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读下面的一段话,画线句子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①戏剧单元开篇,编者就为我们送上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把舞台比作人生、②社会,含义隽永。戏剧艺术雅俗共赏,观众在看戏的过程中既是消遣,也耳濡目染受到教育。戏剧的起源实不可考,有多种假说。目前,主流的看法有二:一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③另一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近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艺术”④学刊,为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发起了主题征文活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B: 自从盐城创建文明城市以来,盐城警方开展了整治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 C: 随着我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改善。 D: 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
3、 | 学校举办“海洋,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这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认识海洋、了解海权、关注海防的意识,激发了同学们投身祖国海洋事业的热情。校刊记者向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了祖国的海洋事业,你将来愿意做一个海洋勘探者呢,还是当一名保卫祖国海疆的战士?”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 ) A: 只要能为祖国海洋事业做贡献,无论当海军战士还是做勘探者,我都愿意。B: 我愿意当一名海军战士,驾驶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C: 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准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D: 我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将来能当一名海洋资源的勘探者,是我的理想。 |
4、 | 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禁固 蓬蒿 根深地固 出而反尔B: 昆鹏 咫尺 相形见绌 草菅人命 C: 譬喻 奥秘 暗然失色 莫衷一事 D: 宽恕 馈赠 顾名思义 人情练达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科学家对北极开展了多学科科学考察,为科学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奠定了知识。 B: 倘若一个人心中没有国家和民族,那他还能找不到灵魂归宿,肩负不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吗? C: 这场青少年视力健康“保卫战”能否坚持打下去,决定着我国青少年近视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D: 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近月制动获得圆满成功。 |
6、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C: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热闹。 D: 本文语言极具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 |
7、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威尼斯商人》作者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哈姆雷特》是他最著名的悲剧作品。B: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海明威的小说《享受生活》与《老人与海》塑造的主人公淘金者和桑提亚哥都是著名的硬汉形象。 C: 鲁迅先生著名的散文诗《雪》选自《野草》,文章以“南方的雨”以及“南方的雪”与“朔方的雪”做对比,衬托出“朔方的雪”的孤独与倔强。 D: 《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分别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纪传体史书《史记》。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B: 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 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 大家外出旅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意有误的一项是( ) A: 髀间(bì) 愕然(è) 分外(fèn) 根深蒂固(dì) B: 惘然(wǎng) 喑哑(yīn) 谀词(yú) 吹毛求疵(cī) C: 栈桥(zhàn) 桑梓(zǐ) 剽悍(biāo) 恪尽职守(kè) D: 裨补(bì) 麾下(huī) 星宿(xiù) 怒不可遏(è)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B: 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 “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 D: 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南塔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
阅读下面两文。 [甲]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江城子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 水风清, 晚霞明。 一朵芙蕖, 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 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 1 )甲乙两词都极富想象力,甲词以“天上宫阙”喻指________ ,乙词以“芙蕖”喻指________ 。( 2 )甲乙两词皆由景入情,景为情设,情为景生,请你从“梅”“兰”“竹”“菊”或“风”“花”“雪”“月”中任选一个意象,以类似的方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
阅读以下两个片段,完成第小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①,甚贫。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技,时经营以寄傲③;更善貌人,无不克肖④。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 【注释】①诸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者,称诸生。②黾(mǐn)勉:勉励;尽力。③寄傲:寄托傲世之志。④克肖:酷似。 ( 1 )解释划线字的含义。①不知何许人也 ________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________ ③数试而困 ________ ④更善貌人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②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 ( 3 )甲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4 )甲文中五柳先生与乙文中崔子忠有哪些共同特点? |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 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 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势,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注】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 1 )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
人生阶段 |
小时候 |
稍微大一点 |
结了婚 |
后来去谋生 |
主要事件 |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 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
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
③________ |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 3 )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绕过以往曾是马场的大旷野,爬上小坡傍着一棵苍老的榆树坐下小憩。可以望见这三年多来经常走、现在对它无限眷念的背路。一周两日去学校教书,就走这条鲜为人知,既没有红灯叫你停,也没有“瓶颈”叫你等,却是充满了柳暗花明的景色的十里路。刚入春,这里先出现嫩绿的小蕾,沁心。刚入夏,这里绿叶阴蓊,遮住从________空直射下来的阳光,清神。刚入秋,这里是一片画笔画不出来的秋叶的各种层次的红颜,醒目。刚入冬,这里是雪花织成的委婉的洁白飘带,任你的车轮为它印上两道黑边,趁心。三年多,不知多少次,我在这条路上得到休息,得到宁静,解决生活中各种烦心的问题,或是在廿分钟的行车后,重新获得挫败后的勇气。我感谢它,不下于我对西冷庄园的谢意。别了,对再美好的事物都有告别的一天,它给过我的,它也必会给与别人。
( 1 )为本文选一个切合文意的题目是(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鲜为人知 |
沁心 |
廿分钟 |
眷念 |
阴蓊 |
委婉 |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