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延河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对《次北固山下》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留”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的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即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健壮 练达 三顾茅庐 耐人寻味
B: 深宵 帷幕 天涯海角 接踵而致
C: 震撼 萌发 穿流不息 名副其实
D: 缅怀 宽怨 相得益彰 政通人和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 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愉悦而又深沉的低吟。
D: 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4、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歼灭 阻遏 封锁 锐不可当
B: 仿拂 寒噤 瓦砾 义愤填膺
C: 制裁 劫略 赃物 言简意骇
D: 绰号 肃穆 晨羲 不可名状
5、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见雪景而生豪情评古论今,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B: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代表舒婷的作品,诗人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告白,呼唤自由、平等、独立,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
C: 《扁鹊见蔡桓公》叙述蔡桓公多次拒绝扁鹊的劝告,致使病情一步步加重,最后无药可救而死去,告诫人们不能讳疾忌医。
D: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孔乙己》就选自其中。
6、

下列划线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足外人道也 仅有“敌船”火所焚
B: 相与步中庭 出没鲸波万仞中
C: 出淤泥不染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D: 复前行,欲穷真不知马也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当自省机制失去效力,责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正所谓:“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 。”


A: ①警觉 ②警醒 ③凡事 ④天高地厚
B: ①警觉 ②警醒 ③凡是 ④天翻地覆
C: ①警醒 ②警觉 ③凡事 ④天翻地覆
D: ①警醒 ②警觉 ③凡是 ④天高地厚
8、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点缀 签赏 惟妙惟肖 重岩叠嶂
B: 暄嚣 休憩 就地取材 别具匠心
C: 蔷薇 挖掘 巧妙绝伦 络译不绝
D: 掩映 寂寞 因地制宜 长途跋涉
9、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马洲公园景色宜人,周围高楼鳞次栉比 , 你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B: 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 , 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一种独特的美。
C: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肆无忌惮的掠夺我国的财富和资源,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D: 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 , 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10、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衣食所 然无恙
B: 小未孚 难以置
C: 公问其 无缘无
D: 弗敢也 变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因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细节很有意味。请你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把这一细节描写出来。要求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态、对话。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知其也。旨:滋味
B: 知困然后能自:勉强
C: 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
D: 学半:学习
( 2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佳肴 / 有至道
B: 不知其也 / 择其者而从之
C: 此之谓乎 / 回也不改
D: 故学然后知不足 / 对子骂父,则无礼
(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 本文由日常饮食开篇讲到如何治学,富有生活气息,方便读者理解。
C: 本文的中心句是“教学相长”。
D: 引用《兑命》中的“学学半。”是为了告诉读者不认真读书老师教的知识你只能获得一半。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有一段时期我正在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想要解释存在我心中已久的疑问。疑问是这样的:刚刚从人工孵卵器孵出的小雁鹅,总是把第一个碰到的生物认作是自己的母亲,并且一心一意地跟随着她;但是水鸭子就不同了,凡是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总是极其羞怯,难以接近,每次一出壳,就赶紧逃开,躲到附近的暗角里不肯出来。这是什么缘故呢?

②记得有次我把一堆水鸭蛋拿给一只麝香鸭代孵,小凫的羽毛一干,也是马上就逃走了,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们抓了回来。又一次我让农场里的一只胖大白鸭代孵,那些小家伙却高高兴兴地跟在她后面,好像她是它们真正的母亲似的。我猜想关键一定在母鸭的叫声上,因为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不过白鸭的叫声却和水鸭一样──这是因为农场的家鸭原是由野鸭驯养而来的,在这段驯养的过程之中,野鸭羽毛的颜色和身体的形状都已大变,但是叫法却还保持原样。

③我因此得到一个颇为清晰的结论:如果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得学母凫一样叫才行。“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

④于是我立刻着手去做这个实验。就在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天,我把一窝待孵的水鸭蛋放在人工孵卵器里。小凫一出壳,羽毛刚干,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我的猜想因此完全得到证实:新出世的雏凫只对母凫的叫声有本能的反应,却不知道母亲该像什么;只要会像母鸭一样叫唤,不管是只肥胖的北京鸭还是一个更胖的人,都成了它们的母亲。

⑤不过,这个代替物却不能太高。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可是,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尤其糟的是,做母亲的水鸭子得时刻不停地叫唤,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⑥小鸭子和雁鹅不同,小鸭子对母亲的需索不休,带它们真是累人的差事。想想看,我不但得蹲在地上爬行,还得不停地嘎嘎地叫,这真不是好玩的。

⑦不过为了探求真理,也只好忍受这种考验了。所以,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 1 )“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这种情况”指哪一种情况?
( 2 )我在做人工孵化小水鸭这个实验前有一个猜想,这个猜想是什么?
( 3 )为什么说带小水鸭真是累人的差事?既然是累人的差事,我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 4 )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这句调侃的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世上最温暖的花

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馨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不停地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

②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③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花朵全白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④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⑤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娇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⑥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3期

【乙】

棉花!棉花!

①什么样的词,无论如何也没法大声念出来?

②是棉花。

③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棉花!

……

④母亲和几位阿姨各占据被子的一边,专心致志地忙活着,银针闪烁,长线飘飘,她们看上去强壮、结实、胯骨宽大,头发和乳房却日渐干枯荒芜,这是无尽的生育和劳累所致。缝被子时,她们把身子低伏下去,像对棉花表达虔诚的敬意,又像满心满怀去拥抱棉花。她们圆润、臃肿,铅华褪尽,是另一种棉花。

⑤人们热情歌颂这世界的山川河流、名花异草,高声赞美这个世界的飞扬、伟岸和多姿多彩,可有谁会注意到它的底座——棉花?正是棉花给予这世界广大的慈悲、安宁和贴心贴肺的温暖,但没有人会常常想起它,偶尔一次在逆境的寒风中裹紧棉袄拥一拥被子想起了棉花,也没法大声赞美放歌抒情,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棉花!

——摘自《散文》2006年第2期

( 1 )思考文题:①甲文文题“世上最温暖的花”有何含义?②乙文文题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感叹号?
( 2 )理解词义: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甲文第④段划线词语“有了着落”含义的理解。
( 3 )赏析语句:甲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做点赏析。
( 4 )分析结构:虽然乙文中间删减了几个段落,但仍能看出结构上的首尾呼应。请具体说明。
( 5 )探究写法:作为抒情散文,甲乙两文都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请说说两文中的“棉花”分别象征了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下面的题目和要求作文。

题目:我为此而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可叙写你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分享你的感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逐點崩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