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为“亚圣”,《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B: 《红星照耀中国》是通过埃德加·斯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人的真实生活。 C: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品有《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等。 D: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人胜的书,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写就的科普巨著,这部作品着重描写了昆虫这种渺小动物的“灵性”。 |
2、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②刚步入生意场的他,凭借灵活的头脑,轻松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③晴天又来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④网络热词在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________。 A: 繁衍 左右逢源 消释 莫衷一是B: 繁殖 绝处逢生 消融 无所适从 C: 繁衍 绝处逢生 消释 无所适从 D: 繁殖 左右逢源 消融 莫衷一是 |
3、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玷污( zhān ) 肃穆( mù ) 哺(fǔ)育 巧妙绝伦(1ún )B: 无垠( yín ) 畸形( qí ) 啜(chuò)泣 相形见绌( chù ) C: 缄(xián)默 迸(bèng)发 苗圃(pǔ) 津津(jīng)有味 D: 凋零( diāo ) 酝酿( niàng ) 溃 ( kuì )退 参差不齐( cēn ) |
4、 | 《昆虫记》黑步甲擅长( ) B: 耍伎俩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
6、 |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为学生,我们更应当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B: 看到他故作幽默的滑稽样子,王红忍俊不禁地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C: 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细节生动,感情真挚,读来耐人寻味。 D: 咱们可真是心有灵犀啊!我正犯愁没法儿解决这个问题,你都替我想到了。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默契 海枯石烂 诀别 眼花瞭乱 B: 嘈杂 人声鼎沸 制裁 轻而易举 C: 娴熟 顾名思意 幅射 月明风清 D: 藉贯 粗制滥造 荣膺 一泄千里 |
8、 | 下列汉字的结构及笔顺规则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亲”“尘”“羊”“舌”这四个字都是上下结构。B: “山”字首笔是竖,“及”字首笔是撇,“门”字首笔是点。 C: “爱”字是上下结构,共十画;“虎”字第三画是横。 D: “万”字先写横,再写撇,后写横折钩。 |
9、 |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B: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拖住了,趁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临空翔舞的“飞天”。 C: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籁籁地流下眼泪。 D: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弟开放。 |
10、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B: 他对人总是一视同仁 , 慈祥的微笑,让你无法吐出半点反驳的理由 C: 大家把这件事交给小明做,他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 D: 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见到这番情形,一声不响地解掉了扎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下列对本诗的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 颔联也是写景,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 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所见萧瑟的秋景让他百感交集,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怨天尤人的牢骚。 D: 尾联叙写了国难家愁让杜甫白发日多,揭示了自己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艰难,诗人忧国忧民情操跃然纸上。 |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教材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⑨,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指摆好阵势。③既:尽,全部。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ong):重复,再次。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⑨馀:后代。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①神弗福也 福:________ ②公将驰之 驰:________ ③公伤股 股:________ ④不鼓不成列 鼓:________ ( 2 )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标一处)①下 视 其 辙 ②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 ( 3 )翻译下面句子。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 4 )【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中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的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 )学习【甲】【乙】两文,对于个人成长有何借鉴意义? |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人类未来的食品来源——昆虫
昆虫也能供人类当食品吃?是的。现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生物学学院内,一位女教授胡列塔•拉莫斯•埃洛蚀伊正领导着她的动物专业研究小组,研究着将昆虫当食物的课题呢!
其实,早在许多年以前,在那些因受地理条件限制,发现农业生产有困难的地区,如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人们已经把昆虫作为食物了。有的还作为粮食来吃哩!即使在一些发达的国家里,如美国等,专门商店或饭馆、餐厅里也经常出售用昆虫做的罐头或菜肴,较多见的是蚂蚁、蛾蝶、蛾状毛虫,蜜蜂幼虫、蚕蛹、龙舌兰红囊、蜜蜂等。
至于在墨西哥,人们食昆虫同样是家常便饭的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9个州的居民爱食昆虫,所食的昆虫种类多达57种,主要的有蚂蚁、直翅目昆虫、甲虫、蝉,甚至苍蝇、蚊子、臭虫、黄蜂、白虱、蜻蜓、蝴蝶等。
不过,女教授和她的助手们的研究成果表明,昆虫身上确实含有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大量的各种营养,甚至比一般动物所含的价值还高。以蚂蚁一类昆虫来说,每100克含蛋白质为20.4克。而100克鸡肉和鱼肉所含蛋白质分别是20.2克和18.9克,100克蛋类所含蛋白质更少,仅6.4克。其他像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等,100克蚁类所含的量也要比100克鱼、肉、家禽等所含的量高得多。因此,女教授认为,人类在缺乏其他粮食作物的情况下,只有昆虫才可用作代用品。换句话说,人类如果有系统地加以利用,那么昆虫定将成为未来的可信赖的食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回答相关问题。
高 山 流 水
①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②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那天的天气很高爽。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③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④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 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
⑤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时间,在山上。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⑥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真不该来。
⑦山,并没请谁来!
⑧真的,山没有请谁来。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
⑨寂寞赶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 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⑩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 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 流去。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国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
⑪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可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嶙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障碍,奔腾而去!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
⑫我们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⑬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⑭不管人们怎么想,泉水只是自顾自地唱歌。如果你喜欢音乐,应该到山中来,听一听山泉之歌, 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情人的私语。懂么?山泉之歌是自然的音乐啊!世间的音乐家,有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除了山泉,谁能?
⑮在这崇山峻岭间,山泉的歌唱给谁听呢?其实,我们不必顾虑山泉歌唱给谁听,我们如果不来听,也有别的来听。山爱听,谷爱听,一切大自然的家族都爱听,也 许他们更能听得懂。我想,也许山泉根本就不要唱给谁听,不然它不会唱得那么悠然,唱给自己听,就不需什么理由。要说理由,也许活力无限的山泉就爱唱歌;或 者说,爱唱歌的山泉才有活力吧!
⑯山泉是活力无限的生命之泉啊!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漱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路。山泉, 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呈现着生生不已的流动。看遍种种的水,哪一种水能有山泉的生动?哪一种水又能有山泉的清澈?山泉,真像一片澄明而秀美的心灵啊!
⑰我们徘徊在泉水旁,不忍离开。
⑱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的山泉吗?
⑲那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峰。
⑳我们欣慰,不仅是因为到达封顶,更因为认识了高山和流泉——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
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歌,应该有高山流水之音的。
作文:
题目: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