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阳春三月, ,第五届广州户外运动节开幕了。开幕式当天的徒步活动设置了多条路线,不同年龄段的徒步爱好者 。在各条徒步线路上,人们 ,充满运动活力。


A: 花团锦簇 不期而至 精神矍铄
B: 花枝招展 不期而至 神采奕奕
C: 花团锦簇 纷至沓来 神采奕奕
D: 花枝招展 纷至沓来 精神矍铄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

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

②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

③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④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

A: ③①④②
B: ①③②④
C: ③④②①
D: ②①④③
3、

《骆驼祥子》中祥子脸上的疤是怎样来的?( )

A: 小时被驴咬的
B: 虎妞咬的
C: 侦探打的
D: 磕破的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去年4月5日,蒙自市出现短时间强对流天气,瞬间,天空中未雨绸缪 , 电闪雷鸣,白昼如夜。
B: 许多网友转载了《用微波炉烹调食物会致癌》的文章,专家指出,这种骇人听闻的传言没有科学依据。
C: 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 , 口若悬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观看第47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B: 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 我们来到省博物馆,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D: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6、下列各句中,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你已经交了作业,科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交两遍不成?”
B: 这是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
C: 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D: 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进一步表明,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B: 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后,多家媒体强聒不舍地争先报道。
C: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指出:凡做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 , 这方能称之为“敬业”。
D: 《沁园春·雪》中勾画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8、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悬殊 追朔 瞄准 过滤
B: 缄默 迁陡 踪迹 弥漫
C: 骨骼 腐蚀 致密 凋零
D: 搁置 雾霾 维幕 香蒲
9、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当年那个柔弱的女孩,现在竟然成了奥运冠军,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B: 丁教授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人们一提起那心爱的专业时,他就津津乐道地谈个不停。
C: 她的话开头还有些道理,但到后面就完全是强词夺理了。
D: 你们依着这张配料单,如法炮制 , 便可以了。
10、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 水(拍打) 循其本(追溯) 其材(竭尽)
B: 睦(修养) 而飞(奋发) 马者(通“饲”,喂)
C: 怪(记载) 学半(学习) 何所(需求)
D: 自(勉励) 男有(职分) 不得(爱惜)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对《登高》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登高

杜甫(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 《登高》写于杜甫经历关内大饥和辗转流离之后的一个重阳节。
B: 诗中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感情都带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C: 诗歌通过所见秋江的景色,倾诉长年漂泊、病老孤愁、忧国伤时的复杂感情。
D: 诗人熔铸宇宙人生的苍茫百感,感叹人生沧桑的同时,也不失坚定的生活信念。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写作背景:作者于唐宪宗元和元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四年后在城郊发现了冉溪。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 1 )根据文意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现代文中意思

为佣耕(《陈涉世家》) ________

②便还家(《桃花源记》) ________

③遂土累石 ________

曰:可以染也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夫水,智者乐也。

( 3 )作者文中为什么说自己“愚”?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中国人弄丢了器物精神

①杭州的菊英面馆开在中河南路,靠近雄镇楼,曾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这家面馆最吸引我的倒不是那里“片儿川”,而是每年7月至9月,会放两个月的暑假,这在整个杭州也是绝无仅有的。老板说,钱是赚不完的,让员工也有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这应该是老板的态度。

②菊英面馆的老板真的是有“态度”的,一般面馆的卫生,抹抹桌子拖拖地就可以了,而在这家面馆,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连吊扇上的灰尘每天也抹一把。

③我认为这是久违的“器物精神”。什么是“器物精神”呢,是对物件的钟爱,也可延伸于对从事的工作注入情操和人生态度,再说得大一点,那就是精神追求。

④菜场里有十几个肉排,其中有一摊位与众不同,体现在刀具上,别人的摊版刀具粘着肉沫子,或是血淋淋的,他的呢,一块纯白的毛巾,时常擦找,每一把都闪耀着银色的光芒,整齐摆放。它的案台也干干净净,一丁点木渣也没有,他倒不像是在卖肉,像是在西餐厅。有人买肉,一刀下去,手势一拉,一块肉就割下,没有一点拖泥带水。

⑤这也是器物精神。

⑥中国其实是一个具有“器物精神”的民族,在明以前的中国古代,无论是中国人的科技发明水平,还是生活水准,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当然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也远远地高于西方人。最能体现中国器物精神的就是选器和丝绸,选器的功能本来就是盛饭盛菜,用个陶钵和竹筒也能达到,但中国人把它艺术化了,选器出口到西方,让西方叹为观止,它们发现原来吃饭的器具也可以做得这样美。丝绸也同样,把衣料这种生活必需品艺术化了。

⑦而反观当下的“器物精神”,我认为是缺乏的,换言之,今天我们的精神需求是低的或者说是不入流的,大家都奔着利而去,大家从小到大都在想一个问题,怎么赚到更多的钱,很多人没有精神追求。所以一个生意极好的面馆一年要放两个月的假,是让人不可思议的;天天耗费时间擦洗店面的里里外外也是不可思议的。

⑧再看我们使用的一些生活器具,严格地说,都是垃圾产品,并且让人非常奇怪,反而是垃圾产品可以取得非常好的市场。

⑨也有人把“器物精神”等同于“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只是它的第一个层次,更高的层次就是器物的美化,甚至艺术化,你制作一个物件或是完成一项工作,不仅仅为了实用,而是内心所需,自觉而为,然后乐此不疲。就像那位卖肉的师傅,这样让人低看一眼的行业,里面也可以有人生态度。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文章开篇写“菊英面馆”有什么作用?
( 3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艾在端午

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没奶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 1 )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

( 2 )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________

( 3 )第④段首先采用了列数字、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艾用于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然后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人生路上,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总会在不经意间走进我们的心灵,成为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请以“走进我心灵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杜绝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花落雨停心为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