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文段中划线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A: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古代称皇帝死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秋天 C: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懈:松懈 D: 欲报之于陛下也 报:报答 |
2、 |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项是( ) A: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B: 《乡愁》的作者是崔颢,这首诗以邮票等意象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C: 《红岩》中的刘思扬虽然是资产阶级出身,却是位真正的共产党人。 D: 《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流落荒岛,从《圣经》中得到安慰,懂得知足感恩。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网上对这个餐厅的评价相当高,我们品尝之后觉得名不虚传。 B: 戏曲长于在轻歌曼舞中展现历史故事,广播中华美德,演讲人生哲理,明辨善恶是非。 C: 细看如今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道路豁然开朗、绿地优美、街道整洁,市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 D: 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
4、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阻遏(è) 拂(fú)晓 地窖(jiào) 锐不可当(dāng)B: 寒噤(jìn) 诘(jié)问 狼藉(jí) 连声诺诺(ruò) C: 吊唁(yàn) 伛(yǔ)偻 颓(tuí)唐 穷愁潦(liáo)倒 D: 荒僻(pì) 滞(zhì)笨 噩(è)耗 张皇(huáng)失措 |
5、 |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 本诗是李白获悉好友王昌龄被贬之后创作的一首诗。“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称为“左迁”。 B: 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C: 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写出了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 三、四句想象奇特,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作“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
6、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踌躇(zhù) 祈祷(qí) 土偶(ǒu) 雷霆(tínɡ) B: 虐待(nuè) 阴惨(cǎn) 波澜(lán) 罪孽(niè) C: 徘徊(pái) 婵娟(chán) 睥睨(nì) 鞭挞(tà) D: 咆哮(xiào) 污秽(huì) 播弄(bō) 稽首(jǐ)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止咳祛痰片是我厂里的新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桔梗、贝母、氯化等配制而成。 B: 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 C: 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D: 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能否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翌(yì)日 悬殊(shū) 苍劲(jìng) 名副(fù)其实 B: 汩(gǔ)汩 诬蔑(miè) 穹(qióng)顶 戛(jiá)然而止 C: 颠簸(bǒ) 告诫(jiài) 拙(zhuō)劣 不修边幅(fú) D: 打嗝(gé) 蛮横(hèng) 盘旋(xuán) 目眩(xuàn)神迷 |
9、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读《诗经》,________;读《庄子》,________;读清新隽永的散文.________。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①让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 ②让心灵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 ③让思想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 A: ①③② B: ③①②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 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C: 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D: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下车引之 引:________ ②不逾矩 逾:________ ③三省吾身 省:________ ④去后乃至 乃:________ ( 2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B: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道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翻译: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温故而知新”一章强调在复习旧知识时要有新的收获。 B: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章讲循序渐进,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 C: 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特别高兴,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 “怒”与“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 4 )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乙文中的哪句话?( ) A: 为人谋而不忠乎 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 传不习乎 D: 人不知而不愠 |
读短文回答问题
听民歌
①听过民歌。
②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
③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和,没有对答。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倌。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④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蓑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同时也是粗野的、质朴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间的对唱,还真的唱得情深意长。与老人们的山歌相比,年轻人的山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年轻人是对着异性唱,老人则是对着大山与天空唱。
⑤时间继续往后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⑥如今听民歌,是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
( 1 )文中写了作者几次听民歌的经历?分别听的什么?( 2 )文章写听民歌的经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结构有何特点?( 3 )第③段中作者说“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但为什么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老人唱山歌的情景?( 4 )第⑤段画线句子中说“想来并非没有道理”,说说你领会到了什么道理。( 5 )纵观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世界需要你
①千年前,你曾奋笔疾书,犯颜直谏;你曾啸聚竹林,诗酒弹唱;你曾周游列国,风尘仆仆;你也曾对月题诗,笔力峥嵘。而如今,我在茫茫人海中踮足眺望,却望不到你峨冠博带的身影,为什么看不到一个正心诚意、上下求索的读书人?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
②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为真理而读书,就会勇敢无畏、坚韧执着。像那被烈火焚身的“异教徒”布鲁诺,宁可以身殉道也绝不放弃“日心说”,像那率领船队穿越好望角的麦哲伦,用生命为人类走出一条新路;像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亚里士多德,面对柏拉图这样的巨擘也敢于说“不”而放弃了对真理追求的读书,就免不了被凡尘中的物欲干扰、诱惑,丧失做人的底线,陷在“名利”的染缸里不能自拔,失去了铮铮傲骨,迷失了人生方向,活得自私又狭隘,粗俗又劣质。
③这世界需要为梦想而读书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啊!可是现如今大批的人为金钱、为名利而忙碌在书山文海中,没有梦想的读书人,是多么悲哀啊!“伪读书人”看到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生工资低,就匆忙地移开脚步,不肯为知识造一个梦想的外壳,他们也终究会被梦想抛弃。“大衣哥”朱之文,用浑厚的男中音,从破败的小屋,一路唱到“星光大道”的周冠军。他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凝神静思读乐谱的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一个有梦想的读书人呢?梦想似飞鸟,读书恰似为梦想插上了闪光的翅膀,让梦想载着丰硕的知识在浩瀚的苍穹中自由翱翔。
④这世界需要为修养而读书的人。“内圣外王”是读书的境界,或许一般人难以企及,但是加强自身的修养,让生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却是大多数人可以做到的。商鞅市门立木的诚信可以从书中读到;钱伟长的赤子之心可以从书中读到;郭明义当代雷锋的精神,更能够从书中读到。不仅如此,太史公毁身扬志、挥笔疾书的身影,史铁生生死煎熬、大笔如椽的身姿更能让我们在品读唏嘘中了悟生命的坚韧。温家宝说:“读书可以改变人。”我想,他强调的就是修身吧。
⑤熙熙攘攘的世界,多需要一些真正的读书人啊!如余秋雨一般用千百年的梦想踏出一条文化苦旅,如李敖一般用犀利的笔调勾勒出一副铮铮傲骨,如刘墉、毕淑敏一样,将生命打磨得玉润珠圆。
⑥这个世界需要你,真正的读书人!
(选文有改动)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2)卷面整洁,字迹工整(3)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