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耐心地纠正并指出小伙计书写的不足。 B: 每年“米芾杯”书法大赛都有超过3000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 是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大事。 D: 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的文章《孤独之旅》,深受中学生好评。 |
2、 | 下列文学文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弃医从文”是鲁迅先生一生中的大事,除了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还有一些文章对此也有记述,如《〈呐喊〉自序》。 B: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C: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作者用生花妙笔,为友人描绘出奇山异水,也写出自己面对美景的感受,意在规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 D: 新闻特写与消息都是新闻体裁。两者差异在于,新闻特写往往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消息则主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B: 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D: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
4、 |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B: 博物馆里,有些参观者衣衫不整、高声喧哗、在展厅里吃东西、乱丢垃圾和不文明行为,对博物馆里的其他参观者和展品都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C: 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D: 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不管是临还是摹,也要以与范字“相像”为目标,从“形似”逐渐过渡到“神似”。 |
5、 | 读“死”书与读“活”书 本文作者的观点是( ) B: 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 C: 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D: 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
6、 | 下列诗句朗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7、 | 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B: 啊,黄河,你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拟人) C: 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比喻) D: 目前的艰难险阻的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反问) |
8、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 , 青年一代要勇立时代潮头,只争朝夕,在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B: 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 , 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C: 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的骚扰电话,有不少以诈骗为目的。 D: 美国采取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霸凌行径直指中国,大有挑起贸易战之势,其图谋无可非议。 |
9、 |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他的性格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 B: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她虽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 C: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 D: 王熙凤,贾琏之妻,金陵四大家王家的小姐、贾家的媳妇,王夫人的内侄女。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支撑着贾府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吃穿住行,老死病辞。 |
10、 |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船正在放倒桅竿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蒿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B: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C: 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D: 我一次练制20公斤材料,结果是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物和融液的大瓶子。 |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连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阅读理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1 )解释下列词语。①习辞 ②何以 ③何坐 ④避席 B: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C: 路转溪头忽见 D: 寡人反取病焉 |
栓在琴凳上的十年
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那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嗯!”我怯弱地答应了。
后来我明自,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两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每次回想栓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请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
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躲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休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 1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
情节 |
“我”的心理 |
4岁半 |
①________ |
怯弱 |
学琴的十年 |
往返银川学琴 |
②________ |
考完业余十级之后 |
③________ |
如释重负 |
多年后 |
我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 |
④________ |
母女两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
( 5 )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称为“虎妈”。你对“虎妈狼爸现象”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链接妨料】社会上有些父母被称为“虎妈”“狼爸”,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骂兼备,常常备着藤条、鸡毛掸子,孩子背不出课文,打!作北做不好,打!不练琴,打!…… 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指责: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打”出过“一门三北大”的教育奇迹。这种现象被称为“虎妈狼爸现象”。
乡下来的奶奶
①奶奶从遥远的乡下来到我家,她脑后盘着一个发髻,身穿一件沾满了尘土的蓝布衣,脚踏一双洗得发白的黑布鞋。这位奶奶当然不是我的亲奶奶,她是在我爷爷去世后,我奶奶请她来我家帮忙干活的。这位奶奶人好心善,我爸爸是她带大的,所以我爸爸也尊称她为“妈妈”。也许因为她不是爸爸的亲妈妈,与我并无血yuán关系,所以我不屑也不愿理睬“土”气十足的她。然而爸爸妈妈却对她极为敬重,坚持要她在我们家安心养老。
②随着时间的推移,时节已进入了深秋。那天天气骤冷,还下起了蒙蒙细雨,天阴沉沉的,空气里透着刺骨的寒意,坐在教室里的我冷得直打颤。这时,一位同学跑来告诉我,一位老婆婆为我送伞来了。我的心陡然一沉,悄悄地奔出了教室。
③我曾经委婉地对她说过,没事就别来学校找我,我害怕她的那般装束会引来这些城里孩子无情的嘲笑和蔑视的目光。一想到那令人尴尬的情景,我顿感不寒而栗。全身不自在的奶奶正站在一堵墙前,她的身形就像干枯的小树在风中摇曳,阵阵干咳的声音不时从狭长的走廊传入我的耳际。我硬着头皮迎了上去。
④奶奶一瞧见我,两眼一亮,原来盈满焦急之情的脸,立刻荡起了笑意,“孩子,天冷了,我怕你着凉,给你拿来了伞和衣服。”说着便把伞和藏在怀里的衣服递给我。“好了,快上课了,我该回教室了,你也快回去吧!”我说。
⑤“嗯……”奶奶的声音有点干涩和迟缓,一阵风吹过,她裹了裹上衣,孱弱的身躯在风中颤抖。
⑥“孩子,先把衣服添上吧,别感冒了,还有……”。
⑦“别啰嗦了,我知道了!”我嗔怪着。
⑧她一时愣了,她万万没想到满腔的热情却换来了一张冷若冰霜的脸。说话间,我忽然发现她额前的头发是散乱的,而且还滴着水,身后的衣裳已被雨水打湿了,紧贴着在背上,我霎时明白,其实此刻的她应该比我更冷……
⑨那蜡黄的脸掠过的一丝失望和伤感更是深深地震撼着我,使我不知所措……我意识到,她这么大年纪,大半辈子的劳苦,大半辈子的沧桑,如今竟连对孙女的关怀也不被理解和接受,这是多么令人痛苦啊!
⑩曾听爸爸说,当年因为爷爷早逝,奶奶便请她来帮忙打点一切。她也是早年丧夫,无儿无女,便任劳任怨地为我们家干了一辈子活。养鸡、养鸭、种地、照顾孩子,她无所不能,一切都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她的帮助下我们家也由原来的拮据到后来竟逐渐宽裕。她,就像一只蚕,为我们家吐着绵绵的丝;更像一盏灯,默默地放射出全部的光芒,直到老得不能拿起一样活。
⑪现在,她又把那伟大的爱延续到我身上,而我那苍白的虚荣心却使我看不见她对我的爱。我抚摸着怀里仍带着她余温的衣服,一股揪心的愧疚袭上心头,鼻子一酸,双眼不由得模糊了……
⑫泪眼朦胧中,奶奶已默默地走进了雨中。秋风飒飒,掀动着她的散发,阵阵咳嗽声,回荡在茫茫的雨里……秋雨就如绢丝一般,又轻又细,无声无息,那么滋润,那么温柔。深深的愧疚,再一次使我的泪水涌出,扑簌簌地滴落下来。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也许因为她不是爸爸的亲妈妈,与我并无血yuán关系 ________“不屑也不愿理睬”—→________—→________—→“不知所措”—→________
( 5 )以下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请你从上述材料中,提取观点,结合自身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