犷”和“表扬鼓励”是并列短语,“更加坚强”和“完全相信”是偏正短语,“老师讲课”和“大家唱歌”是主谓短语。
B: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该句句子主干是:战斗执行命令)
C: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正确洗手?如何在聚餐时正确使用公筷……(句中“?”应改为“,”)
D: 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该句中加点词都是形容词)
7、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 一方困难八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在大家的帮助之下又重建了家园。
C: 老师浮光掠影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沉迷游戏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画虎类犬
8、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B: 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
C: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 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9、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舞台上,小姑娘们随着音乐节拍翩然起舞。
B: 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人们追溯未来的渴求也不会停歇。
C: 这对夫妻经过灾难的洗礼后,许下了相守到 海枯石烂 的诺言。
D: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10、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荣(yīng) 抽(yè) 首(jī) 获益浅(fěi)
B: 污(diàn) 怪(chēn) 骨(hái) 廓然无(lèi)
C: 倒(tā) 干(biě) 涟(yī) 风雪途(zài)
D: 遒(jìng) 笑(shěn) 辩(chěng) 怏怏不乐(yàng)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流萤

金波

我不给你剪裁天边的晚霞,

也不去给你摘取夜空的繁星,

孩子,让我们一起

一起去捕捉黄昏的流萤。


晚云烧的紫了,

慢慢融进苍茫的暮色中,

耀眼的小花隐去了,

山只留下它高高的身影。


快看!天边飞来几滴流萤,

一会儿灭,一会儿明.

像一颗星,两颗星……

像一颗颗长着翅膀的繁星。

我从菜园里拨一颗葱管,

好放进几只流萤,

让它闪出柔和的光吧,

孩子,送你一盏翠绿的灯。


放萤火在你的枕边,

我再编一个童话给你听:

说在夏天的夜里,

有一个翠绿的梦……

( 1 )诗歌的秘密藏在声音里!请仿照示例,从语气、语速、重音、节奏等角度,结合诗句的具体情感,对第③小节画线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朗读设计。

示例(第①小节):“孩子”一词语速稍慢,声音适当拖长,重音要轻读,语气要柔和。这样朗读是为了突出一种转折,从之前的“不给”的硬转换到“给”的柔,从而使读者感受到“我”的满怀柔情、爱心、童趣。

( 2 )诗歌的秘密还藏在颜色里! 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颜色,颜色词能为诗人表情达意。诗人金波在诗中通过________(颜色词)表达了对孩子们________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略有删改)

【注释】①商贾:商人。②涵煦:滋润养育。

( 1 )解释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阡陌交通 ________

②便还家________

宋受天命________

④而知上之功德________

( 2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 处处志
B: 具答
C: 用武地也
D: 渔人甚异
( 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圣人出而四海一。

( 4 )请用自己的话从(甲)、(乙)两文中归纳出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完成各题。

你想像地上有水,地上就会有水

葛红兵

①我为什么要写科幻小说呢?有的人说,你这么年轻,已经做教授了,还写什么小说呢?我是为人工作,不是为职位工作,幻想是个载体,通过幻想,我可以和更多的人交流,它可以让我跨越年龄。

②人没有幻想是不行的,人类如果没有幻想过像鸟儿一样飞翔,就不可能登上月球;人类如果没有幻想过乌托邦就不会有追求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学生,尤其是青年人也是如此.从生活的角度讲,如果你从来没有幻想 过要出国留学,那么你根本不会出国留学。

③我的观点是,你有多大的想像力,你就会有多大的成就。

④绝大多数的人是埋头生活的,没有什么目的地游荡着,随波逐流。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想像未来的多样性,如果你有,那么你就比别人更早地进入为一个目的而奋斗的阶段,别人还在山下徘徊的时候,你已经开始登山了。你怎么能不比别人登得更高呢?

⑤人有多大的想像力,这个世界就会呈现出什么样子。你想像地上有水,地上就会有水。

⑥中国人习惯于把异想天开当成贬义词,比如,我小时候看到一组漫画,漫画第一幅画的是一个穿长衫的中国人,在两只臂膀上装了鸟一样的翅膀试图飞翔;第二幅,是他摔在地上死了。漫画旨在告诉我们什么呢?是的,人不要有想像力,不要试图尝试你不知道、没把握的事情。这是中国人的思维,可是外国人不这么看。

⑦前天我和一个外教聊天,她是上海雅思口语考试的主考官之一,水平很高。我问她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有什么不同,中国应试者和外国的应试者有什么不同?她说最重要的不同是中国学生、中国应试者回答问题千篇一律,仿佛没有个人喜好似的。她希望中国学生思维活跃一些,想像力丰富一些,不要人云亦云。

⑧我想,我们从小被要求做乖孩子,上学的时候被要求手臂背在后面,只听老师说,不能自己说,老师是权威,自己是跟班——这样的学习环境怎么培养得出有想像力的学生呢?我们在课堂上不能随便插话,不能随便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我们不能在课堂上犯错——回答错了要受老师的批评,甚至责骂。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怎么能培养出想像为丰富,有质疑、探索精神的学生呢?

⑨西方的学校、学院,词源来自acadeemy,最早是由柏拉图发明的,他在academy那个地方创建了西方历史上第一座学院,那个学校里教师和学生不是“你教我学”的关系,而是共同讨论,探求真理的关系,所以,在西方的大学里面,就没有中国式的师道尊严,有的是平等的探讨。由此,我们会看到柏拉图著作中的苏格拉底是一个平等参与讨论的智者。事实上他自己也说自己是没有学问的,他只是知识的助产士而巳。

⑩这和中国的孔子完全不一样。中国的《论语》中,真正说话的只有一个人,其他人都是听道者、侍从者。

⑪对于想像我就说这么多。我是写科幻小说的,在我的小说里,我幻想了一个50年以后的世界,我但愿大家有机会分享我对这个世界50年之后是什么样子的想像。我想那是我一个人的幻想,但是,也许那些幻想在某一天会变成我们这个世界的现实。

⑫是的,你想像地上有水,地上就会有水。

( 1 )通过本文,作者宣扬了什么观点?
( 2 )结合第②段仿写句子。

①人类如果没有有幻想过________就不会________。

②如果你从来没有幻想过________,那么________。

( 3 )第⑥段作者描述漫画的用意是什么?
( 4 )中西方教育中师生关系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造成中国学生(应试者)回答问题千篇一律的原因是什么?
( 5 )作者说,“你想像地上有水,地上就会有水。”办果现在要你想像一下,你面前的桌面上有水,那么,桌面上怎么会有水呢?
( 6 )请写出一条关于幻想(或想像)的名人名言(不限本文),或简述一个有关想象的故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没有风暴的海洋是池塘

陈凌

①美学家朱光潜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有一段时间喜欢作诗填词,兴之所至,常信笔直书,想到什么,便写什么,自觉不错。后来将习作拿给朋友看,却碰了壁:“你的诗词来得太容易,你没有下过力,你喜欢取巧,显小聪明。”一语点醒梦中人。他由此方悟,意境经过洗练,用词经过推敲,才能百炼成钢,达到精妙境界。遣词造句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②“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八九。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桥梁专家茅以升晚年这样总结一生。诚然,谁的人生没有几分坎坷?谁的道路不曾有过崎岖泥泞?生命的常态,永远不只是浅浅的涟漪,更有涌动的暗流、潜在的礁石。正是这些,才构成了完整而丰富的人生;也正是在崎岖道路上的砥砺前行,每个人的精神生命才能不断成长。有作家写道:“你不可能要求海洋没有风暴,那不是海,是泥潭。”未经磨砺的灵魂,是没有深度的。然而,总有一些人,一提到压力,就心生畏难情绪;一遇到困难,就只会向后退缩,畏葸不前。还有的人甚至甘做“草莓族”,一压就扁,一碰就倒。如此,无法成就一番事业不说,恐怕连自己人生的方向盘都很难把握。相反,中流击水,才能真正熟谙水性;披荆斩棘,才能抵达未曾抵达的地方。正所谓,“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

③其实,很多时候,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困难,看似高山,实际上不过是座小山丘。能否迈过去,关键就看我们能否拿出攻坚克难的意志。《史记》曾载,飞将军李广有一次外出打猎,把草丛中的一块石头误认为是潜伏的老虎,于是弯弓射箭,箭镞居然深陷石头之中。等知道是石头之后,却始终无法再次以箭穿石。这里的区别,就在于射箭之时的意志,是否一往无前、绝不退缩。李白由此感慨道:“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意志坚定与否,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

④不可否认,一些困难并非能轻易克服,但没有尝试过,怎会知道到底能不能克服呢?不试,半点机会都没有;试了,至少还有机会。即使最终没有克服,至少也是增加了阅历、磨砺了心性。正如哲人所言:“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意味着是一个阴霾的白天。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与困难作斗争,不管成功与否,本身就是一笔重要的人生财富,它将成为下一次成功的基石。

⑤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说到底,挫折和苦难,不过是块磨刀石。不被困难吓倒,不向挫折屈服,勇往直前,人生的刀刃才能越磨越锋利。

( 1 )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 2 )请梳理并概括文章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 3 )对于挫折和困难,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简要作答。
四、写作(分值:60分)
半命题作文。

“不识庐山真面目”“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些事我们经历过,才能体验其中的滋味、情趣与好处。如:阅读、劳动、跑步、想象、旅行、磨难……请以《__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材要典型,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套作。②书写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夜里,你在想着谁”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