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昌邑市文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童年的朋友》《一面》都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其中《童年的朋友》还描写了外祖母的眼神,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面》三次描写了人物的外貌,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突出了人物瘦且精神很好的特征。
B: 在鲁迅的笔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百草园有优美的景色,童年的趣事;三味书屋则有严厉的老师,繁重的学习。两种环境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对三味书屋的厌弃。
C: 《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高度概括了莲花的品质,点明了文章的题旨。
D: 科普说明文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中学生,所以一般采用生动说明的方式,而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只要扣住建筑物的特征,按空间方位顺序作平实说明,不须作生动说明。
2、

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 )
①因此,做人需要底气,做事更需要底气。
②底气不足,则畏畏缩缩、优柔寡断,让人不可信、不放心,必失之于软、流之于俗、毁之于形。
③底气决定着一个人的魄力和办事风格。
④底气足,则处事雷厉风行、果断有力,做人昂扬向上、独领风骚。

A: ③②④①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③④②①
3、调整下列各句的顺序,使文意连贯,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百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知识,在短时期里以极高的速度长起来。

②这就越来越尖锐地提出了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问题。

③有人计算过,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50万种,其中科技图书12万种,科技期刊35万种,以美国《化学文摘》为例,1976年一年报道了来自136个国家的45万余篇专业论文。

④一个通晓外文的化学家每周读40小时,每小时读4篇,要56年才能读完一年发表的化学文献!

⑤面对浩瀚无际的书刊资料海洋,谁也无法读完。

⑥现在人类正面临着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⑦于是,速度法便应运而生。

A: ①⑤③②⑥④⑦
B: ⑥①⑤③④②⑦
C: ⑦⑥②④①⑤③
D: ⑦⑥③⑤①④②
4、下列各项中有误的一项( )
A: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莫泊桑,法国作家,代表作《项链》等。
B: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本诗表达了她因儿子的出生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C: 在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他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D: 《水浒传》中,晁盖为了感谢宋江的救命之恩,让拼命三郎史进给宋江送去感谢信和金子。
5、

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 “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6、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时此刻,长安街上,三军列阵,铁甲生辉,万名官兵正等待三军统帅习主席的检阅。

②生死关头,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砥柱中流,高举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

③近代以来,列强人侵,东方古国,屡遭蹂躏,涣映中华,无战不败。一九三一,日寇再犯,城乡焦土,遍地狼烟,同胞蒙难,民族危亡。

④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一座拥有三千零六十年历史的城市。迎来特别的一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⑤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人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经此一战,中华民族,尽雪前耻,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⑥十四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①③②⑥⑤
C: ⑤①②⑥④③
D: ③⑥④⑤①②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溃退 凛冽 任劳任怨 油光可见
B: 篡改 娴熟 正襟危坐 抑扬顿挫
C: 酒肆 慷慨 锐不可挡 眼花缭乱
D: 劳禄 咆哮 杳无消息 藏污纳垢
8、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 )
A: 丝
B: 竹
C: 金
D: 木
9、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望/长城内外
B: 数/风流人物
C: 江山/如此多娇
D: 欲/与天公试/比高
10、

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庇阴 抖擞 遒劲 充沛
B: 窥伺 驾驭 羁绊 妒忌
C: 繁殖 颚骨 眷恋 妄然
D: 覆盖 卑贱 怆痍 慷慨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善军队七万多人。

( 1 )“朔云边月满西山”中“朔”的意思是:________。
( 2 )前两句选取了哪些景物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图?
( 3 )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亲贤臣,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1 )解释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远:( ) ②所以:(     )③是:(    )④卑鄙(    )

( 2 )翻译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 3 )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填四个字)的建议。

( 4 )文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辣椒酱

父亲在我心中一直都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小时候因犯一些错误,挨过父亲不少的打。因而我与父亲之间一直都有一种奇奇怪怪的隔阂,不敢靠近,不敢正视,不敢亲昵。

不过,我与父亲的这种隔阂,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观。

前年夏天,刚参加完高考,没出过远门的我,硬是一个人莽莽撞撞地闯进了父亲工作的地方——与我的家乡四川资阳隔着千山万水的上海。记得,火车是早晨六点半到的上海,出站时,父亲正焦虑的东张西望,额头似乎还有几滴汗珠。直到见到我的身影时,父亲焦虑的神情才微微放松了下来。父亲接过我的行李,没有多言,只说了一句,七点半要上班,得赶快坐地铁回去。上海显然是太过于繁华,初来乍到的我有些惶恐,两脚有些发软,紧紧地跟在父亲的身后。

父亲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农民工,在工地上做一名仓库管理员。我跟着父亲到达工地时,才发现父亲工作的地方是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也就是工地的仓库。在仓库的一角,用蓝色铁皮围起了一块不到十平米的地方,父亲领着我向那里走去。进去一看,里面有一架小小的床,杂乱地堆放着一些衣物,不用我多说,这就是父亲居住的地方。父亲把我的行李放了下来,然后说:“你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应该很疲倦了,好好休息一下,我就在这外面,有什么事就叫我。”我点了点头。父亲换上灰色的工作服,拎着一个水杯,走了出去。

我躺在床上,很疲倦,却又始终睡不着,便向四周打量。屋子里有一张破旧的桌子,桌子有一个小小的风扇,风扇旁边有一瓶大大的辣椒酱,辣椒酱的旁边还放在两三个盆子、几个碗。我还在枕头边发现了祖母、母亲、妹妹还有我的照片。看着这些熟悉的照片,心里一下子酸酸的,眼泪好像在涌动,却又忍住不让它流下来。看着,看着,我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起来吃饭了,起来吃饭了……”我隐隐约约听见父亲在叫我。睁开眼,原来父亲已把中午饭买好。我起身看见桌上放在两个饭盆,一碗装着一些米饭和一些青椒回锅肉,而另一个碗却只有白白的米饭。父亲端着那碗白米饭,打开桌上那瓶辣椒酱,用勺子舀一些到饭盆里,然后转向我说,赶快吃,待会凉了。我端着那碗飘着香味的饭,手突然有些颤抖,终于鼓足勇气,向父亲问到:“爸,你怎么不打点菜了?”父亲把脸转向一侧,回答说:“食堂做的菜不好吃,还是你妈做的辣椒酱好吃一点。”

我半信半疑,端着饭,吃了起来。当青椒回锅的香味在我的舌尖弥漫时,我知道父亲欺骗了我。回锅肉是父亲最喜欢吃的菜,而这菜的味道不差,父亲怎么会觉得不好吃呢?我执意要把菜分一点给父亲,父亲不让,我执拗不过,只好作罢。饭菜很香,我却吃得很不是滋味。

我在父亲那里呆了半个月,每天总是父亲去食堂打饭,我本来要去,父亲坚决不让。多数时候父亲的碗里都只有白白的米饭,而我的碗里却始终没有任何一顿缺少过香喷喷的菜。每次我问起父亲原因,父亲都总是支支吾吾地搪塞过去。父亲不说,但是我知道,他是为了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

那瓶辣椒酱是父亲从千里之外的家里带去上海的。在家时,父亲特意找一个大大的玻璃瓶,满满地装上,然后说,带到那边,想家的时候,拿出来吃一点。显然父亲把我们都给欺骗了,他欺骗了年事已高的祖母,欺骗了日夜牵挂的母亲,欺骗了天真无邪的妹妹,也欺骗了隔阂深深的我。

如果说世间的谎言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恶意,一种善意,那么父亲的谎言一定是善意里最美丽的一种。善意的谎言总是催人泪下,更何况是父亲的母亲、妻子与儿女。回家后,我戳穿了父亲的谎言,我哭了,母亲哭了,不谙世事的妹妹哭了,白发苍苍的祖母也哭了。

我们都哭了,远在上海的父亲并不知道,后来我们也都没有在父亲面前提过。只是母亲给父亲打电话打得更勤了,祖母在我们面前问父亲问得更频繁了,贪玩好耍的妹妹学习一下子用功了。而我,突然觉得严厉的父亲变得可爱了,让我敢于靠近,敢于正视,敢于亲昵。

前不久,我读到香港作家梁凤仪女士一段描述父爱的话,她说:“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但在我的心中父爱却不是踏脚的石,不是照明的灯,也不是生命的水,只是一瓶家乡的辣椒酱。

这瓶辣椒酱,将一直刻在我的心里,伴我成长。

( 1 )根据作品情节及写出“我”的感情变化。

情节

感情

小时候我挨过父亲打

①________

看到父亲的住所

②________

父亲把好菜给我,自己吃白饭

③________

我理解了父亲的谎言

④________


( 2 )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父亲正焦虑的东张西望,额头似乎还有几滴汗珠。

②我端着那碗飘着香味的饭,手突然有些颤抖……

( 3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你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请列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加以分析。
( 4 )本文题目“父亲的辣椒酱”有什么含义及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段后按要求答题。
①七月,盛夏,银杏还是青翠的绿色,而我的心痛已经渐渐弥散开去。
②最后一堂课,是和老师告别;考完最后一场试,是和学业告别;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是和学生生涯告别。然后,知道一个个朋友离去的日期,开始一场场告别。告别朋友,告别同窗,告别四年已经习惯的大学生活。
③已经习惯了晚饭后在校园竹林中漫步,习惯了晚上的卧谈会,习惯了下雨时有人把衣服一起收回,吃饭前尝两口别人的饭莱,几个室友像一家人似的相濡以沫。离别的日子将近,学校周围的饭馆总是挤得满满的。所有的朋友在那里举杯,为过去的日子和情感,为今天的惜别与感伤。
④还记得入学第一天我们的自我介绍么?
⑤还记得我们的“新生杯”篮球赛么?
⑥还记得“小刚”的梦话,“鲁汉”的鼾声么?
⑦还记得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辩论,一起赋诗,一起唱歌么?
⑧那些有趣的、飞扬的,色彩鲜明、动人心弦、无比快乐的时光将要一去不复返了。我会永远记住那些和善可爱的面庞,记住你们每个人青春的风采,记住那星光下曾经相伴的蛙吟虫鸣,记住朋友们在夏夜里那轻柔如风的人生畅想……每一个画面,每一种声音,每一个瞬间都会因那里有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而被永恒地怀念。
⑨再见了,我的老师、我的慈母、我的恩人!你们那渊博的学识、崇高的人格,真让我由衷敬佩;你们那 ,真让我 。在这临别之际,我披着月光,独上西楼,凭栏眺望着你们住处的灯光,依恋着一个个熟悉的身影,耳畔又响起了你们深情的寄语。面对着浩瀚的夜空,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除了频频回味外,更多的却是感恩和祝福。
⑩再见了,我们呆过的这间教室,四年来,你如同一个好兄弟,默默地为我们遮风挡雨,无私地为我们全体付出。对着空无一人的教室依依道了声:“兄弟,我走了!”然后轻轻掩上门……
⑪再见了,我的恩师;
⑫再见了,我的朋友;

再见了,我的青春;
⑬永别了,我的学生时代!
⑭青春散场,一幕幕的场景,就像一张张绚丽的剪贴画,串连成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播放着我们的快乐和忧伤,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和过往,也见证着我们的友谊和感情。
⑮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我们将会在前面的旅途上,迎着灿烂的阳光,乘着青春的翅膀,勇敢地飞向梦想的天堂。
(文段有删改)

( 1 )段①中的“心痛”具体是指“我”什么样的心情?

( 2 )文段主要抒发了作者的哪三种思想感情?

( 3 )请在段⑨中的横线处根据划线句的文意和结构形式续写出恰当的内容。

( 4 )请为文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 5 )读完文段,相信你一定会心有所感,情有所动:请为自己初中的某位老师写一段临别留言。(要求:感情真挚,语言优美,不能出现校名和人名。60字左右。)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一)题目:你陪我长大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牧马人家的母马生下了三匹小马。小马一天天长大了。

这一天,牧马人对它们说:“你们想不想成为能追风逐电、驰骋天下的宝马良驹?”

“想!”三匹小马异口同声响亮的回答。

牧马人一听,脸上绽开了笑容,说:“好,这也是我所希望的。那你们看看,你们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

“我想要一副精美的辔头。”一匹小马说。

我想要一副漂亮合体的马鞍。”另一匹小马说。

“那么,你想要什么呢?“牧马人问第三匹小马

“我最想要的是一根皮鞭。”

“皮鞭?”牧马人和那两匹小马都吃了一惊。

因为我知道,不论是谁都有惰性,有了皮鞭的时时鞭策,我就会克服惰性,从而踏上驰骋天下的征程。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⑤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脆弱的玫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