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信仰坚定的唐僧在三位徒弟的保护下,历经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 B: 《简・爱》采用第三人称,以大量篇幅记叙了简・爱和罗切斯特曲折的爱情故事。 C: 《骆驼祥子》中,社会的不公、家庭的不幸、性格的软弱使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 D: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 |
2、 | 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 A: 脑羞成怒 荣膺 断章取义 谀词 B: 狼狈不堪 刻骨铭心 无与伦比 嗤笑 C: 莫明其妙 根深帝固 怀古伤今 潮迅 D: 涕泗横流 一愁莫展 面面相觑 桑梓 |
3、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一边“饮泣吞声”;一边又说“打得好”。 B: 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C: 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D: 《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自《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1989年8月28日《光明日报》) |
4、 | 在下面的情景或场合中,语言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建筑工地:施工给你带来了不便,请绕行,谢谢合作。B: 饭店里:请勿随地吐痰。 C: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违者罚款。 D: 患者愈后送给医生的锦旗上: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
5、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B: 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C: 宾利先生仪表堂堂,大有绅士风度,而且和颜悦色 , 没有拘泥做作的气派。 D: 对于大型豪华车来说,厂家的设计都相对保守,小心翼翼地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 |
6、 | 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理解:该句用三个“起来”的句式,增强语气,更加强烈地抒发出对春天的期盼之情。 B: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理解:句中小山会低声说话,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C: 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理解:“水声在屋檐下”的“下”是一个动词。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理解:“春天像小姑娘”一句,本体“春天”和喻体“小姑娘”之间用“像”比喻词连接,是明喻。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无偿为大家服务,不企盼得到什么,因为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充实。 B: 我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还过得去,是父亲厚实的肩膀担起了全家人的生活。 C: 在所有方案中,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建筑元素完美结合的三号方案无与伦比。 D: 那位南拳表演者,身手敏捷,出拳极快,扑朔迷离 , 叫人目不暇接。 |
8、 |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赋闲(bīn) 吆喝(mé) 寻觅(mì) 坦荡如砥(dǐ) B: 秀颀(qí) 蹒跚(mān) 遒劲(jìn) 络绎不绝(yì) C: 遏制(è) 倦怠(dài) 雕镂(lòu) 长途跋涉(shè) D: 簇拥(zǔ) 鲜腴(yú) 隧道(suì) 重峦叠嶂(liàn) |
9、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是一项是( ) A: 朗润 抉别 小心翼翼 呼朋引伴 B: 诅咒 狼狈 众目睽睽 绌绌逼人 C: 点缀 覆盖 美不盛收 喜出望外 D: 渊博 书塾 淅淅沥沥 截然不同 |
10、 | 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
阅读杜甫的《薄暮》,完成下列小题。 薄暮 杜甫 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 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 旧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 人生不再好,鬓发白成丝。 [注]此诗为广德元年(763 ( 2 )颔联看似写景,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表达的意思。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①项为之强: ②作青云白鹤观: ③兴正浓: ④鞭数十: (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 )文中出现了几个成语,请写出其中两个( 4 )细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能够体会到如此多的乐趣? |
(A)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皆怨悟空道:“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啊!”此时俱甚抱怨他,又鄙贱嫌恶他。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
(B)
一日,春归夏至,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大众曰:“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师父拊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众道:“就变棵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
(C)
悟空叩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吧。”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 )来的。”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
(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回)
( 1 )选文B中划线句“那几般儿都会了”指悟空学会了________;选文C中划线句括号内说的是________。京胡
戎林
①父亲去世后,大哥再也没回来。不料十年后突然打来电话,说他已经从台湾回到大陆,住进了我所在城市的一家宾馆。我忙去看他,这才得知,他此番来不为别的,只为买一把镜胡。
②我有些发愣,只知道大哥喜欢唱京剧,从没听说他会拉京胡。尽管五音不全,还是爱唱,有一次回大陆,竟当着众人的面吼起了“四郎探母”,直吼得脑袋上暴起道道青筋。我怕有损于我们家族的形象,想打断他,但他那全神贯注的样子,不忍心。直到他吼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才恋恋不舍地打住。这时,我发现他已是满眼泪水了,不好意思地揩了一把,轻声说:在台湾哪天不吼一嗓子,心里就不好受!我口是心非地夸奖他一番,说什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③说到买京胡,陪着他的嫂子在旁边吃吃地笑,我好奇地问大哥:“你也不会拉京胡,要那玩艺做什么!”
④“我不会,可有人会呀!”他说起一位比他大十来岁的老哥,年轻时就在部队里拉京胡,现在80多了,京胡拉得在台湾首屈一指。他不止一次对大哥说,只要有一把上等的京胡,他愿为他拉一辈子!于是,大哥便一路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
⑤全家紧急动员,围绕京胡开始忙碌。先是陪大哥去了南京,偌大的商场竟然没有一把像样的京胡,最贵的不过几百块,大哥拎拎这把,提提那把,说:“轻,太轻!”连跑了几个地方,结果失望而归。
⑥不知谁告诉我,每天早晨,湖边聚集着一群爱唱京戏的老人,何不去打听打听,大哥兴致勃勃地去了。
⑦一听说是台湾来的,人们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说到京胡,有人透露,说有一位姓胡的师傅收藏着一把价值不菲的京胡,不知人家可愿出手。我辗转打听到那位老者的住处,和大哥连夜赶了去。
⑧那是一位憨厚的老人,听说大哥为京胡而来,犹豫良久,才把家里那把拿了出来。大哥一看,两眼圆睁,不等人家开口,便问多少钱,老人摇头不语,问急了才说:“不卖,是家父留下的。”说着,慢慢踱到屋椅子上坐定,将一方红绸铺在右腿上,再把那些暗紫色的京胡架在腿上,京胡一侧的蟒皮在灯下泛起油润的光泽。琴声响起,老人右手的弦子也急速地抽动起来,整个身体兀自起伏律动。优美的琴声包裹着他那弓腰低背的身影,以致那些皱巴巴的脸也埋进了乐声之中。大哥听着听着,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浅水龙,被困在沙滩……思老母不由儿肝肠痛断,想老娘不由人珠泪不干”,还是“四郎探母”。
⑨琴声戛然而止,大哥又是满眼泪花,哽咽着哀求老人:“把琴卖给我吧!”
⑩老人默默地望着他。
⑪大哥从怀里摸出一叠钞票放到桌子上,老人把眼一瞪,伸手将钞票推到一边,说:“钱不要,琴给你!”
⑫那把暗红色的京胡就到了大哥手中,他紧抱着琴,像抱着十世单传的婴儿,一脸幸福。
⑬大哥后来又去了老人那里几趟,不知最后是否给了钱,反正那琴被他带走了。临分手时,老人送给他一小块碗口大的蟒蛇皮,说这是他年轻时进山买的。万一琴坏了,就把这块皮蒙上,还详细讲解了怎样蒙皮的细节,也不知大哥记住了没有。
⑭大哥走后的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大哥站在波涛翻滚的大海那边,昂着花白的头,向着大陆方向唱起了“四郎探母”,唱得红头涨脸,满脖子青筋,身后的岩头上坐着一位拉京胡的老者,膝上铺着一方红绸,上面架着把暗红色的京胡,老者右手的弓弦在不停地抽动,身体起伏不停,那咿咿呀呀的琴声伴着大海的涛声一直飘到我的梦里。
【注】《四郎探母》剧情:身陷异邦的杨四郎深夜冒着生命危险偷跑出关探望母亲。漫长的十五年骨肉离别,短暂的一夜团聚,杨四郎在声声更鼓的催促下,依次与家中亲人相见,说不尽的思念之情,刚刚相聚却又分离。
( 1 )文中描写了大哥唱“四郎探母”的三个场景,分别是:回大陆探亲时,当着众人的面吼起了“四郎探母”;________;________。有一次回大陆,竟当着众人的面吼起了“四郎探母”,直吼得脑袋上暴起道道青筋。
( 4 )研读第⑩段,此时无声胜有声,试揣摩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作:
题目:又是新的开始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