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洛阳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B: 是义无反顾地坚持激进的对抗做法,与美军“圣战”到底?还是无条件地和美军进行谈判?萨德尔的强硬立场似乎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C: 至今为止,我们仍无法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闻所未闻的疾病?
D: 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对冯小刚的贺岁片《手机》表示不满,而冯小刚对此则保持沉默。
2、

下列文学常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 《丑小鸭》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故事讲述了丑小鸭受尽欺凌,历尽苦难,最后成为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皇帝的新装》也是他的作品。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意为早上开的花,到傍晚才去采摘,比喻青少年时代生活情景到晚年回忆,含蓄而富有诗意。
C: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3、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如春,你心便无冬;读如秋,你心中便挂满果实。从阴雨读出晴日,从暗夜读出 ,从枯黄读出 ,从沙漠读出清泉,你就读出了常人所读不到的 。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 ,这样才能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起。

A: 霞云 翠绿 意境 灵魂
B: 光明 翠绿 意义 生命
C: 霞云 丰润 意义 灵魂
D: 光明 丰润 意境 生命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飘逸的长发像风中轻轻摇摆的柳条,你明亮的眼睛像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
B: 新时代的青年要涵养一身浩然正气,坚守一颗执着初心,坚定一个理想信念。
C: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和文化水平相得益彰
D: 人在走投无路时,常会着急、焦虑、恐慌,但不管如何,都要保持乐观心态。
5、

下面语段空白处一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 ②①④③
B: ①④③②
C: ③②④①
D: ②④③①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B: 学生会主席采纳并征求了大家对学校文学社的意见。
C: 当外国友人来到彝州时,受到了彝州人民的热烈欢迎。
D: 为了储蓄实名制的健康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有许多内容需要解决。
7、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踏浪亭地处崖边,进入亭中,峡谷美景一览无余。

②离石马上方不远处,有一座玲珑的观景亭,唤为踏浪亭。

③在这深山之中,赏石浪,观石马,确实别有一番风情。

④此区域奇石众多,其中多有形似浪花者,猜想此亭因此而得名。

A: ①③④②
B: ②④①③
C: ②④③①
D: ④①②③
8、

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

一个人小时候喜欢的味道,会“蛊惑”他的一生。最野蛮的要数夜来香了,白天倒温和,一到晚上, 烈得近不可闻;梅花香得凛然,即使是最豪奢的新贵站在她面前,也会受到威胁;柑橘花的香是潮湿的,​ ,飞不远,让人觉得就在周围,觉得牢靠。

(改编自素罗衣《初识一瓣香》)

①像酒精勾兑的假酒 ②像翅膀沾了雾气的虫子 ③像不肯俯就的没落贵族。

A: ③②①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9、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具有无可置疑的正义性,是捍卫独立自由的反侵略战争。
B: 目前,一些文化产品粗制滥造 , 甚至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的问题,群众十分反感。
C: 电影《八佰》,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D: 这件事以后,母亲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比以前更加强烈了。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 , 它却束手无策。
B: 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
C: 中非建立友好关系,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 而是双方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D: 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不停地汲取知识,使自已的学识渊博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饮酒》(其五)是①________时期的诗人陶渊明的一首五言古诗。诗歌开篇写诗人虽身处“人境”,但因为②“________”,故“无车马喧”。接着诗人描写大自然的美景,从中领悟到人生的意趣。
( 2 )下面两幅画中表现了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内容的一幅是( )

( 3 )“悠然见南山”一句还有另一种版本“悠然望南山”。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简述你的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节选自刘备《遗诏敕后主》)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非宁静无以远________

②无以广才________

③年与时________

④能于人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3 )【甲】【乙】两文均是诫子和训儿的名篇,请你谈谈分别从两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遏制疫情蔓延,把困难想得多一点

秦川

①1月20日下午,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高福、李兰娟、袁国勇、曾光等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②从“证实了有人传人的风险”,到“希望人群现在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从“到现在为止,针对病情还没有特效药”,到“现在的情况不会重复17年前非典的情况”,专家面对提问知无不言,切中肯綮,回应了公众疑问,并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观点。

③应该承认,这场疫情来势凶猛,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这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最开始很难找到特效药。还有个不利因素是,疫情发展正处于一个节骨眼上,春运人员的大范围流动,给防控带来更大挑战,患病人数势必还会上升。

④更应该看到,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⑤目前正值春节期间,人员大范围密集流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十分紧要。最新消息显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已被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这传递出什么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共39种。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管理,甲类预防”意味着国家像预防、控制鼠疫、霍乱那样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⑥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月20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地方做好疫情应对处置工作,再到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属地责任,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一场旨在早日打赢肺炎疫情的战争已经全面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局2020年1月20日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2020年第1号),全文如下:“经国务院批准,现公告如下:(1)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特此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⑦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发布疫情信息不可或缺。越是各类小道消息蔓延,越需要权威消息及时发布;越是公众有困惑有紧张情绪,越需要职能部门迅速答疑解惑。为此,应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客观地向社会通报疫情态势和防控工作进展,统一发布权威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科学宣传疫情防护知识,不仅可以增强防控工作的成效和公信力,还能驱散公众的恐慌情绪,带动全社会一起强化自我预防意识。

⑧值得一提的是,在1月20日上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调配精干力量和医疗资源, 加强患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全力做好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救治”,也被提起。这对减轻患者负担,为患者安心治病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⑨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有很好的监控手段以及隔离制度,我不相信它会像 17年前非典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害那样大。”在总结经验中科学应对,在查补缺失中全力以赴,让防控体系更有力,让制度安排更见效,才能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新春佳节。

⑩“我们宁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担当。”把困难想得多一点,才能更有效地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也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秩序。对于这种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不可麻痹大意,更不能六神无主,正如专家所称,经过17年,疫源感染控制能力已经提高很多,所以我们不要恐慌,但也一定不要忽视疫情。

(摘自《央视新闻》2020年1月22日)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通过专家组答记者问,提出本文的论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增加了论证的趣味性。
B: 疫情发展正处于春运人员大范围流动的节骨眼上,对防控影响不大,不必紧张。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纳入法定传染病甲类管理,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D: 疫情面前,各类小道消息蔓延,需要权威消息不定期发布;公众有困惑有紧张情绪,需要职能部门迅速答疑解惑,还要不定期向社会通报疫情态势和防控工作进展。
( 2 )请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 3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 4 )说说第⑩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悠悠寸草心

①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

②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

③“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

④“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

⑤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我10块钱。”

⑥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

⑦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

⑧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⑨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

⑩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为她洗脚。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⑪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

⑫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 1 )青年在替母亲洗脚时发现了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这说明了什么?

( 2 )大公司选聘职员,社长为什么希望大学生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

( 3 )第⑨段运用哪一种记叙顺序?请说说它的作用。

( 4 )题目“悠悠寸草心”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有何作用?

( 5 )下面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爱是理解的别名。
B: 百善孝为先。
C: 儿行千里母担忧。
D: 百学须先立志。
( 6 )结合【《一厘米》相关链接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陶影把小也的头发往下捺,仿佛拨去浮土触到坚实的地表,她摸到儿子柔嫩的头皮,像是塑料制成,有轻微的弹性。那地方原有一处缝隙。听说人都是两半对起来的。对得不稳,就成了豁豁嘴。就算对得准,要长到严丝合缝,也需要很多年。这是一道生命之门,它半开半合,外面的世界像水样,从这里流进去。每当抚到这道若隐若现的门缝,陶影就感觉到巨大的责任。是她把这个秀气的小男孩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唯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

“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唯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课文许多情节表现了她为此做出艰辛的努力。作为一个普通的女工,一个普通的母亲,陶影为什么要这样做?

( 7 )小说的主人公陶影自身并不完美,但她对孩子进行了“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悠悠寸草心》文中替人做佣的母亲艰难地培养儿子长大成人。请你结合这两篇文章,谈谈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家乡是我们生长的地方,那里有我们最熟悉的味道。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家乡味永远是最温馨的回忆。它也许是一道正宗的美食,也许是一口纯正的乡音,亦或是一种独特的风俗……你心中地道的家乡味是什么?请以“地道家乡味”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国家宝藏》一夜刷屏,豆瓣评分9.3,或成2017年综艺最强黑马!这档节目的宗旨是“让人们走进博物馆,让国宝文物活起来”。比如《千里江山图》是北宋18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唯一传世之作,12米巨幅长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画中的代表作。今天关于《千里江山图》所有的研究,都来自于画中蔡京的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就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画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请你基于这段题跋,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注】①画学:画院。②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③未甚工:指画不够精雕细琢。④上:指宋徽宗赵佶。⑤谕:使人知道。⑥嘉:赞美,嘉奖。⑦谓:说。⑧天下士:才能非凡之人。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扼杀回憶是生命的意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