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西安市第七十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从心底由衷地崇敬那些为研制和发射两弹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
B: 做人处事的法子,需要自己斟酌 , 许多别人开来的方子,往往是空谈。。
C: 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是自出心裁 , 别有风味。
D: 那几个姑娘在电影院中喋喋不休交头接耳 , 很是让人厌烦。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国发表的《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具体而微地阐述了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进强军兴军的坚定决心的观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B: 随州人文厚重,风景旖旎,名胜雄奇。洪山神秀险峻,烈山庄严神圣,三潭瀑布妙叠,好一派扑朔迷离之景!
C: 中华文明中以家谱、家礼、家规、家训、家祭为主要内容的家教传统举世罕见,已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但这一宝贵遗产在其发源地大陆已鲜为人知
D: 影片《刺客聂隐娘》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奖,该片曾在随州洛阳取景。“银杏画面充满诗意与仙风,实在太惊艳了!”观众们这样吹毛求疵地评价道。
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厄制 度假村 按部就班 死心塌地
B: 挑衅 金钢钻 因地制宜 融会贯通
C: 蔓延 通缉令 张惶失措 精兵简政
D: 狼籍 垃圾桶 铤而走险 相辅相成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B: 当欧美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C: 盐城市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工程于2018年底开工,工程紧锣密鼓,将于今年初一气呵成
D: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5、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挑(xùn)  相相成(fǔ)   收(liǎn)
B: 信(dǔ) 滑可笑(jī) 齿(niè)
C: 覆(mò) 东跑西(diān) 迷(mǎnɡ)
D: 迁(xì) 汹涌澎(pài) 徘(huái)
6、下面这段文字画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句子,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仁慈的大自然遵循这样的原则: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破坏它的规矩就违背情理了。

①它推动我们这样做不仅是满足理性的需要

②也给我们带来乐趣

③它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④是满足欲望的需要


A: ③④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③②
D: ③②①④
7、下列词语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人情事故 消声匿迹 名符其实
B: 厉厉在目 接踵而至 安营扎寨
C: 怒不可遏 振耳欲聋 相辅相承
D: 不修边幅 格物致知 如鸣佩环
8、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⑴所以偏旁的数目比部首多,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⑵这是因为部首所取偏旁都是表意的,而偏旁除部分表意外,更多的是表声的。

⑶如“江”“河”中的“氵”“工 ”“可”都是偏旁,“氵”是部首,而“工”“可”只是表音的偏旁而不是部首。

⑷部首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

A: ⑶⑵⑷⑴
B: ⑷⑶⑵⑴
C: ⑷⑵⑶⑴
D: ⑶⑴⑵⑷
9、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恣意 喧哗 如法泡制 略胜一筹
B: 衣襟 翌日 目炫神迷 自园其说
C: 诬蔑 迁徒 轻歌漫舞 强词夺理
D: 雾霭 弥漫 历历在目 格物致知
10、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B: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战国时期大约六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按内容体制分为“赋、比、兴”,按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二者合称“诗经六义”。
C: 从汉字字形结构上说,现代汉字大致可分为形声字、会意字和记号字三类。例如鸭,欢、梳是形声字,休、尖、森是会意字,日、水、土是记号字。
D: 古诗文中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 (填朝代)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他的《送元二使安西》在当时被谱成名曲《________ 》,被人们传唱。

(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用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 全诗格调清新,富有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尚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 3 )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 ,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始在滁州,号醉翁,凡历数郡,不见治迹①,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所至民便之②。问:“为政宽简③,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④为宽,以略⑤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⑥;简者,不为繁碎⑦耳。熙宁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选自《欧阳修传》)
【注】①治迹:治理事迹②民便之:百姓都感到安逸③宽简:宽松简易④纵:放纵⑤略:省略⑥不为苛急:不做苛刻急迫的事⑦不为繁碎:不做繁碎扰人的事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宴之乐________ ②树林阴 ________

所至民便之________ ④问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禽鸟知山林乐 ②古仁人
B: ①泉香酒洌 ②出淤泥不染
C: ①行者休树 ②苛政猛虎也
D: ①纵为宽,略为简 ②固国不山溪之险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 4 )【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欧阳修的什么样的为政思想?请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具体语句分别分析?
( 5 )【甲】【乙】两文都是以欧阳修被贬滁州为背景,他仕途受挫,犹能有所作为,更是心系百姓,造福一方。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欧阳修的生活态度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带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矍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不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后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它的通风。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去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端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无数灰屑敷在他的脸上,犹如漫天抛洒的芝麻。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待——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选自毕淑敏《我的人生笔记》,有删节)

( 1 )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在草原,“我”为妈妈买蘑菇→在宾馆,________→上了火车,青海大汉教我晾蘑菇→车到中原,________→到家后,妈妈喝汤赞蘑菇

( 2 )下面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根据提示简要分析。

①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②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修改后的好处。

修改前:一阵又一阵的风,穿箱而过。

修改后: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

( 3 )通读全文,概括文中“青海汉子”的形象特点。

( 4 )结合全文,探究文末“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作时,时常被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被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打动、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漂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不是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人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也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有删改)

( 1 )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
( 2 )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3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作简要概括。
( 4 )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他(她)就是这样一个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补全题目。(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学校、老师、同学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掩饰﹏伤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