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烟台市永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结合语境,下列划线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对待每一件对自己有益的事,我们都应该持之以恒地去做。
B: 北京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 , 令人惊叹。
C: 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 , 可不慎欤!
D: 她看上去很大胆,善于一成不变而且无所忌惮,她正是这样一个人。
2、2020年是同学们学习生涯中最为特殊的一年,我们经历了最漫长的寒假,体验了最特殊的居家学习;我们经历着疫情,感受着祖国的强大美好;我们也步入初中校园,用尚显稚嫩的画笔绘出绚丽的青春色彩。

(活动一:爱生活,爱写作)

自然生生不息,四季美不胜收,小明同学摘抄了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给其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我爱春天,春山朗润,春水初,小草蓄了一冬的力量,在春风中破土而出。

我也爱夏天,日光粗,暴雨热烈,大地以自己的丰满展示它全部的诱惑。

我更爱冬天,化了妆的雨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临人间,万物自然而平静。


A: zhàng zhù kuàng lì
B: zhăng chŭ guăng wèi
C: zhăng zhù guăng lì
D: zhăng chŭ kuàng lì
3、

选出与其它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C: 夫战,勇气也
D: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不属于名词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中国的北方 , 有广袤的草原,更有着成片成片的原始森林。
C: 校园里最安静的角落是哪里?
D: 有的人刻意去批判传统 , 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5、下列句子语气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 八百里分麾/下炙
D: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缅怀 广袤 自惭形会 浮光掠影
B: 沧桑 宽宥 鸠占鹊巢 殃殃大国
C: 裁缝 箴言 千钧一发 粗制滥造
D: 粗犷 亵渎 再接再励 人才济济
7、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在无边的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B: 我生性执拗,急燥;我的情人却坚韧而有耐心。
C: 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D: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昧,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8、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垃圾进箱,心留余香!”与“白杨树,决不是不平凡的树!”表达的语气是相同的。
B: 周专家来校做了提高学习效率专题讲座,学生会起草了一封感谢信表达谢意,其中有一句是“您对学习方法的独到见解和海阔天空的议论让我们敬佩不已”,这句话非常得体。
C: “他不认识那个穿西装、戴金丝眼镜的学者”,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认识学者”。
D: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所描写和颂赞的白杨树,象征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9、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亦乎(“说”通“悦”,高兴 ) 如星点(“裁”通“才”,只有 )
B: 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 是也( “知”通“智”,聪明 )
C: 诲知之(“女”通“汝”,你 ) 尊君在(“不”通“否”,在不在 )
D: 省吾身( 三,多次 ) 与儿女讲论文议(儿女:儿子和女儿 )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 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l2.7%左右。
C: 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目前全面启动。
D: 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宣州。 ②新安江:河流名,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

( 1 )诗的颔联以________手法侧面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颈联又以________的手法正面表现清溪的清澈。
( 2 )结合诗句,说说诗歌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尝射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勇者,问没人,而求其所以没,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

①公亦以此自________ ②康肃笑而之________ ③夫没者岂然哉 ________

( 2 )下面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尝射家圃 问没人
B: 睨久而不去 故北方勇者
C: 有卖油翁释担立 故凡不学务求其道
D: 吾酌油知之 其言试之河
( 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 4 )[甲]文中卖油翁对陈康肃箭术的态度是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

( 5 )[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佐纪

【日】北野武

小学六年级生日那天,母亲要去买东西,突然叫住我:“小武,快去穿衣服!”那是除了远足以外,我第一次坐电车,而且还是要去买东西,这令我兴奋不已。一路上,我盘算着是买棒球手套好呢,还是电动火车好呢。最后,我们在神田站下了车,我被带进一家大书店,才刚嘟囔一句“买书啊”,后脑勺立刻挨了一巴掌。

如果是《世界名著》全集,也就罢了。当母亲买下算术以及什么什么的总共十本《自由自在》系列儿童专用参考书时,我头都昏了。哪有什么自由自在?明明是不自由不自在的日子。

那天晚上,一回到家,母亲立刻要我翻开“自由自在”,我稍微偷懒就一巴掌打过来,或者用扫把柄戳我,逼我读书。

当时的父母,多多少少都有那种心理。我母亲也一样,把一切,包括自己剩余的人生,通通赌在孩子的将来上,相信一定会有所回报。

常言道“家贫出孝子”,身为孝子们的弟弟、家中老幺的我,却完全没有为家里打拼、要出人头地的想法,总是按捺不住想玩的心。

小学时,母亲是如何逼我读书,而我又是如何不肯读书、老想着打棒球,一直是我最深的记忆,也是我们母子之间的较量。

邻居大婶看我那么爱打棒球却没有手套,觉得我可怜,于是在我生日时偷偷帮我买了棒球手套。但母亲根本就不准我打棒球,就连拥有手套也会惹她生气。

我家只有两个房间加一个厨房,一个房间四叠(注:一叠=1.62平方米)半,另一个房间六叠。根本没有“自己的房间”这类时髦玩意,没处藏手套。

不过走廊尽头,有个勉强算是院子的地方,种着一棵低矮的银杏树。于是我把手套包在塑料袋里,偷偷埋在银杏树下,假装没事的样子。

我每逢打棒球时才把手套挖出来。有一天,当我挖开泥土时,手套不见了,只见塑料袋里装着一堆参考书……

母亲认为我迷恋棒球,是因为时间太多,便又安排我去英语和书法补习班。

足立区附近极少有英语补习班,于是我去了三站地之外的北千住补习。我骑自行车往返,假装乖乖去上课,其实都跑到附近的朋友家或公园,玩到时间差不多时再回家。

有一次,一回到家,老妈迎面就说:“Hello,howAre you?”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默不做声,结果挨了一顿好打。

“你没去上课吧?!要说‘IAm fine’,混蛋!”这真叫人不寒而栗。她怎么知道那些英语的?其实她是为了我,硬学会了那几句。

她还要我去学书法。我照样逃课,时间多半花在打棒球上。偶尔感到内疚时,我就在公园的长椅上,拿出砚台和毛笔,大笔挥洒自己的名字。

她突然要看我书法练得如何,我就拿出在公园里写的给她。她一看便勃然大怒:“书法老师一定会用红笔好好批改的,你这胡乱涂鸦的脏字,就是想假装去上过课也没用。”

我听了以后,拿出仅有的一点零用钱,到文具店买了瓶红墨水。接下来,自己先写好字,再模仿老师的笔触批改,等着母亲再检查。

“小武,习字拿来我看看!”

正中下怀,我立刻兴奋地拿给她看。可是批改的红字实在写得太烂,又被拆穿了。

仔细想来,我的人生似乎就是和母亲的抗争。

后来,我考上明治大学工学院。对母亲来说,这是个小小的胜利。不过,我却以退学这个最坏的结果,来结束母子俩在读书领域的较量。

关于这件事,我只有抱歉。我的行为等于上了擂台却放弃比赛。但是,我们母子的较量,并非只限于读书这个领域。母亲还有更大的目标,简言之,就是要我出人头地,至少和哥哥姐姐一样。这也是这场战争的主要矛盾点。

因此,对于总算考上大学的儿子,母亲的干涉并未停止。另一方面,我认为考上大学是凭自己的实力,毫无感谢母亲的心情,反而有点厌烦她。

不仅如此,我甚至认为,母亲可能会是毁掉我人生的、我最亲的人。

我开始打工,自信可以赚到房租和零用钱,于是决定搬出来住。

那是大学二年级的春天。趁着母亲外出在附近工作的时候,我开着向家具店朋友借来的货车,把行李搬出来。真不凑巧,只见母亲拐过前面的街角,迎面而来。

“小武,你干什么?”

“我要搬出去。”

我别过脸去,听见雷鸣般的怒吼:“想走就走,都读大学了,又不是小孩子。绝对别给我回来,从今天起,我不是你妈,你不是我儿子!”

尽管如此,她还是一直站在门外,茫然地看着货车消失在荒川对面。我心里也难过,可是我坚信,不这样做,我就无法自立。

那是朋友介绍的房子。房东是位老爷爷,已经退休,在自家土地上盖公寓,靠着租金勉强生活。一个六叠的房间,一般月租都要七千日元,这里却只要四千五百元,非常便宜。

啊!新生活!起初几天,我的确是早上六点起床做广播体操,然后精神抖擞地度过一天。但很快,我又陷入自甘堕落的日子里。别说是学校,连打工的地方都爱去不去的,每天游手好闲。一回神,发现房租已拖欠了半年。我不好意思面对房东,偷偷摸摸爬窗出入。

窗外寒风呼啸的季节里,我照例快中午时还躺在被窝里。

房东来敲门:“我有话跟你说。”

我呆呆站着,只有一句“对不起”。混沌的脑袋认识到半年不缴房租,只有滚蛋一条路,却突然听到怒吼:“给我跪下!”

我心想:这房东想干什么?但还是露出一点反省的样子,乖乖跪在地板上。

“哪里有你这样的蠢蛋?”

“啊?”

“欠了这么多房租,你以为还住得下去吗?”

“不,我想你肯定会叫我滚。”我低头回答。

“那你为什么还在这里?”

“因为房东您很仁慈。”

“这就是你幼稚又愚蠢的地方。”房东叹了口气,“半年前你搬来的时候,你母亲紧跟着过来,是坐出租车跟来的。”

我一惊,满脸通红。

“她说:‘这孩子傻傻的,肯定会欠房租,如果一个月没缴,就来找我拿。’就这样,你母亲一直帮你缴房租,你才能一直住在这里。我是收到了房租,但没有一毛钱是你自己掏的。你也稍稍为你母亲想想吧。”

房东走后,我瘫坐在棉被上许久。些许感谢的心情,混杂着永远躲不开母亲的懊恼……

第二次交手,我又彻底输了。

乖乖听母亲的话,洗心革面,好好读完大学,像哥哥一样当个学者搞搞研究,不是很好吗?处在这个屡屡被母亲“算计”的世界,我总是感到有些不满,但具体不满在哪里,又怎么也说不上来。

我想起小时候的玩伴,现在不是工人、出租车司机,就是黑道混混。

他们和我哪里不同?没有。不,只有母亲不同。

【注释】①佐纪,北野武的母亲,北野武,日本著名导演、编剧、笑星、主持人,1997年凭《花火》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最佳导演。

( 1 )本文通过哪几件事来写“我们母子之间的较量”?请简要回答。

( 2 )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那天晚上,一回到家,母亲立刻要我翻开“自由自在”,我稍微偷懒就一巴掌打过来,或者用扫把柄戳我,逼我读书。(“自由自在”一词有什么意味?)

②尽管如此,她还是一直站在门外,茫然地看着货车消失在荒川对面。(此时的母亲为什么“茫然”了?)

( 3 )文中写房东训斥“我”的片段有什么用意?

( 4 )作者曾经认为“母亲可能会是毁掉我人生的我最亲的人”,而他又说“他们和我哪里不同?没有。不,只有母亲不同”,看似矛盾的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1 )选文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 2 )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 3 )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

( 4 )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和池沼的设计共同追求的效果是什么?

( 5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你对“又”字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青春是丰富多彩的,青春又是活蹦乱跳的。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值叛逆的年龄阶段,有着许多反叛的想法。

请以“叛逆的青春”为话题写一篇短文,应注意最终的价值取向应积极、健康、向上,要抒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或写出的事件应真实可信。3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情源于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