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B: 如果欧阳修想再收一位门生,从生活现实的角度他应该从“李清照纳兰性德元稹黄庭坚”四人中找李清照。
C: 假如你的一首七言律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140元稿费。
D: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童年》中高尔基捡破烂换钱来给外祖母补贴家用,他的懂事能干让外祖母感动落泪又万般心疼。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B: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C: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D: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飘摇 妨碍 沧海一粟 察颜观色
B: 贸然 蔓延 水泄不通 备尝艰辛
C: 震撼 幅射 一切就绪 乔装打扮
D: 涵概 毛躁 投机倒把 贻笑大方
4、

下列作家、作品和朝代(国籍)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布尔——《绿色蝈蝈》—— 丹麦
B: 老舍—— 《济南的冬天》——当代
C: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元
D: 蒲松龄——《山市》—— 明代
5、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 , 热闹非凡。一场庆元旦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B: 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 , 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C: 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 , 一直鸦雀无声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D: 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 , 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西方歪曲新疆问题完全是“强盗逻辑”,旨在阻遏中国的发展,险恶用心不言而喻
B: 近一段时间来,乱港分子不断散布谣言,中伤政府、离间警民,同时美化犯罪、开脱罪责,乱港用心水落石出
C: 我们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对古代先贤的思想,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一概否定,而是要抽丝剥茧地梳理和提炼。
D: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4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改革进取和开放包容相得益彰
7、下面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B: 《昆明的雨》作者是汪曾祺,他曾在昆明西南联大教过书,对昆明有很深记忆。沈从文是他的高徒。
C: 《要生活得写意》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蒙田。
D: 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七集大型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全面展示了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B: 在常规能源中,水能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C: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不少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优质农产品付更高价格。
D: 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技能组织大会上,全体成员一致决定,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中国上海举办。
9、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心武的《错过》是一篇杂文,该文辩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
B: 学了《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篇小说后,将范进与孔乙己比较,我们会发现,在范进的脸谱上,可贴一“丑”字标签,而孔乙己的灵魂深处,渗透出几缕“悲”。
C: 诗歌《有的人》每一节都运用对比手法,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D: 《马说》《陋室铭》《核舟记》中的“说”“铭”“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说”重在说明,“铭”重在抒情,“记”重在记叙。
10、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读书笔记,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语言的妙用”这一章里,作者斯威夫特以愤慨的心情谈到了妇女怎样和俗人、文盲联合起来反对取消日常的语言。
B: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塑造的最好的人物形象之一,他与所有的英雄好汉都有不同之处,金圣叹称之为“上上人物”。
C: 《朝花夕拾》的序言《小引》采用散文式的笔法介绍了全书的内容、写作过程以及书名的含义等等。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1-4题。

钱塘湖春行①

白居易

孤山②寺北贾亭③西, 水面初平④云脚低⑤。

几处早莺争暖树⑥,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⑦, 绿扬阴里白沙堤⑧。

【注】①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山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②[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③[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在西湖造了这个亭。④[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⑤[云脚底]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⑥[暖树]向阳的树。⑦[不足)不够。⑧[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 1 )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 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 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 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 2 )对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 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 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 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 3 )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 “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 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 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 4 )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禄秩:俸禄秩爵。②规:贪求。③公仪休:公仪,复姓。休,名。战国时鲁相。④秦惠王:即秦惠公。⑤大司农:官名。汉武帝时置大司农,掌钱谷之事。⑥元龟:本指大龟,这里引申为可做借鉴的前事。

( 1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臣之妾臣________ ②地千里________

③性鱼________ ④师随而之________

(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②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 3 )甲乙两文分别运用了设喻和举例的说理方式,请结合原文进行简析。
( 4 )请根据甲乙两文分别谈谈从两文中分别获得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非文学作品阅读

抗“疫”期间,日本援华医疗物资上引用唐诗一事引发了热议。小文同学在钉钉“班级群”发表了如下看法:

你们要明白日本侵华时犯下滔天罪行,这些物资只是谢罪的方式!另外我也没觉得引用这句诗有多好,无非是炫耀,我爸以前有一个日本朋友,最喜欢炫耀他们家珍藏的瓷器,日本人都这德行。我看那些借此吹捧日本的,都是不爱国的汉奸。

请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帮助他理解如何理性地评论热点事件或现象。

【材料一】

常见的“逻辑错误”(部分)







序号

名称

解释

A

轶事证据

试图用个人经验或者单独事例来取代逻辑论述或者有力的证据。

B

非黑即白

把黑和白作为仅有的可能,却忽略了其他可能性的存在。

C

诉诸情感

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有逻辑的论述。



【材料二】

疫情当前,怎么火了一句唐诗?

①这两天,有一句唐诗在网络上火了。2月9日,日本医疗支援物资抵达大连机场,包装箱上印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便迅速传播,掀起讨论无数。

②疫情紧张的当下,火了一句唐诗,是意料之外。究其原因,所谓“日本对传统文化较为重视”云云,总结得还不全面。这句诗之所以吸引眼球,毋宁说,是因为它既熟悉又陌生。

③熟悉,是因为它出自唐诗,多少人从小耳濡目染;陌生,是因为疫情当前,多少口号被冠以“硬核”的标签被广泛传播,这种典雅的表达太另类了。试想一下,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看了多少诸如“今年上门,明年上坟”“带病回村,不孝子孙”这类口号标语,出现一句唐诗,如何不让人心旌摇荡,如何能不火?

④这并不是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就一定比“硬核标语”高级,后者的简洁明快、易背好懂,可以在短时间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只是一句唐诗,让不少人在铺天盖地的所谓“硬核”的口号中,看到了一种文明感。这种文明感,在乎语言的体面、情感的深刻、行为的得体;这种文明感,又恰是疫情发展到当下,急需强调之事。

⑤从疫情发生之初的“围堵”湖北人、泄漏个人信息、家门被封闭,到现在网友爆料武汉牌照车被砸,租房户不能进小区、业主持房产证出入等等,种种行为实在刺目。无视法律、契约,制造歧视链条,实在不是文明社会该有的景观。语言与行为,就是思维的同构之物,有的地方能挂出“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的横幅,有的人行为过激也不令人意外。

⑥诗终究是诗,标语也终究是标语,只是背后的思维模式与文明感,更发人深省。这种文明感,是对法治的信仰,与同胞的共情,对个体权利的尊重。文明是精致的,不能在防疫的旗号下,对复杂的社会活动以“一刀切”的办法粗糙应付。文明就有它的体面。就像在刻不容缓的援助中,并不妨碍写上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事态紧急,但善意、体谅、同情也不是就无处安放了。

⑦“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是句唐诗,日本人使用,中国人理解。人类共通的情感表达,哪怕是千年之前的句子,不同国度的人、不同时代的人都能与之共鸣。可见,美好的事物自有它的韧性与穿透力,在疫情仍在持续之际,我们一定不能放松文明社会必须坚持的价值。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12日,有删改)

( 1 )下列言论分别存在【材料一】中哪种逻辑错误?请选择正确序号。

①早上我骑自行车摔倒了,看来两个轮的车子是没办法正常驾驶的。(________)

②写这篇作文我足足花了三个小时,老师可一定要把它推荐给校刊哦!(________)

③如果你不支持反恐战争,你就是支持恐怖分子。(________)

( 2 )阅读【材料二】,完成以下探究过程。

①梳理主要材料:日本支援的医疗物资上印着唐诗;________;________等。

②提炼核心观点:________。

③探究论述逻辑:文章的主要材料是如何为表达核心观点服务的?________

( 3 )请给小文发一条信息,指出他的逻辑谬误(至少两点),并通过分析【材料二】中的逻辑技巧,对这些谬误做出正面示例。

要求:①正面示例要与所指出的逻辑谬误相对应;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50字左右;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以下小题。

大爱不言愁

蒋平

①自小,父母就溺爱他。由于个头长得比一般孩子高,不到9岁,父亲就让他去体校,那一年,他还不会自己系鞋带。

②体校的要求是很严历的,一切都得自己动手,他又是里面年纪最小的,很难适应艰苦而枯躁的训练环境,经常被教练训得哭鼻子。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背着老师偷偷写信给母亲,说实在不想练了,要妈妈早点接他回去。信发出不到一个星期,母亲就在校门口出现了。

③那一回,他没有随母亲回去。母亲那一副魂不守舍、心急如焚的模样,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与愧疚。他觉得,是自己的自私和娇气,给母亲和全家人带来了担忧和伤害。也从那一天开始,他改变了想法,心里有了苦闷,只和教练商量。即使是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除此之外,在所有的亲朋好友眼里,他一直是阳光、帅气的模样。

④后来,他成为职业运动员,开始参加各类严酷和激烈的比赛。和别的运动员不一样,他只习惯向父母报喜,告诉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好消息。当取得冠军时,就在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和亲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⑤他的比赛越打越好,渐渐地,在全国也有了名气,开始进入电视直播的视线。那一次,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夺标呼声最高的他,首轮即遭淘汰。走下赛场那一刻,他哭了。但他很快稳定了情绪,正愁着这次电话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儿子,这几天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很好,妈,你放心吧,我会打好每一场比赛的!”“好的,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

⑥母亲说这话时,他并不知道,十几分钟前,父母一直在看他的比赛直播。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就这样,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他给父母的电话里,都是说不尽的喜讯和快乐。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也很少提及父母,按他的理解:“他们年纪大,身体又不好,受不了刺激。我又是一个公众人物,时刻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度过,比赛有输有赢,不跟他们诉苦,就是不想让他们跟着我受煎熬,包括受到生活之外的干扰。”因而,在父母眼里,儿子永远是那个无忧无虑的、长不大的男孩。

⑦带着这样的心境,他来到了2008年8月的北京。这一次,他一路过关斩将,如愿以偿地捧得了冠军奖杯。同样是报喜,此刻,面对母亲的声音,他早已泣不成声,眼里幻化出的,尽是当年母亲来体校接他时,那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还是母亲率先打破僵局:“儿子,想说你就说出来吧,你是最棒的!”

⑧他就是林丹,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一个习惯向父母报喜不报忧的男人。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让他顺利登上人生之巅。

( 1 )选文第②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

( 2 )通读选文,结合文意说说“大爱不言愁”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 3 )结合选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

( 4 )请说说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 5 )选文中第⑧段说“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你认为在林丹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真的“无忧”吗?请从文中摘录相关信息谈谈你的认识。

( 6 )品读选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感悟。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柏拉图说:“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陶渊明在“晨兴理荒秽”时,发现了“带月荷锄归”的诗意;王维“行到水穷处”时,发现了“坐看云起时”的诗意;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发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时,发现了“应是红肥绿瘦”的诗意……生活乏味时,需要诗意来调剂色彩;低落迷茫时,需要诗意来唤醒激情;躁动不安时,需要诗意来抚慰心灵。我们的生活需要诗意来润色,有诗意的人生才会绽放迷人的光彩。

请你以《生活需要诗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叙述真实经历,可以虚构故事,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

①内容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可套作,不得抄袭。

②从上面列举的人物或语句中至少选择两个合理使用在文章中。

③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不爱°都是情淡的借口”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