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宜宾三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B: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D: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

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鹊的气度不凡,表现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欣赏之情。)
B: 淄博山水如画。如果说博山、淄川、沂源的风景如同一气呵成的写意山水画,那么桓台马踏湖就是工笔细作的江南画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淄博的山水之美,同时又区分了“博山、淄川、沂源”与“桓台马踏湖”风景的不同风格。)
C: 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他山之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可供借鉴的多个角度。)
D: 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3、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维(qiān) 喧嚣 藏污纳(gòu) 旁逸斜出
B: 令(zhào) 婆娑 春寒料(xiào) 重峦叠障
C: 丘(hè) 题跋 无消息(yǎo) 筋疲力尽
D: 榭(xuān) 狼籍 舻相接(zhóu) 潜滋暗长
4、

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罗摩衍那》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B: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在荒岛生活28年的经历。
C: 《骆驼祥子》不仅刻画了祥子,而且还写了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
D: 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是在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上梁山的,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B: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 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6、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bìng)弃 (hài)人听闻
B: (jié)责 相得益(zhāng)
C: (zhì)息 融会(guàn)通
D: 翩(qiān) 心无旁(wù)
7、下面文中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快乐而沉静的春雨,缓缓飘落,洗去一冬的污,把珍藏心间的欢乐吐成遍地的新绿。汇聚,终成那娟娟溪流,潺潺绕这方黝黑的大地。你嬉戏于田间镐头,那湿润润的泥巴浸润了人们多情的心。踩着这三月春雨,在迷蒙的春烟里,走过这千年的小径,只是这几度春秋,你润泽育的人啊今何在?几度轮回,直到岁月变得红,小径处,轻烟似梦,唯一帘细雨,情依旧。

A: huǐ yǐng bǔ yān
B: huì yíng bǔ yān
C: huì yíng pǔ yīn
D: huǐ yǐng pǔ yīn
8、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xǐ) 狭( yì) 杂(rǒng) 雾(mái)
B: 丽(qí) 憔(cuì) 酝(niàng) 呜(yàn)
C: 宽(shù) 尺(zhǐ) 噪(guō) 身(jī)
D: 恿(sǒng) 冽(lěn) 上(shuò) 溅(bèng)
9、下列各句标点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C: 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D: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10、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紫藤萝瀑布》一文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
B: 《我的小桃树》一文表达的情感非常丰富,其中含有感谢奶奶对小桃树的呵护,对自己人生信念的呵护。
C: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D: 《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发出人生之路难以选择的感慨!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词赏析(阅读《春题湖上》完成下面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 1 )此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原文简要赏析。
( 2 )诗的颔联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生动、形象?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1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暇甚意:神情
B: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诱敌
C: 屠自后断其股:屁股
D: 狼亦矣黠:狡猾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复投 ,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久 , 目似瞑
B: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诱敌
C: 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 蒙始就学悟前狼假寐
( 3 )对这篇文章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他们消灭掉。
B: 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C: 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 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 4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浒传》中“血腥描写”的相关争论

《水浒传》中有关食人、虐杀与滥杀行为的“血腥描写”并不多,但因多附着于人物和情节之中,所以显得刺目虐心,为许多读者所诟病,近今甚至成为某些学者以“暴力崇拜”否定《水浒传》价值的主要根据。

再加上《水浒传》被多次改编搬上银屏,其“血腥描写”的影响无可避免地被放大,从而引出对《水浒传》影视的否定与批判,并延及对《水浒传》价值与传播的质疑。

吴世昌动议禁演《武松》。1982年2月27日,由山东电视台拍摄的十八集电视连续剧《武松》在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前四天,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红学家吴世昌致函中央电视台指出:《水浒》这部小说中……最残暴、最野蛮、最无理的凶杀情节正是武松《血溅鸳鸯楼》这一回。除了他的三个“仇人”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外,他还杀了……十七人。这被杀害的十七人,除夫人外,都是封建社会中受压迫的“下等人”,而武松自己的出身却是“都头”(相当于警察局长),这种故事,也算是“农民革命”吗?……在《血溅鸳鸯楼》这一故事中,武松宣布他的杀人哲学是:“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不是一种疯狂嗜血的杀人哲学吗? ……因此,我紧急动议:立即停止播映《武松》这类货色!

2010年,基于以上基本相同的事实,长期旅居海外的刘再复指《水浒传》等为“中国人的地狱之门”。2014年,全国政协委员李海滨提议“禁播《水浒》”,认为《水浒》这样的电视剧和暴力相关。《水浒》是旧时代的名著,与我们时代不适应。

潘知常等学者对《水浒传》也多有责难,认为《水浒传》描写的是“暴力盛宴”,要求踢出《鲁提辖》,打倒《林教头》,撵走《武行者》,主张将《水浒传》从四大名著中扫地出门,将《水浒传》从中学课本中彻底删除。因为在他们看来,读《水浒传》只会助长人们的暴力倾向,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在他们眼中,像李逵等,不过是个嗜血者,最多是“淳朴的嗜血者”。

另有学者认为:读者阅读欣赏文艺作品,是以审美的感受为标准,而不是用科学和道德的标准来接受和衡量的,不能用文化批判、道德批判代替审美批判。任何理解都必须从文本出发,以文本为参照,而且是整个文本,而不是断章取义,穿凿附会,必须是审美欣赏,而不是实用价值,否则就是胡言乱语,无稽之谈,成为对文本的误读,甚至歪曲。就像我们读《背影》不能只读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读《水浒》也不能只盯着“暴力”“血腥”。

山东师大教授杜贵晨:《水浒传》中包括食人、虐杀与滥杀等“血腥描写”,既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又是上古文化传统的产物,同时是当时小说写人艺术由“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之幼稚与蒙昧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进阶。读者只有以历史与美学的观点,对《水浒传》主旨、总体构思及叙事写人艺术作全面具体的分析,才有可能对这些“血腥描写”产生历史的同情与审美的接受。至于某些人以《水浒传》“血腥描写”是“宣扬暴力”的指责,则是非文学或不善读书及杞人忧天的批评。《水浒传》通过有关描写已表示了对“血腥”行为的否定。当前,《水浒传》阅读与传播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变化,需出现与时俱进的关于《水浒传》乃至其他古典小说的研究与批评,以扶正纠谬,探幽烛隐,引导构建名著阅读与传播“新常态”。

网友“轻烟残月”:《水浒》中的一些情节的确过于暴力,即使“不说禁播,起码要从名著中剔除。这么一部把杀人狂、无良灭门者、开黑店卖人肉等恶人都歌颂成英雄,还脑补打败辽国,这种负能量爆棚的(作品)跟其他三大经典并列名著,太亵渎其他经典了”。

网友“影子”:“《水浒》中的英雄个个杀人无数,血腥暴力,堪称恐怖分子中的杀人冠军军团,价值观与现代文明社会的法律相差甚远。”

网友“007”:我活了二十多年,也亲身拜读、受教过《水浒》,向来不知道这本书竟然能够引导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如果这本小说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的话,我想社会也不至于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因‘青少年犯罪率升高’就迁怒怪罪于这本书,那是否为了禁止早恋,就废止《红楼梦》;怕老百姓学得有心眼儿,是不是也应该把《三国演义》焚毁了?”

网友“郁崇幽”:如果《水浒》和时代不符,暴力情节太多,那么抗日游击战争中那么多的情节和时代相符吗?这些都不暴力吗?代表们能不能关注点实在的问题!禁播《水浒》的提议,没有文化真可怕。

《水浒传》的传播与接受确实受到了来自政治和道德伦理方面严峻挑战,其所反映的是当下中国文化发展与转型中一个有关古典名著理解与对待的严重困局。为此,有关《水浒传》“血腥描写”的理解与评价,不能不成为当下为《水浒传》阅读与流传解困的第一要紧的话题。

( 1 )下列表述与上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历年来,读者与专家对《水浒传》的质疑与批判,除了小说自身的“血腥描写”,也与电视剧《水浒》放大“血腥描写”有关。
B: 那些直接或间接地批判与否定《水浒传》的专家与网友,其出发点和目标大多不在文学鉴赏,而在于《水浒传》对现实社会政治的影响。
C: 有专家认为《水浒传》通过有关描写已表示了对“血腥”行为的否定,所以应将《水浒传》从四大名著中扫地出门。
D: 有关《水浒传》“血腥描写”的理解与评价,成为当下为《水浒传》阅读与流传解困的第一要紧的话题。
( 2 )议论性文字要求具有说服力,请在下面备选项中选择一位专家或网友的言论,分析他是如何做到的。

备选项:专家吴世昌、网友“007”。

( 3 )在阅读《水浒传》过程中,你可能被小说的很多精彩之处吸引,同时又困惑于书中的一些“血腥描写”。有学者主张将《水浒传》从中学课本中彻底删除,你是否赞成?结合上文与自己阅读《水浒传》的体验,亮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大自然的惩罚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地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

( 1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说明的主要内容________。
( 2 )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沙源;(五个字之内概括);
( 3 )第三自然段中的“过度开发”是指什么?(原文回答)这段文字采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方法,请简要说明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 4 )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四、写作(分值:60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这一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比如一栋楼、一座桥,也可以是群体建筑,比如一条街巷、一个广场。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请你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抓住建筑的特征来写,注意介绍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可以先总说建筑的特征,然后加以具体说明;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有些情入苦难回绵”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