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 B: 如今,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C: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之后,不妨扩大疆域,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D: 学生应该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 , 反复斟酌。 |
2、 | 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崇尚、培养) C: 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 D: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 |
3、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泛指文章辞藻。 B: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其字希文,谥号文正,有《陶庵梦忆》流传于世。 C: 鲁迅的《故乡》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分别选自《呐喊》和《且介亭杂文》。 D: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
4、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B: 他的这段孔雀舞真是跳得入木三分 , 连杨丽萍都动容不已。 C: 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 , 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D: 遵义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 , 应有尽有。 |
5、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B: “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 C: 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D: “最美人物”说起来很远,其实如果你留心,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最美事迹”也在时刻发生,就像昨天上午,在河里勇救落水老太的程师傅。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屠惧,投以骨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B: 渔人甚异之 辍耕之垄上 C: 相与步于中庭 所欲有甚于生者 D: 其间千二百里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7、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浩瀚(hàn) 锐不可当(dǎng) 凛冽(lǐn) 悲悯(mǐn) B: 娴熟(xián) 镌刻(juān) 一丝不苟(gǒu) 颓唐(tuí) C: 悄然(qiāo) 咆哮(páo) 殚精竭虑(dān) 匿名(nì) D: 紧绷(bēng) 轻盈(yíng) 屏息敛声(píng) 畸形(jī)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悠闲 拂晓 张皇失错 丰功伟绩B: 能耐 键忘 按兵不动 血雨腥风 C: 阴惨 央告 月明风清 富丽堂皇 D: 瓦砾 鞠躬 荡然无存 出奇不意 |
9、 | 下列成语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扑朔迷离——《木兰诗》 B: 不亦乐乎——《礼记》 C: 舍生取义一一《孟子》 D: 一鼓作气一 《左传》 |
10、 | 课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简介《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朝代等信息以及元曲的相关知识,同学们踊跃回答。下列回答有误的一项是( ) A: 晓丽回答说:“《观沧海》的作者曹操,西汉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短歌行》等。” B: 培杰回答道:“《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C: 亦柯抢答说:“《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D: 小艺答曰:“一般来说,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体式上又可分为两类,即小令和套数。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1 )自选角度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2 )秋瑾自称“鉴湖女侠”,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词人的“侠气的”? |
阅读《人琴俱亡》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 1 )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原句。( 2 )对这文段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写王子猷、子敬兄弟二人病情都很严重,第二件事写王子猷去为子敬奔丧。B: 子猷说话时的“不悲”,奔丧时的“不哭”反映子猷为子敬的死幸灾乐祸,认为自己在子敬后死。 C: 这一段中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虽未直接言表,但可通过一些语句来反映了他们的兄弟情深,如“何以都不闻消息?”一句责问,“便索舆来奔丧”一句的急切之情。 |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⑪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⑫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⑬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⑭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⑮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在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⑯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⑰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段落 | ③——④ | ⑤——⑥ | ⑦——⑨ | ⑩——⑫ | ⑬——⑯ |
概括内容 | 母亲带我到田野 | 母亲怕我走失呼喊我,我用头巾回应 | A | 母亲呼喊、寻找 我,我终于回应 | B |
A:________
B:________
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 4 )品评赏析第⑮段中划线的句子。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在脸上。
( 5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下母亲的性格特征。( 6 )“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时候一个很小的困难却能使一个很大的事情无法进行或无法完成。如:写字时的一支笔芯,吃饭时的一柄羹匙,口渴时的一只水杯,穿衣时的一粒纽扣,走路时的一根鞋带;亦或委屈时同学一个温暖的拥抱,粗心时母亲一句亲切的叮咛,困境中老师一个鼓励的目光……这些看似平常,却不可或缺的小物件、小细节,有了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才能够继续。
请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①自选文体;②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