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B: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骆驼祥子》是他的代表作。 C: 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约五百年问的诗歌,共305篇。 |
2、 | 下面选项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人生如海,谁也无法预料是什么在前方等待着我们,纵( )使我们豪情满怀,但太多的意外常常使我们备感无nài( )。在生命的舟上,我们的帆,便是心态。让我们用健康的心态来导航指向吧,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激扬,平凡时新鲜,这样,jí( )使风雨如磐,命途多舛,有一天蓦( )然回首,原来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A: zòng 奈 即 mò B: zhòng 耐 即 mò C: zòng 奈 既 mù D: zhòng 耐 既 mù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徘徊 头晕目眩 瘦骨嶙峋 险象跌生 B: 娇媚 擎天撼地 闲情逸致 绝处逢生 C: 热忱 忍峻不禁 玲珑剔透 春华秋实 D: 坍塌 眼花潦乱 花枝招展 骇人听闻 |
4、 | 选出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B: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C: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粼粼:形容水很明净。) D: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这里指酿酒的发酵过程。) |
5、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庐山三面临水,烟云弥漫,千岩方壑,气象万千,游客络绎不绝。 B: 这位女歌手有着天籁般的歌喉,声音入木三分 , 赢得了观众们的掌声。 C: 他真是一表人才,在众人间总是鹤立鸡群 , 显得那么突出。 D: 这部电影内容乏味,直看得人恹恹欲睡 , 哈欠连天。 |
6、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B: 《饮酒》是五言古诗,《雁门太守行》是七言律诗,“渔家傲”是词牌名。 C: “始龀”指七八岁。“弱子”指小孩,幼儿。“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 D: 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有“号”。如杜甫字子美,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
7、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们学过他的短篇小说《社戏》《故乡》以及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B: 《鼎湖山听泉》《画山绣水》《飞红滴翠记黄山》都是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悟到人生哲理的散文。 C: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陶渊明和欧阳修。 D: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郭沫若的散文诗《白鹭》、臧克家的《有的人》,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都是新诗的杰出的代表。 |
8、 | 下面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 皆以美于徐公 |
9、 | 下列对句子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意思是“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傍晚,就看不到月亮”。 B: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是说“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看到这样奇丽景色了”。 C: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的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D: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是说“(在秋天)每当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寒寂静。常有高大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凉悲惨”。 |
10、 | 下列划线文言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居十日(居住) 望桓候而还走(通“旋”) B: 三军可夺帅也(改变) 死而后已(停止) C: 则久已病矣(生病) 可怜无数山(可惜) D: 青春作伴好还乡(青年)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 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 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 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巨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①秦王怫然怒________ ②以头抢地耳________ ( 2 )翻译下面句子。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3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 4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背影(节选)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①。
◆第一次流泪,是悲哀。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才不禁潸然泪下。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 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②。
◆第二次流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③,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第三次落泪,是伤心。以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的父亲的“背影”结篇,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凄切动人。
石缝间的生命
林希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或者就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当野菜吃。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感叹的,是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问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更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子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 A ;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 B ;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愿一切生命不至于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 1 )根据2—4段进行概括、石缝间的野草、蒲公英、松柏在形象上各有什么特点?①它们一定会比其它的花卉生长得更茁壮,更能经暑耐寒。
②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
( 5 )最后一段说石缝间的生命“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又是美学的”。从生物学、哲学、美学三个方面任选一个方面,依据本文简要说说你的理解。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②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