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龙川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电影《中国机长》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B: 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 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D: 长春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2、“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中的“精神”是指( )
A: 国际主义精神
B: 共产主义精神
C: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3、下面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爱者甚蕃 远观而不可亵玩
B: 同予者陋之有
C: 花富贵者也 菊
D: 无丝竹乱耳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4、下面句子中划线成语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B: 她以这次太空飞行作为激励我们向未来冲击的教例,孜孜不倦地讲述给我们(多次、不知疲倦)
C: 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辛苦地工作)
D: 因为旅鼠的视力很差,鼠目寸光 , 看不到远处的东西(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5、下列词语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幽默隽永:语意浅显。
B: 莫其妙:说出,说明。
C: 珠晶莹:光亮的样子。
D: 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
6、下列诗歌中提到的植物不属于花中四君子的是( )
A: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B: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C: 濂溪一赏后,君子德弥芳。
D: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7、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lán) 恶(zèng) 心有灵(xī) 然入梦(hān)
B: 红(yīn) 逗(tiǎo) 怏不乐(yàng) 锋芒露(bì)
C: 持(jīn) 修(qì) 沛流离(diān) 悲天人(mǐn)
D: 愧(zuò) 热(chì) 一万丈(xiè) 语无次(lún)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 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 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B: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 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D: 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
10、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

A: 《卖白菜》—当代作家—莫言
B: 《郑人买履》—战国末期—韩非
C: 《安恩和奶牛》—美国—约翰尼斯·延森
D: 《端午日》—现代作家—沈从文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五律是李白赠别家乡之作,诗题点明内容“送别”,并交代了家人送别的地点。
B: 首联侧重叙事,写自己从遥远的蜀地乘船来到荆门,这里属于古代的“楚国”。
C: 颔联从舟行者的角度写沿岸及江面景色的变化,境界开阔,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
D: 颈联写夜景,上联以水中月影如镜侧面表现江面的平静,下联写云彩变幻,想象奇特。
( 2 )请分析尾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鹰击于殿上   ②秦王色 ③长跪而之曰 ④ 徒有先生也

( 2 )下列划线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天下缟素
B: 置人所鱼腹中
C: 优劣得所
D: 皆指陈胜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 4 )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幸福的篮子

①有段时间,我极度抑郁,几乎不能自拔。我怀疑一切,对一切都不满意。我想逃避这个世界,我甚至怀疑这个世上还有没有“幸福”这个词语。

②那天,我觉得内心堵得慌,沉沉的,好像失去了什么,忧郁与悲伤主宰了我整个情绪。于是,我去公园散步,想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舒散一下内心的忧郁。走在公园的小路上,风很大,树叶沙沙,满地黄叶,到处笼罩着一种沉闷而忧伤的气氛,让人感到满目凄凉。

③我承受不住这种窒息般的忧郁,于是,我逃离这条小路。登上山坡,在一个金黄色的小亭子下,找个空位子坐下,我拿出随身带的那件快要完工的刺绣桌布,飞针走线地绣起花来。绣花是我那时打发时光的唯一方式,我渴望在一针一线中,能将我的生活缝起来,能将我的生命打包并严严实实地裹起来。时光在穿针引线中溜走,直至夕阳拉长了我的影子,但我的心情并没有平静,我内心的忧郁一点也没有减少,于是我准备回家。恰在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个老太太起身朝我走来。

④“如果你不急着走的话,我可以坐在这儿跟你聊聊吗?”她说。

⑤“您,有什么可以聊得呢?”我望着她,内心有一种本能的迟疑与拒绝。

⑥她在我身边坐下,面带微笑地望着我说:“知道吗?我看了你好长时间了,真觉得是一种享受,现在像你这样的可真不多见。”

⑦“什么不多见?”

⑧“你这一切!在现代化的大都市,忽然看到柔和的阳光下,一位梳长辫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朴素的白布裙子,坐在这儿绣花!简直想象不出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篮子里。”

⑨“什么?幸福篮子?”

⑩“这是个秘密!不过我还是想告诉你,你希望自己幸福吗?”

⑪“当然希望,可是,我没有幸福……”

⑫“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只是,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怎样才能幸福。我给你说一说吧,算是对你的奖赏。孩子,幸福并不是成功、运气,也不只是爱情。你这么年轻,也许会认为爱就是幸福,其实不全是这样。”

⑬老太太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当我坐在椅子上,看到对面一位漂亮姑娘在聚精会神地绣花儿,我心里就感觉到:这情景很美!我的心就像向你微笑了。于是,我就把这一时刻记录下来,为了以后能一遍遍地回忆,我把它装进我的幸福篮子里了。这个篮子里,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它们就像一粒粒珍珠,发着闪闪的亮光,脑子里的阴暗就会被这亮光赶走,你就会相信整个日子都是亮堂堂的。每当我难过时,我就打开篮子,将里面晶莹剔透的珍珠细细品味一遍。其中会有个我取名为“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想到它,那种美好的情景便会立即重现。我就会看到,在绿绿的树叶与洁白的雕塑下,一位姑娘正在聚精会神地绣花。我就会想起阳光透过椴树的枝叶洒在你的衣裙上;你的辫子从椅子后面垂下来,几乎拖到地上;你的凉鞋有点磨脚,你就脱下凉鞋,赤着脚,脚指头还朝里弯着,因为地面有点凉。我也许还会想起更多一些此时我还没有想到的细节……”

⑭在老太太描绘“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我心里出现了一抹暖色。

⑮“太奇妙了!”我惊呼起来,“一只装满幸福时刻的篮子!您一生都在收集幸福吗?”

⑯“是的!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但这样的记忆需经过训练才行,所以我就发明了这个心中的幸福篮子。”

⑰我谢了这位老太太,朝家走去。回家的路上我开始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光,我发现,原来,在我的生命中,竟然也有这么多的珍珠!只是,这些珍珠都被一层厚厚的灰尘蒙住了,让我看不到它们的光泽。现在,拂去灰尘,晶莹的光亮,照亮了我整个的内心,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

⑱我往我的“幸福篮子”里投放了一颗最耀眼的珍珠!

( 1 )初读全文,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地点

情节

心情

公园小路上

散步

①________

金黄色的小亭子下

②________

变得平静

③________

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光

④________


( 2 )文中说“我渴望在一针一线中,能将我的生活缝起来”,“我”为什么要将“我”的生活“缝”起来?“缝”字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 3 )文章第⑰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在我的生命中,竟然也有这么多的珍珠!只是,这些珍珠都被一层厚厚的灰尘蒙住了,让我看不到它们的光泽。现在,拂去灰尘,晶莹的光亮,照亮了我整个的内心,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

( 4 )纵观全文,概括文中老太太形象的特点。谈谈你对“幸福的篮子”的理解和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网络阅读并非风光无限

①不知怎地,如今我对网上阅读越来越不感兴趣了。倒不是因为自己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反复比较,方觉得网上阅读有些支离破碎,许多资讯都是零敲碎打。也许读不好,甚至会读了八卦新闻、八卦文章还觉得是不错的信息呢。有时还读了假信息。

②有一段时间,我觉得网上阅读实在是快捷、便利。随便在搜索引擎上打上几个关键字,就会即刻闪现出无数条相关信息来。而且此信息还会链接出无数个相关的信息。有一次,为了撰写一篇关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论文,我到网上搜索一番,还真搜出不少相关的文章来。

③不过,虽说我还未到老眼昏花的程度,但在网上阅读连续几个小时后就倍感吃力了。原因是在荧屏上阅读其实是很费力的事情,不像印刷文字轻便、舒适、自在,有时一连看上十个八个小时都不觉得累。

④网上阅读如同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还得紧跟第二步、第三步。也就是为点击一个必看的条目,得不停地点击无数条信息,进行系统排他法,方能进入这个页面。如果赶上电脑有点儿小病毒,反应有些迟缓的话,所需的页面没有几分钟还真点不出来。特别是阅读重要的文字,必须成为会员后方能进入主页面,不拿出过五关、斩六将的本领,怕是一时半会儿不能读到的。

⑤曾经有不少人认为,现在都是网络时代了,谁还热衷于印刷文本。所以当有人得知我还在每天看书、读报、看杂志时,实在是不以为然,总觉得是老土和过时。其实,电子媒体和印刷媒体我每天都在接触。但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比较后得出这样的看法,网上阅读只适合读点新闻,浏览资讯丰富的精短文字。同时特别适合与他人互动,资源互享。但如果幻想像《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都要在网上一睹为快,那可就要遭罪了。

⑥这不,为了追赶形势,我也请人帮我下载了一些电子书,即一些国学名著。不过,我实在也不想打开。总觉得在网上读国学不是那么回事,还是看书来得更惬意一些。一边看,还可一边读出声音来,偶有所感,还可在内文里记下自己的旁批、尾批。

⑦在网上阅读,我还时常有自己是信息盲的感叹。每天看了这么多的信息和书本,也只是这大千世界信息的一个小角落。的确,我们都不是超人,都有自己的专业、职业和主攻方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作为一个动态的世界和人生,每天产生的信息和知识真是无以计数。一般人也不是专门从事信息搜集的,不知道太多也没有多大害处。倒是应当业有专攻,围绕着自己的专业和爱好,将专业做深、做透为佳。

⑧然而,一直将网上阅读视为圭臬的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恐怕会不以为然。也许他们会觉得网上阅读风光无限,不必再尝试其他种类特别是传统的阅读方式。只是我无论如何追赶潮流,也对网上阅读乐观不起来。因为网上阅读还有一个去伪存真的问题。大量的伪知识、伪资讯混杂其中。特别是日益膨胀的博客,成了无人监管的“记者站”“网上发布会”。许多重要和不太重要的信息竟从此中传播。还有播客、威客也在各领风骚。由此看来,网上阅读固然快捷、方便,但还多了许多的筛选、甄别的工序,远不如书报刊的信息来得更让人踏实一些。

⑨当然,我也不是要将网上阅读彻底否定。它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为了完善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信息结构,就需要将电子媒体、印刷媒体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使之互相补充,而不是有所偏废。对我来说,网上阅读是一种适度的、休闲的阅读。在我的阅读生活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而深度阅读、书本阅读当是首选。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3月)

( 1 )下列不能证明“网上阅读并非风光无限”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像“百度知道”这样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很多热情的网友会在上面为人解惑,但答案五花八门,有正确的有错误的,阅读者需自行筛选、甄别。
B: 网上阅读时,网页常会自行跳出一些资讯或广告,使读者分心。读者跟着链接点来点去,时间花去很多,却往往没什么真正的收获。
C: “微信读书”是一个网上读书的软件,收录的书数量多,种类齐全,有经典名著,也有网络作品,有文科著作也有理科论著,令人目不暇接,读不胜读,不知如何选择。
D: 据统计,由于长时间使用电脑,全球有57%的平面设计和程序开发人员双眼视力不佳,这主要是因为受到显示器辐射造成的伤害。可见长时间的网上阅读也会伤害眼睛。
( 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不看好网上阅读,因为网上阅读固然快捷、方便,却大多是在传播伪知识、伪资讯。
B: 网上阅读只适合读点新闻,浏览资讯丰富的精短文字。同时特别适合与他人互动,资源互享。但不适合阅读国学名著。
C: 本文从自己的阅读体验人手,列举网上阅读的一个优点与若干不足之处,最后得出结论:网上阅读是一种适度的、休闲的阅读。而深度阅读、书本阅读当是日常阅读的首选。
D: 第⑧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了“网上阅读固然快捷、方便,但还多了许多的筛选、甄别的工序,远不如书报刊的信息来得更让人踏实一些”的观点。
( 3 )请结合文本说一说进行网上阅读时要如何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回味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踏入初中生活,你应该遇到了不同的人和事。有时候,一句话、一张笑脸、一个眼神乃至一片云、一个动作、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这件事令人回味”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叙写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①不得抄袭和套作,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從蕶鐦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