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城厢区南门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B: 上阕写词人登上北固亭北望中原,俯瞰长江,抒发了对北固亭山光水色的赞美之情。
C: 下阕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D: 词的结尾直接引用曹操对孙权的赞语,使用典故,暗示了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2、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B: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
C: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D: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的情形,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下列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骨(hái) 行(qián) 猎(shǒu) 匀(chèn)
B: 盈(qíng) 忽(shū) 夺(cuàn) 茫(cāng)
C: 笼(cōng) 哑(yīng) 喧(xiāo) 静(mì)
D: 窸(sū) 囊(sù) 飞(méng) 缥(miǎo)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根据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两百七十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六项分别是:汉语、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
B: 如同人类精神史上所有的经典一样,雷锋精神被时代一次次重新解读,被赋予一次次新的生命因子,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C: 蔬果是人体所需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因此,一定量的蔬菜水果对于抵抗疾病、体液酸碱平衡和消化机能的正常运转,保证和增进机体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D: 旅人经过一个阶段的行程,都想得到理想的食宿条件以驱除饥渴、恢复体力,这不但是下一个阶段行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且关系到整个旅途中的精神状态。
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对人的年龄有特殊的表达,如“黄发垂髫”中“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既加冠”中“加冠”指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B: 《送东阳马生序》中“今诸生学于太学”中,“太学”是古代学校名称,一般设在州府所在地,是州府的最高学府。就读于此的学生由朝廷供给粮食。
C: “往来无白丁”“臣本布衣”中的“白丁”和“布衣”都是对普通老百姓的特称。除此外,还有“氓”“黎民”“庶人”“黔首”等称呼。
D: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矜”指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不能做事的人。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社戏》《阿长与<山海经>》均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
B: 词,又称“长短句”,词牌是词调的名称,《沁园春·雪》和《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沁园春”和“山坡羊”都是词牌名。
C: 《己亥杂诗》中的“己亥”和“丙辰中秋”中的“丙辰”表示年份,“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和“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表示年号。
D: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 , 形势紧张。
B: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C: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是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老水手走去。
D: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 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8、下边不是病句的一项( )
A: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延迟退休年龄,客观上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抚养。
B: 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建议,应该在中小学生校服上增添明显的反光标识,以避免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C: 在自然界对人类的“恶作剧”甚至是“报复”面前,我们唯有怀着敬畏之心,节制自己的行为,善待自然,才能趋利避害。
D: 人在睡眠时,绝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而消化器官却仍然在消化晚餐存留在胃肠道中的食物,除非直到早晨才渐渐进入休息状态。
9、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崩(cú) 性(xíng) 臧(fǒu) 补阙漏(bì)
B: 下(dì) 费(wēi) 咨(zōu) 夜(sù)
C: 薄(fěi) 罚(zhì) 阵(háng) 自枉屈(wěi)
D: 钝(nú) 除(rǎng) 忠(jiàn) 以陛下(yí)
10、

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A: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B: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C: 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腿,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
D: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1 )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B: “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华山,内有黄河,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 “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D: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 2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赵普》 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宫,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1 )解释划线的字词
家人箧视之________ 跪而拾之归________
多忌克________ 普颜色不变________

( 2 )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常劝以/读书
B: 家人/发箧/视之
C: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D: 普/明日/复奏其人
( 3 )翻译句子
①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②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4 )从本文中,你能学到赵普的什么精神?“手不释卷”证明赵普读书非常勤奋,请举出两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不卖
范春歌
①我有朋友是个收藏爱好者,尤其喜欢收集民间工艺品。看了他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很是羡慕。他曾得意地说,只要肯出大价钱,没有买不来的宝贝。
②那天朋友到家来小坐,进门直摇头,以为他淘宝看走了眼,一问,讲了这么件事。
③路上,他遇到一对抱着小孩操乡村口音的年轻夫妇站在天桥下问路,朋友也是个热心人,给指了路。但那对夫妇好像是第一次到武汉,尽管他说得很详细了,他们还是一副找不着北的样子。天冷,风大,小孩冻得直咧嘴。朋友拿出笔给他们简单画了个路线图。
④当那对夫妇要转身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对方提的一个塑料袋里露出一对虎头鞋。虎头做得粗眉圆眼,古朴可爱,虎身的刺绣也十分少见,便动了心思,问对方能否卖给他。
⑤夫妇俩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笑道,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⑥他又问,老人多大岁数了,夫妇俩说八十多啦。他摸摸虎头鞋说,二十块钱卖给我怎么样。年轻的夫妇只是说,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⑦他将虎头鞋拎到手里看了又看:五十块。夫妇俩有点不知所措:师傅,这是孩子他太姥姥~~
⑧他有点发急地打断他们的话,掏出几张钞票:好,不说了,一百!
⑨年轻的夫妇没有接钱,从他手里拿过虎头鞋,俩人站在路边轻声商量着什么。他不甘心地喊:一百二十。
⑩朋友给我们讲到这里,因为激动脸都微微泛红,说当时真有些生气了,虎头鞋虽好,但就值这个价了,也应该是让这对乡村夫妻动心的价格,足可以给小孩买双上好的皮鞋。
⑪夫妇俩商量了一会儿,拿着虎头鞋微笑着走向他:师傅,你这么喜欢,就送给你好了。说实话,我们一路问路,就数你最热情,还给画张图。唉,怎么谢你好呢!
⑫这下该我的朋友愣住了。套句俗话讲,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夫妇俩将虎头鞋塞到他手里时,他不好意思了:我肯定要付钱,讲好一百二十块,一分不会少。
⑬夫妇俩说,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不卖。
⑭朋友劝道,你们告诉老人,一双虎头鞋在城里卖了这么多钱,老人家不知会多高兴呢!
⑮对方笑了,女人说:太姥姥知道别人这么喜欢她做的鞋,要掏这么多的钱买,就很高兴了。你拿去给孩子穿,我们捎信让太姥姥再做,方便。
⑯听到这里,我和先生站起来,都想看看这双虎头鞋。
⑰朋友摊开双手:我没有拿,把虎头鞋给他们放进了塑料袋,说,你们告诉太姥姥,她的鞋漂亮极了,有个路人出了很大的价钱,你们都没卖。她老人家一定更高兴。

( 1 )文章以“不卖”为题有什么含义?你还能拟什么题目?

( 2 )为什么一开始“朋友”花高价想买,而后来夫妇俩相送却不要了呢?

( 3 )小说的情节贵在一波三折,请从文中找出三处令人感到意外的情节。

( 4 )文中⑭⑮⑰节中各有一个加点的高兴,说说它们的内涵是什么?

( 5 )文章的结尾仿佛尚不完整,请你来续写一个结尾,并说说你从朋友的这次经历中获得了什么感悟?

阅读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才进校门,高年级同学就带着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当时,好像还看了一个介绍图书馆的纪录片。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400多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学的最小的零头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起了1983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那时灯已熄了,我们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我和领队的那个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子却忽然哭了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个女孩子的呜咽反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子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假如一生可以划分咸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开始。

( 1 )从选段中找出两对同义词语:_______与_______; _______与_______。

( 2 )请说说文中出现的破折号和省略号各自有什么作用?
破折号:____________________;省略号: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为什么“我”刚进北大,“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 4 )请简要地概括一下“夏令营”留在“我”的记忆中的那件往事。

( 5 )“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 6 )为什么说北大不再是“影像”、“建筑”、“梦想”?

( 7 )怎么理解“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开始“?

( 8 )请仿造例句的格式和写法,写一个句子:
例句: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子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
_______就不再是_______________,不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再是_
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在世界上,总会有邻居,人与人、人与动物、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可能成为邻居。邻居家的人或事,因距离近定会引起你更多的关注,给你留下更深的印象;邻里之间有的还曾演绎出许多故事,结下深厚的情缘。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词语描述邻居间的关系,如“德不孤,必有邻”“远亲不如近邻”“以邻为伴”“以邻为壑”等。

请以“邻居”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工整,卷面整洁,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曾经的记忆已经模糊。”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