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B: 在无边的旷野上,凛冽的天空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C: 苗族小男孩阿依今年八岁,正值豆蔻年华。在今年凯里国际芦笙节表演中,他一曲《苗岭飞歌》赢得了观众潮水般的掌声。 D: 要把我市建设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环境保护是基础,我们应均衡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合理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因地制宜地规划发展。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 B: 江西旅游局局长在致辞中说,80多年前,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集结,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C: 不管生活条件和科研环境都极端不利,科研工作者仍然克服困难,胜利攀登到科学顶峰。 D: 我国第二艘航母能否早日加入我航母编队,取决于科研人员和广大海军官兵的共同努力。 |
3、 | 下列句子排序最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 ②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 ③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④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 ⑤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A: ④③②①⑤ B: ④⑤②③① C: ④②①⑤③ D: ④②⑤③① |
4、 | 对《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秋天是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有意境。B: 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更易引发怀念之情。 C: “我”是在秋天懂得了母爱,同时收获了生存的勇气。 D: 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
5、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典范(diǎn) 恪守(gè) 自吹自擂(léi) 一意孤行(xínɡ) B: 允诺(yǔn) 箴言(jiān) 矫揉造作(jiǎo) 疲惫不堪(bèi) C: 愚蠢(chǔn) 尴尬(gān) 扭捏作态(niē) 漠不关心(mò) D: 谦让(qiān) 积淀(dìng) 大发雷霆(tíng) 坚持不懈(xiè) |
6、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阴诲 讴歌 锦标赛 事必躬亲 莫名其妙 B: 祭祀 愕然 候车室 悬梁刺骨 按部就班 C: 枢纽 悖论 互联网 锋芒毕露 骇人听闻 D: 闪烁 狼狈 墓志铭 分道扬镳 融汇贯通 |
7、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传记作品。B: 《说和做》这篇文章里闻一多先生介绍了自己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的特点。 C: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 D: 《紫藤萝瀑布》中作者主要借对紫藤萝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赞美之情。 |
8、 |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润如油膏 惴惴不安 一泻千里 B: 袅袅烟云 相濡以沫 赡前顾后 C: 吹毛求疵 断壁残园 红装素裹 D: 如座针毡 引颈受戮 谆谆告诫 |
9、 | 下面文字摘自李星同学写的一篇日记,其中画线处达不得体的一处是( ) 今天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扫墓的日于(A)我和爸爸妈妈怀着沉痛的心情去给爷爷扫墓。(B)在进山的路口,一位戴着红袖章的叔叔拦住我们:“你们好!我是文明祭扫劝导员。请把你们带的东西给我检查一下好吗?”(C)我很不高兴地说:“我们只带了鲜花,你看不见吗?”(D)叔叔温和地回答:“文明祭祖,好啊,既可寄托哀思,又能保护环境。” A: AB: B C: C D: D |
10、 | 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那么 但是 如果 C: 也 而且 即使 D: 那么 而且 因为 |
阅读黄滔的《别友人》,完成小题。 别友人 黄滔① 已喜相逢又怨嗟,十年飘泊在京华。 大朝多事还停举②,故国经荒未有家。 鸟带夕阳投远树,人冲腊雪往边沙。 梦魂空系潇湘③岸,烟水茫茫芦苇花。 【注】①黄滔:晚唐诗人。②停举:指朝廷停止科举考试。③潇湘:相传舜帝南巡而死,娥皇、女英二夫人痛不欲生,跳入湘江,化为湘江女神。④边沙:借指边地。西北边地多沙漠,故称。 ( 1 )一,二两联中,诗人产生“怨”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4-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合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江宁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①仿佛若有光 ________ ②悉如外人 ________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________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C: 具答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问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 3 )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各画一处) ①其中往来种作 ②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4 )翻译下列句子。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 5 )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②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④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
沈奇岚
①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②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换言之,就是停留在父母框架里的就是父母喜欢的孩子,任何突破框架的企图都是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不孝顺。
③你想自己作决定,想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在父母的框架里,你常常碰壁。他们希望你留在那个框架里面,因为他们怕你出去了会不安全。
④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饭前要洗手”“听老师的话”等等。那是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为我们筑起保护墙。但是任何框架都可能陷入一种惯性。他们习惯了这种保护你的方式,却还没有习惯你已经长大,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你想要空间,不得不和这个框架发生冲突。你没办法责怪他们,他们的框架都是出于爱。你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他们才觉得你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安全感。
⑤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横加干涉,无非是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对框架之外的世界没有信心。
⑥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选择,你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从妥协做起。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为挣来的。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一条是最方便的听话之路,父母要求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条路在你长大之后会越来越难走,你会分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和“你想要什么”。
⑦一条就是有些难度的独立之路,你要比他们更强大。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要通过压倒他们来达到强大,而是你要通过理解他们和保护他们变得更强大,强大到他们能够意识到你能照顾好自己了,甚至能照顾他们了。不要等他们老了,你才觉得该照顾他们了。说到这里,你会不会笑——给父母安全感?
⑧真的,试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们的关系,就会明白许多的冲突并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你已经长大。他们的横加干涉可能是一种过度的担心,是一种婉转但是失败的爱的表达。
⑨坦白地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所以你要更努力,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⑩其实当父母是世间最辛苦的工作,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哪怕自己碰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强大。他们为你提供了那么长久的爱和安全感,现在,轮到你了。长大吧!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________
( 2 )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答:________
( 3 )作者认为,要给父母以安全感,必须理解他们。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母呢?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答:________
( 4 )文章说,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可走。你赞成走哪条路?说说你的理由。答: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年轻的心灵始终充满了对外界无限的好奇,每天我们都用自己那敏锐的触觉与生活“伴读”,我们读家园,读父母,读老师的眼神;也读幽兰,读沧海,读夜空流星;更读丹心,读正气,读人生道义……
请以“我喜欢读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题目横线上填入一个短语,让题目完整通顺(如星星、天空、爷爷的脸、妈妈的眼神……),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②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目二: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我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但,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竟是你的童心老爸?也许,却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或许,你和苏轼一样“侣鱼虾而友麋鹿”;或许,你沉入音乐海便“沉醉不知归路”?
请以“我最好的朋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