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调(tiáo)和 制裁(cái) 摇曳(yè) 前仆(pū)后继 B: 瞥(piē)见 亵(xiè)渎 汹涌(yǒng) 行(xíng)之有效 C: 飘逸(yì) 呢喃(nán) 秘诀(jué) 抽丝剥(bāo)茧 D: 愕(è)然 恣(zì)睢 应酬(chóu) 鸠(jiū)占鹊巢 |
2、 |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B: 鄙视(bǐ) 簌簌(sù) 擦拭(shì) 热泪盈眶(yíng) C: 轻蔑(miè) 奔丧(sāng) 颓唐(tuí) 孤苦伶仃(lín) D: 出没(mò) 蹒跚(shān) 讪笑(xiān) 令人心颤(chàn) |
3、 |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京剧表演艺术家朱世慧发挥文化领军人物的作用,为我省培养了很多年轻的艺术家。 B: 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成为国内首支登上世界最高峰。 C: 神州九号飞船将于6月至8月间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 D: 为了提升城市品位,武汉市近日开展了“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的评选活动。 |
4、 | 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年少时候,母亲就是我们的守护神,每一次从梦中醒来,都会看到母亲温柔的目光,每一次跌倒,都会得到母亲的搀扶。冬天里,____,夏天里,____,秋天里,____,春天里,____。 ①母亲便是月亮,映着我们床前的明月光。 ②母亲就是小火炉,摸起来,暖暖的。 ③母亲就是一片绿荫,为我们遮挡太阳。 ④母亲就是暖阳,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坚强。 A: ②①④③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②③①④ |
5、 | 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为了支援灾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捐出自己的零花钱。B: 联欢晚会上,张华和李明合作的哑剧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 听了王军的讲述,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场骗局。 D: 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
6、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B: 《岳阳楼记》﹣﹣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C: 《芦花荡》﹣﹣孙犁﹣﹣现代作家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诗人 |
7、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市即将开展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旨在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氛围。(把“提高”改成“营造”) B: 我们在实现和追求个人幸福与成功的同时,就已经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贡献。(应将“实现”和“追求”互换位置) C: 阳江核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广东使用外,还向外省输送。(把“供应”改为“提供”) D: 在2017年羽毛球决赛中,谌龙以2比1战胜林丹,第一次夺得首个亚锦赛的冠军。(删掉“首个”) |
8、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前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在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而今却不断变为现实。 B: 我们坚信只要党群齐心协力 , 一定能捉完“大老虎”和“小苍蝇”。 C: 南宁市博物馆传统民族音乐会——芦笙专场,免费向市民送上一份惟妙惟肖的视听盛宴。 D: 这里虽然交通不便,但是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真是世外桃源啊! |
9、 | 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对偶) B: 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拟人) C: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 D: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排比) |
10、 | 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 沙、家B: 沙、恨 C: 沙、家、花 D: 家、花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 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 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 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 2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 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 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京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 1 )下列划线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是日更定矣 ②是金陵人 ③见余大喜 ④拉余同饮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2 )下列划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陈者(陈列、摆开) 山肴(用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成的荤菜) 野蔌(野菜) 余住西湖(我) 拥毳衣炉火(细毛) B: 临溪而渔(捕鱼) 非丝非竹(丝线) 苍颜(苍老的脸色) 客此(客人) 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余拏一小舟(撑) C: 觥筹(酒筹) 阴翳(遮蔽) 宴酣(畅饮) 一芥(小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怎么) 野芳发而幽香(芳香) D: 述以文(写文章记叙事情) 守谓谁(说的) 更定矣(止,停) 颓然乎其间者(于) 余强饮三大白(痛快) 雾凇沆砀(雾或水汽结成的冰花) (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而”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野芳发而幽香 B: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C: 溪深而鱼肥 D: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5 )《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 2 )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 )结合语境,品析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②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 4 )优秀的故事,总能带给人温暖和力量!读完秦文君的《一个走运的人》,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80-100字)停下来,做个发现者
张勇
①李斌先生在文中谈到,大学时的老师来北京出差,邀请三两门生去喝茶。老师亲自沏茶、斟茶,并传授洗杯、闻杯、品茶的技巧。临走时老师特别叮嘱:“只有学会停顿,才能发现不同的自己,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给自己留出一点品茶静思的时间。”
②忙是一种节奏,是一种标志,也是一种生活。现在社会,何人不忙?何事不忙?生活的逼迫,学习的压力,梦想的追求,常常让我们行色匆匆,不肯停下前进的脚步。于是,在努力拼搏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会感到无力,彷徨,孤单……与其在苦难的泥潭中挣扎,不如停下来。
③立陶宛有一种叫做“螺旋树”的松树,这种树在幼年时,长势过快,一味地疯长,顶端的幼芽就显得柔弱,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每当刮风下雨,这些脆弱的幼芽往往是不堪一击,几乎全被毁掉。顶芽被毁后,螺旋树就生长出许多侧芽来顶替,这样一来就渐渐地长成了弯弯扭扭的螺旋树。
④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这样才能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人可以精力无限、奔腾不息,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合才能让生命充满精彩。适度的停顿犹如登山过程中的休整,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激昂迈向激昂的必经阶段。就像电影镜头,长短镜头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缤纷多彩的画面节奏;________________。
⑤古人在驿道旁建造亭子,让人们暂时停下疲累的脚步,正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赶路,让人们在“停”中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人们把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走得更快捷。“停”是为了更好地走,这是中国古人智慧在“亭”中的形象体现。
⑥“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仁者爱山,智者乐水,面对山之厚重,水之浩淼,难道你就不会有些许所感所悟么?那些洗净铅华,浮躁的心灵同样可以清丽脱俗,摄人心魂,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现在你,需要整装待发,重新起航。不偶尔停一下,你如何能“直挂云帆济沧海”呢?不偶尔停一下,你又怎能成为生活的主人,美的发现者、欣赏者。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 1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偶尔停下来”会有哪些收获?我曾有一度处于选择的十字路口,花费了很长时间都难以做出选择。一位我很尊重的人告诉我:“许多时候,选择没有对错,关键是你做出选择,然后把这个选择变成正确的。”这一建议深深地震动了我,我相信这句话会伴随我很久。
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