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海鱼棠》用十几万张手稿画出古典美,展现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给人创造了一个故弄玄虚的世界。B: 茶圣陆羽茶文化一本《茶经》传天下,一杯清茶意悠悠,举手投足显风流,在饮茶、品茶中参悟人生的喜怒哀乐。 C: 要想成为君子,不但行事要光明磊落,还要有宽宏大量的气概。 D: 将莫言作品选入中学教材,是好是坏苟且不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的教材编委们在不断思考,在努力探索。 |
2、 | “豆蔻”是指________岁。( ) A: 十三 B: 十五 C: 十八 D: 二十 |
3、 | 阅读,回答问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1 )依次解释文中划线的词,正确的一项( )A: 如果 好像 哪里 B: 得到 如果 怎么 C: 随便 你 哪里 D: 倘使 你 怎么 ( 2 )下面对这段文字内容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胜在童年时就显得与众不同。 B: 陈胜经常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C: 陈胜年轻时就胸怀大志。 D: 陈胜的提议得到了同伴们的响应。 ( 3 )选出“苟富贵,勿相忘”的正确译文。( ) A: 苟且活下去,以后富贵了,我不会忘记你们。 B: 假如以后我们当中谁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啊! C: 我们当中如果以后有人富贵了,不要忘记了你是一个雇工啊! D: 苟且活下去,以后我富贵了,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 4 )对“苟富贵无相忘”理解正确的是( ) A: 此句反映了陈胜有追求高官厚禄的远大志向和与同伙生死与共的感情。 B: 此句反映了陈胜有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伙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感情。 C: 此句反映了陈胜要改变自己和同伙们受压迫受剥削的奴隶地位。 D: 此句反映了陈胜要与同伙们一起推翻之后共享胜利果实的迫切愿望。 ( 5 )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此句反映了陈胜看不起小麻雀而向往像鸿鹄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志向。 B: 此句反映了陈胜不甘碌碌无为,而要获得自由的愿望。 C: 此句反遇了陈胜与众不同,在青年时期就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人。 D: 此句反映了陈胜看不起碌碌无为的庸人,羡慕有远大志向的获取富贵的人。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厂方通过实施节能降耗措施,将生产成本降低了一倍,终于在年末扭转了亏损的局面。B: 铃声一响,饥肠辘辘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冲向食堂,相比走路的孩子,那些善跑的当然首当其冲了。 C: 南方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能力测试不涉及任何高中理化知识,而是主要考察与创新能力培养相关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洞察力。 D: 近期随着黄浦江死猪事件的曝光,引发了人们对那些病死动物如何善后这个重要话题的热议。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私家车的暴增,使车位引发的邻里纠纷频频上演,停车问题已成为烦扰邻里关系的恶疾。 B: 相比攻坚克难的施工建设,科学运营和长期的管理维护更是考验北调的南水能否永远清澈的关键。 C: 一些招工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用人需求增加,但只有待遇上去了,善待外来工,招工就比较容易。 D: 谁也不能否认,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光辉的一面,哪怕是十恶不赦的罪犯。 |
6、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柔嫩(nèn) 劫掠(1üè) 附庸风雅(yōng) B: 翅翼(yì) 承蜩(tiáo) 顿开茅塞(sè) C: 骈进(pián) 赞誉(yù) 娇揉造作(jiāo) D: 窗棂(líng) 强饮(qiáng) 民殷国富(yīn) |
7、 | 下面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阅金经(儒家经典) B: 可以调素琴(调弄) C: 宜乎众矣(适宜) D: 香远益清(远处,远方) |
8、 | 台湾文学作品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 A: 乡愁 B: 爱情 C: 社会批判 D: 友情 |
9、 | 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写该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B: 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吴用,魏延,林冲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这首词的题目.作者辛弃疾与苏轼都是我国宋词豪放派奇人的代表。 D: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我们学过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就属于这类文体。 |
10、 | 元曲在元代被称作( ) A: 新诗 B: 新词 C: 新曲 D: 乐府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四句紧扣“望洞庭湖”描写景物,后四句抒情,表明“赠张丞相”之意。 B: 首联点明时令,“平”“混”写出洞庭湖水岸齐平,与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C: 颔联运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和汹涌澎湃的雄伟气势。 D: 这首投赠诗借“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张丞相的羡慕之情。 ( 2 )“欲济无舟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 )本文选自《韩愈文集》中的《________》。韩愈,字________,唐代文学家。( 2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 ②食马者_____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④故虽有名马________ ( 3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中,“而”字表示什么关系?你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 4 )结合前两段内容,说说千里马有着哪些令人扼腕叹息的悲惨遭遇。 ( 5 )文章第三段的句式有何特点?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
一九五六年十月三日晨
亲爱的孩子,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的回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会与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昨儿整整一天若有所失。孩子,你一天天的在进步,在发展:这两年来你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又跨了一大步,我愈来愈爱你了,除了因为你是我们身上的血肉所化出来的而爱你以外,还因为你有如此焕发的才华而爱你:正因为我爱一切的才华,爱一切的艺术品,所以我也把你当作一般的才华(离开骨肉关系),当作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而爱你。你得千万爱护自己,爱护我们所珍视的艺术品!遇到任何一件出入重大的事,你得想到我们——连你自己在内——对艺术的爱!不是说你应当时时刻刻想到自己了不起,而是说你应当从客观的角度重视自己:你的将来对中国音乐的前途有那么重大的关系,你每走一步,无形中都对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影响,所以你更应当战战兢兢,郑重将事!随时随地要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你用在理解乐曲方面的理智,希望能普遍的应用到一切方面,特别是用在个人的感情方面。我的园丁工作已经做了一大半,还有一大半要你自己来做的了。爸爸已经进入人生的秋季,许多地方都要逐渐落在你们年轻人的后面,能够帮你的忙将要越来越减少;一切要靠你自己努力,靠你自己警惕,自己鞭策。你说到技巧要理论与实践结合,但愿你能把这句话用在人生的实践上去;那末你这朵花一定能开得更美,更丰满,更有力,更长久!
谈了一个多月的话,好像只跟你谈了一个开场白。我跟你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对自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你跟我两人的思想和感情,不正是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吗?清清楚楚的,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除了外界的原因没有能使你把假期过得像个假期以外,连我也给你一些小小的不愉快,破坏了你回家前的对家庭的期望。我心中始终对你抱着歉意。但愿你这次给我的教育(就是说从和你相处而反映出我的缺点)能对我今后发生作用,把我自己继续改造。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我相信你也是这样的。
( 1 )试对选文划线句子的进行赏析。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⑥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⑦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1 )课文以“散步”为题有何作用?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②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
③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
④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 5 )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①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 6 )阅读第⑦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还记得独臂女孩李欣雨吗?2008年,7岁的李欣雨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右手。面对磨难,她并不气馁,短短两三个月,就用左手练出了一手好字。今年高考,这个身残志坚的小姑娘更是考出了超出一本线96分的好成绩。突患重疾的安徽学子桂浩,在病魔的折磨下依然为梦想拼尽全力,忍受着全身20多处骨头的疼痛,坚持参加完今年高考,为自己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难免遇到一座又一座的高山,但只要翻过这些高山,便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平原、浩瀚壮阔的大海。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对“磨难”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请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
②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